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月读】真正的美像是玉,极绚烂又极平淡

2017-12-20 共产党员

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

 

文品如诗品。“花开无言,人淡如菊”“遇之自天,泠然希音”,淡然明镜之素心,才会有空灵之文。

 

昨夜蓝空的星梦,今朝眼底的万花。

 

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西方有的美学家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这话是有部分真理的。

 

深广无穷的宇宙来亲近我,扶持我,无庸我去争取那无穷的空间,像浮士德那样野心勃勃,彷徨不安。

 

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会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一个世界,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

 

从魏晋六朝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文学艺术将宗教与哲学囊之入怀,用其理性而睿智的语言来分析“美之所以为美”。

 

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

 

半夜,我的心花谢了,一瓣一瓣的清香化作他梦中的蝴蝶。

 

我喜欢月夜的海,星夜的海,狂风怒涛的海,清晨晓雾的海,落照里几点白帆掩映着的一望无际的海。

 

(来源:《美从何处寻》 作者:宗白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