为了"逃离"中国,很多人不惜花上平时10倍的机票钱躲避疫情。由于美国限制中国人入境,没有对中国限制入境的加拿大,就成了"逃生"首选。
虽然加拿大没有紧跟美澳,做出停飞中国航班和限制入境的决定,但联邦政府已有明确要求,所有来自湖北省的旅客,必须进行自我隔离14天。毕竟温哥华确诊的第二例感染病例,就是因为在家里接待了从武汉回来的亲戚才被中招的。有此先例在前,让人不得不防。自从有房产经纪爆料,最近短租市场需求急增,温哥华人更是人心惶惶。在政府没有严令禁止对限制中国人入境的情况下,防止疫情传染,更多依靠的是人们的自觉。但显然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就前两天吧,小编的Boss和老友聊天时,就被倒了好一番苦水。Boss的朋友姓余(以下简称老余),在温哥华有好几处房产。除了留一处自住外,其余都作出租用,租客都是同胞华人。因为工作原因,这个春节老余一家都留在了温哥华,没想正好躲开了国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老余的租客就没有他这么好的运气了,从1月初开始就陆续回国了。其中有一家人算是比较谨慎,从刚开始传出"武汉再现SARS"的消息,就立马买了机票回国。其他几户人家则没啥动静,说是仍在国内。但老余作为房东,这颗心还是放不下。以往一年难得去一次租户家询问情况,最近时不时地就去周围溜达,就怕有人偷偷回来。关注国内新闻的朋友可能有所耳闻,如今国内各个社区严查人口流动动向,尤其针对各地的外来人口,管控得非常严。很多在外租房的打工仔,甚至都因此无法回到工作所在城市,或者面临着回去了却进不了出租屋的尴尬境况。再加上疫情越来越严重,老余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让他没想到的是,还真让他"逮"着一户偷偷溜回来的租户。虽然这家人并不是来自湖北省,可在老余得知他们回来之前、这家男主人在到达温哥华后的第二天,就出门去超市和商场逛了好几圈。男主人自称是去买日用品和食物,为在家隔离做准备。老余听了也只能苦笑,叮嘱他们一定在家多隔离段日子再出门,如果需要生活用品,他可以帮他们采购。
说句实话,房东做到老余这份上,也是相当尽责尽力了。疫情当下,安有完卵。这家人虽然不是从湖北省而来,但为了自己和公共健康安全,也应该在回来的第一时间知会房东,并主动进行自我隔离。
不过在温哥华,和老余有着类似遭遇的华人房东,似乎还不少。之前就在网上看到爆料,有房东将自住独立屋的地下室租给一家华人。春节前,家里的女主人独自返回中国探望家人,老公和孩子留在了温哥华。疫情爆发后,房东以为女主人还在中国,没想却在一天发现人已经回来了,并主动说自己是从美国游玩回来的。
心细的房东发现只有女主人一人在家,顿时产生了怀疑。在追问下,女子才承认是前两天才从上海回来的。因为有点咳嗽,所以才让孩子和老公出去找地方住,隔离一段时间。听了这话,房东顿时火冒三丈,直骂女房客太自私!自己的孩子和老公需要隔离,难道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房东一家就不要吗?
对方不仅没有及时告知,还故意撒谎隐瞒,房东气得要赶人,女子却不依,一个劲儿的求她能理解。其实该女子并不是从疫区湖北省而来,且回温哥华后也确实在进行自我隔离。人交了房租,在温哥华租的房子就是她的家,正如女子本人所说,不在家待着就没地儿去了,这点确实也能理解。可错就错在,既然身体已经出现了不适,也知道隔离这回事儿,对同住屋檐下的房东,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良知,是否都应及时告知一声呢?这是在加拿大,政府对于从中国回来的人没有过多的限制。要是在美国和澳洲,管你是从中国哪儿来的,都是要被隔离的。
前几天,在悉尼Oran Park Public School的一名一年级学生,就被老师发现曾在开学前回过中国家乡。出于安全考虑,学校直接让家长将孩子领回家,隔离时间满了再回来上课。该校校长在致家长的一封信里表示:"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永远被放在首位。"相比美澳等国家,面对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加拿大联邦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和措施相对都较为"柔和"。也正因如此,引起了不少加拿大本地人的不满。
尤其是在当前很多无法直飞美澳的华人,都选择了"曲线救国",从加拿大温哥华等地转机。如此密集的人口流动,实在是叫人担忧。
尽管加拿大卫生部长Patty Hajdu多次承诺政府会根据全球疫情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政策的调整,但人们的担忧并未因此停止。之前有专家指出,关闭边境或许可以延缓病毒蔓延,却无法阻止病毒。可如果从中国返加或者在加拿大中转的人都不自觉、拒绝主动进行自我隔离的话,一旦有感染患者,加拿大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的速度必定成数倍增长。到那个时候,温哥华也不再是"救生衣"般的存在,那些躲避的疫情、知情不报的人又将瞄准哪里成为下一个避风港?
纽约生活信息 免费发布
请扫描分类信息微信号二维码
1、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平台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发布功能;2、平台所发布的原创文章与图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3、平台上发布或转发的文章与图片有任何侵权行为,请在平台发消息给我们 或者E-mail:uschinese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