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林这个地方的人竟然爱吃“马屎粑”!你想来一个吗?

2017-01-04 桂林日报社 微报桂林
微报桂林

— 不只把报纸装进手机 —

桂林日报社官方微信平台


香港有“撒尿牛丸”,海南有“鸡屎藤粑仔”,名字不雅却味美。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石坪瑶寨里,瑶族同胞的餐桌上也有一道名虽不雅但美味至极的食品——“马屎粑”。

“马屎粑”的来历

关于这样奇特的名字是有故事的。相传当年千家峒的瑶民与官府为征税的事产生了冲突,一些瑶民被抓进了大牢。家乡亲人们去探望带一些吃的去,可每一次不是被狱典狱卒没收了去,就是被牢头狱霸抢了吃。

▲“马屎粑”和其他的白糍粑最大区别,就在于还需要裹上一层黑色的“裹粉”。

于是,瑶民想了个法子,把糯米打成粑粑,然后用黑芝麻磨粉裹了,带去时,狱卒问这是什么,瑶民说是马屎粑。尽管闻着香,但狱卒一听 “马屎”两个字,看着又是黑不溜秋的,就不再霸占,丢给牢里的瑶民吃。于是,这个救急救难的粑粑,就这样传承了下来。不过如今只有重大活动或者喜庆的日子,才能品尝“马屎粑”这一独特风味。

“马屎粑”要怎么做?

近日,记者来到石坪瑶寨,巧遇一对瑶族新人新婚之喜,新娘子的家人和隔壁邻里前来帮忙做起了“马屎粑”,招呼前来庆祝的客人们。

▲“马屎粑”作为石坪瑶寨的特色美食,无论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吃。

  马屎粑的原材料主要有糯米、芝麻、花生、黄糖,过程分为蒸、舂、搓三大步骤。

  蒸:蒸糯米的过程一般由妇女来完成,她们会掌握火候。先将糯米用水浸泡、滤干,再将糯米倒入大木桶,放上土灶蒸。蒸好后倒入簸箕让其散热后再团成饭团。

▲每逢村子里有婚宴,整个村的村民都会聚在一起,共同制作“马屎粑”。

  舂:把蒸好的糯米饭团倒入石臼中,开始“舂粑粑”。过程是蛮有趣味性的,一般都是两个或者三个壮实的小伙子齐上阵。以往在舂粑粑之前,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为了热身,会拿着这个大木棒两人对打一阵瑶家武术,不过这样场面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制作“马屎粑”,是瑶民集体的快乐。

  搓:接下来第三个步骤,该年轻女孩出场了。搓,即把打好的粑粑放入裹粉的竹编盛器中,少女们便马上把粑粑分割小块,一搓、两搓,裹上配料,然后送给客人趁热马上入口吃,这时糯香、芝麻香、花生香……满嘴香气四溢。

▲在石坪瑶寨的结婚酒宴中,“马屎粑”也是其中一道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裹粉”,“裹粉”制作的步骤可以与蒸糯米饭的环节同时进行。将使用文火炒好的芝麻、花生以及黄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当地人叫做“碓坑”的一套木制设备里,一人伏在“碓坑”架子上单脚蹬腿,一人在石臼里搅拌佐料,使之均匀不结块,瞬间,满屋子的“裹粉”味,让人垂涎三尺。


《桂林晚报》记者滕嘉 通讯员梁辉/文 记者滕嘉/摄

微信制作:曹哲

写评论,有奖金!

戳右下角【写留言】,即可参加我们的”热评汇“评论有奖活动噢!1条评论可获50元现金!详情:活动规则

微报桂林《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微信公众号
掌握桂林最优秀新闻采编团队核心内容汇聚桂林最具消费能力的用户群

关注桂林       分享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