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国家凝聚高端人才

2014-06-28 襄阳第一人才网

为国家凝聚高端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解读《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

  近年来,或许是因为在院士增选过程中曾经曝出巨额贿选的新闻,或许是因为当选院士享有终身制荣誉,公众对院士这一群体有关注更有期待。

  刚刚闭幕的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对《中国工程院章程》做了修订。这一修订对后续的院士制度改革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长期关注院士制度改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

  记者:作为工程院建院20年来的第一批院士,您怎样评价院士制度?

  何继善:院士制度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出现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组织。我国的院士制度始于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为院士。1994年6月3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工程院。

  我认为,院士称号是对科技工作者作出杰出贡献和学术水平的肯定,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进步成长具有重要的精神激励作用。院士制度不仅代表了一种科学精神,也代表了党和国家对知识、人才的尊重,是党和国家提高科技工作者地位政策的重要内容;院士制度是发现、培养人才,吸引和提携人才的重要举措,院士团体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杰出代表,是各国促进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记者:就院士增选,请您对比20年前后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何继善:1994年,我当选为院士,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对我学术地位的肯定,很多院士都是这样想的。那时候,院士这个称号很纯粹。每逢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没有出现送礼的情况,和近几年确有不同。院士增选办法需要修改,而且全社会要一起来抵制这种不良风气,这样,才能形成正常的气氛。

  记者:您认为目前的院士学科布局存在什么问题?

  何继善:工程院从1994年建院,11次增选,共选举出936位院士,故去134位,现有院士802位。目前,院士专业学科的一级学科覆盖率已达100%,但随着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科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高度融合,一些新兴、交叉以及综合性的二级学科不断涌现却没有院士,在今后的院士增选中,需要全体院士对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候选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记者:此次《章程》修订后,院士候选人提名渠道变“窄”,院士推荐成为两个重要提名渠道之一,这对院士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何继善:院士要认真选择应该选择的候选人,要全面了解备选对象,对中青年才俊要有了解。这样,在投票环节,院士就可以看出候选人的推荐书中的含金量有多大,这样选出来的院士更有代表性。

  此外,对院士推荐候选人的成功率要有要求,以此约束个别院士不负责任的推荐,在后续的改革中可以制定一定的标准来做评价。

  我认为,通过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可以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比较大、影响院士制度健康发展的问题,有利于为国家凝聚高端人才,更好地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更多资讯请关注:www.567job.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