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耕在一线,他们用脚步量出乡村振兴之路

桂林晚报 2022-05-09


王浩:

喜欢搞新动作的第一书记

5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对脱贫户产业发展调查,带队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一线调研,寻找经济发展新路子,与村两委班子共同拟定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6月,以加强农村教育为重点,在“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对该村小学师生进行慰问并送去节日礼物,同时组织县人民医院为师生进行免费体检;7月,以开拓党员视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组织全村40多名党员赴全州县,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和毛竹山村参观学习……翻开王浩的第一书记日志,他把每个月所做的事情都进行了记录。


王浩(左一)到村民家中进行文明互助新风尚宣传。


2021年4月,王浩从市发改委再次到灌阳县西山瑶族乡南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早在2015年,王浩作为市派工作队员曾到南江村从事扶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第二次到熟悉的南江村从事驻村工作,他对村里各项工作可谓轻车熟路,无缝对接。


南江村地处海洋山腹地,田间、林地耕作均靠原始人工,非常辛苦。由于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多,每逢农忙季节,许多农户家出现缺乏劳动力的情况。再次来到南江村,王浩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驻村以来,他每半个月才回家一趟,工作之余便融入村民当中,主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春插和秋收,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他积极引导村民组建互帮互助志愿者团队,使该村涌现出党员服务先锋队、团员青年志愿服务队、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指导团队、巾帼劳动能手服务团队共60余人。


“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共为脱贫户销售茶籽油600公斤、禾花鱼200公斤、优质大米2000公斤、红薯粉500公斤,脱贫户实现销售收入9万多元。现在,村里已经实现了东家帮西家收割稻谷、赵家帮钱家照看娃娃、孙家指导李家进行果树秋后管理等文明互助新风尚,村民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王浩说,驻村工作组别出心裁,与村民频繁互动,每月都有新动作,促进了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2020年南江村党支部被组织部定为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后,我决心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创建基层星级党组织,凝聚村两委干部人心为突破口,统一思想,狠抓村党支部的软、硬件建设,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王浩告诉记者,半年以后,乡党委经核验后就为该村党支部摘掉了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驻村近一年的时间里,王浩利用自己在市发改委负责且熟悉项目申报工作的业务优势,带领村委干部完成了村小学学生食堂及教师周转房综合楼建设项目、南江村—盘江产业道路项目前期工作,将项目报送市发改委录入项目库,并积极向自治区发改委申报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今年,唐家屯2000米的基本农田灌溉渠、五马山屯村道护坡工程实现了竣工,村排污管道工程实现开工建设。看着村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开竣工,我和村民们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王浩说,此外,通过抓集体资产配置,壮大村集体经济,南江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4.2%。

董孝发:

研发新品种

带动阳朔金桔升级换代

57岁的农民董孝发是阳朔金宝乡大水田村委李家村的金桔种植大户。他是村里最早种金桔的农户,已经种了30多年。他自主研发的金桔品种命名为“朔金桔1号”,正由阳朔农业部门申请进行专利认证。该品种大果率高,市场价格好。目前阳朔金桔产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朔金桔1号”成为农户选择的升级金桔品种之一。眼下正是春耕的时节,连日来董孝发家几乎日日客满,附近村庄想要种“朔金桔1号”的农户都直接到他家里来取经。


董孝发在观察金桔的长势。


说起“朔金桔1号”的研发,董孝发记忆犹新。大约2000年的时候,市场上有一批农户为了得到大果金桔,乱用、滥用“膨大剂”。但“膨大剂”使用不当也造成了果树落叶落果严重、果实品质下降。董孝发一直希望能找到方法培育出大果率的金桔来。“那是2010年,我在山岭上的果园里发现一株金桔的果子特别大,和鸡蛋差不多,当时我就把这株金桔果树挖了回来。”董孝发说,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发现这棵金桔大果率特别高,他便尝试嫁接了几十株。第三年,他发现这些嫁接的金桔树结的果子耐雨水、大果率高、不爆果。从发现到嫁接,再到观察它的性状稳定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到了第5年,在当地农业部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开始自家大批量种植。目前,“朔金桔1号”在金宝乡的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


董孝发介绍,普通农户种植金桔大果率约为20%,而他的金桔大果率能达到80%。产量相当的情况下,他算了一笔账:“我的金桔均价达到了10元/公斤,按照一亩2000公斤来算,种植40亩,一年下来的产值约为80万元;而普通金桔均价约为6元/公斤,一年下来产值约为48万元。一比较就可知大果率金桔很有优势。”另外,由于大果率高,金桔也更好卖,果子成熟后老板直接就预定了,根本不需要操心找销路。而普通金桔小果多,往往还需要农户自己摘下来后摆到市场去供老板挑选。


“我希望村里家家户户都能挣到钱,日子越过越好。”这是董孝发最朴实的心愿,也正因此,在种金桔这件事上他总是尽力帮助农户。如今不止金宝乡,阳朔其他村子的村民想种“朔金桔1号”,只要找上门,董孝发绝不吝惜指教。有时候董孝发还会自己找上门,亲自给村民做示范,现场教学怎么种植。


一位普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取得了成功,董孝发的切身体会是:只要有脚踏实地的闯劲,依靠科学技术,在农村也一样能大有作为。如今,董孝发信心更大了,他说乡政府支持并推广他研发的新品种,争取三年之内,将“朔金桔1号”推广种植范围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走向富裕。

彭松嵩:

村里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

兴安县教育局干部、共产党员彭松嵩,于2021年4月27日被派驻到兴安县白石乡三友村委开展驻村工作。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为村民办实事,用一片真诚赢得了群众的尊重。用他自己的话说:“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是一件光荣的事。村里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


彭松嵩在为村民写报告,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日前,记者来到三友村采访彭松嵩时,正遇上他在村委接待来访人员。他业务熟悉,工作非常认真,态度谦和诚恳,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按照“坚持择优选派,确保尽锐出战、善作善成”的选派原则,兴安县教育局党组在2021年初计划派彭松嵩到三友村驻村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我是白石乡人,非常熟悉家乡的情况,能为家乡人民服务是一种荣幸!”


他驻村工作以后,克服种种困难,严格执行驻村工作纪律,按时考勤打卡,吃住在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村委开展工作。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他与第一书记一同遍访了全村65户脱贫户、3户监测户。他穿梭在村子的各个角落,用乡音与村民沟通交流,宣传国家政策,引导脱贫户发展产业,养殖地方特色品种鸡、种植柑橘等。2021年5月,上山背村脱贫户唐军林户因连日下雨房屋后墙倒塌,接到他的求助以后,彭松嵩第一时间向乡政府、村委及驻村第一书记汇报,并赶赴现场进行拍照取证,形成材料向上级申请房屋维修资金。乡党委和政府及时安排了人员和资金对唐军林家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期间,他加班加点,开着自己的车接送行动不便的村民去乡卫生院接种疫苗。


彭松嵩把自己当作三友村的一分子,把村里的事当作他自己的事。他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五保户无人照顾的情况,便及时找到五保户的近亲们召开家族会议,经商量确定了合理赡养措施;他了解到一对年轻小夫妻闹矛盾,便多次上门耐心地调解,让夫妻俩重归于好;他了解到一小学生因父母离异,要跟妈妈回白石上学,他便联系学校领导帮助办理转学手续,并减免学杂费500元;一村民因身体残疾,挣钱能力差,他便为其争取办理了2级伤残证,每月获得160元的补助;一空巢老人与儿女不合,性格孤癖,他反复苦口婆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终于动员其儿子将老人接到灌阳家中过年;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他经常主动为村民写报告……事无巨细,只要是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他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解决。


为解决村委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彭松嵩积极与选派单位沟通,寻求资金、政策支持,不仅解决了村委办公楼的用水问题,还新建村委党建宣传栏5处。他利用之前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优势,与桂林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积极沟通,为三友村委脱贫户在校学生争取到3个慰问资助名额,每名学生获得慰问金1000元,减轻了这3户脱贫户家庭的教育费用支出。三友小学原因学生少而停办,校舍租给其他单位使用,为方便村里孩子上学,他多次向上级汇报,促使乡政府决定在租期到后,恢复三友教学点。


彭松嵩驻村以来,工作尽心尽力,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工作职责,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赢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熊晨耀:

千方百计为驻村群众谋福祉

驻村一年来,他每天不是奔波在群众家中,就是忙碌在田间地头,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他进村入户摸实情,因地制宜定发展思路,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他扑下身子沉下心,扎根基层解民忧,千方百计为驻村群众谋福祉。他,就是灵川县自然资源局派驻灵田镇会林村的第一书记熊晨耀。


熊晨耀正在给牛喂草料。


近日,记者在灵田镇会林村的养牛场里,见到了正在给牛喂草料的熊晨耀。这个养牛场,原本与会林村的集体经济并无“交集”。2021年4月,刚刚驻村的熊晨耀就发现一个大难题:会林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这让他很是着急。2021年5月,熊晨耀带领村“两委”干部考察了潮田乡和灵田镇的多家养牛场。经过多方协商,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会林村顺利引进桂林市奔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落户该村,并入股该公司开展肉牛养殖合作事宜。


2021年底,因入股养殖肉牛,会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了2万元进账。目前,养牛场共有肉牛150头,并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带领农户养殖。为了持续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从今年初开始,熊晨耀就在为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扩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事忙碌。预计到4月下旬,这笔50万元的专项资金将会注入会林村集体经济账户,为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来更多希望。


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作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熊晨耀始终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自己的使命,尽其所能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并发动后盾单位的帮扶力量,千方百计为会林村村民谋福祉,为村庄的发展谋未来。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熊晨耀争取到15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龚家村至蒋家村柑橘产业道路2.5公里,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他还争取到82万元资金用于维修福岩村灌溉水渠,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争取到2万元新增龚家村路灯10盏,为村民出行安全便利提供保障。为响应村民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熊晨耀积极筹集20万元,修建了水埠村文化室和篮球场。


在为村子谋发展、谋建设的过程中,熊晨耀还积极为村民提供各种贴心服务。会林村有脱贫户76户,熊晨耀从驻村第一个月就开始了遍访工作,了解每一户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对于村里的5户困难群众,熊晨耀坚持每月了解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并争取相关政策给予帮助。他帮助符合条件的10户脱贫户申请了产业奖补,帮助11名在读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在文化服务上,熊晨耀积极争取爱心企业的资金支持,举办了国庆文艺汇演活动,满足了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谈起驻村的感受,熊晨耀说,驻村的每一天几乎都在为会林村的发展而忙碌,很多时候连周末都在加班加点,但是他从不觉得辛苦。“每天做的、每天想的,都是为村庄谋发展的事,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看着村子一点点地往好的方向变化,心里的踏实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熊晨耀说,接下来,他将继续甘当孺子牛,为会林村的发展奉献力量。


来源丨桂林日报
值班编辑丨莫林骐
责任编辑丨梁   亮

值班主任丨刘   春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让更多人看到,请点赞+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