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怪升级”70年,“90后”院士把世界级难题安排得妥妥的
现代生活中,当飞机、轮船活跃在蓝天碧海,万千汽车飞驰在高速路上,你可曾想过,我们每天使用的汽油、柴油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据统计,中国70%的汽油和30%的柴油,都是用一种叫催化裂化的工艺得到的。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这项技术的奠基人就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
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
虽然已经92岁高龄,陈俊武依然坚持每天打卡上班。他已为祖国石油化工事业奋斗了整整70年。他工作的70年,是不断迎接挑战的70年,更是不断创新的70年。
1949年10月,22岁的陈俊武来到辽宁抚顺,成为人造石油厂的一名技术员。刚刚从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的陈俊武,本可以选择更优越的工作,为什么执意来到这里?这还要从他上大二那年,参观日本人留下的一家石油炼化工厂的经历说起。当时,那家工厂的技术和工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的技术是比较新的,好多技术咱们国内都没有。”抗战时期,日本人正是凭借这些先进的石油炼化技术为其全面侵华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这给了陈俊武内心极大的冲击,也埋下了他石油报国的决心。
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我国石油工业也由人造石油转向天然石油。陈俊武开始潜心研究天然油炼制工艺,但以当时的技术,天然原油通过加热蒸馏只能得到10%的汽油和20%的柴油,剩下的重油和渣油只能沦为烧火取暖的燃料。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俊武了解到,一些西方国家通过一种叫“催化裂化”的技术,能够使70%以上的重油变成汽油、柴油。
祖国的需要就是命令,陈俊武和同事们开始攻关中国人自己的催化裂化技术。为了翻译浩繁的外文技术资料,几年里,陈俊武自学了英、日、俄、德、西班牙5门外语。那时候,在抚顺的工厂里,他两三个星期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整整四年,陈俊武和同事凭借几把老算尺计算出了海量数据,绘制了一千多张设计图。图纸上每一个参数他都要亲自把关,每一个细节他都深入现场核对。在陈俊武的推动下,1965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自行设计施工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基本结束了我国汽油、柴油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
1969年底,三线建设大潮中,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到豫西山区。在这个条件简陋的山沟里,陈俊武时刻关心国家日益增长的汽油、柴油需要。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他要向一种叫做“同轴式催化裂化”的技术进军。“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能以更低的造价带来更高的生产效能,但这项技术的工艺极其复杂,而且有一定的风险。这在当年的行业内部产生了很大争议。
陈俊武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然而这一次,他拿出实验数据据理力争,从兰州到北京,一直争论到原石油部召开的论证会上。陈俊武用权威详实、有说服力的数据,最终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又是几年的艰苦探索……1982年秋,兰州炼油厂同轴催化裂化装置顺利建成投产,当年就创利4000多万元。这项设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使我国炼油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那一年,陈俊武55岁。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工业要发展得更好,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催化裂化工程人员。因此,他开始更加关注石化行业的技术人才困局,致力于培养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一个石油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开班了。
陈俊武根据学员所在单位的性质,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了专属任务,大家管这个任务叫“大作业”。每项作业都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完成,300多页的文字材料,陈俊武都要逐字逐行进行批改。
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宫超回忆说:
高研班一共举办了3期,前后经历了10年时间。陈俊武以此培养出了50多名石化行业技术带头人。当年的“大作业”研发出的新技术项目,至今还有20多个在运转,每年创收几十亿元。晚年的陈俊武桃李满天下,本可颐养天年,但他依然关心国家的能源安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的高位。而此时,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即将触碰国际公认的战略安全警戒线。烯烃是现代工业生产常用的化工原料,从家具、服装到汽车、航天都离不开它。长期以来,烯烃只能从石油中获取。烯烃需求量越大,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的挑战就越大。为摆脱这种局面,陈俊武下决心研究用煤炭取代石油获得烯烃。
古稀之年的陈俊武,再次开始了艰难跋涉。当时,国内外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都处于实验室阶段,谁先建造出合理的工业装置,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导权。77岁的陈俊武,主动担任试验装置的技术指导和牵头人,决心用中国方案完成装置建设。有一年,春节刚过,试验现场突发技术故障被迫停车。陈俊武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面对浓烟滚滚的试验装置,他二话不说,穿上防护服,就爬上了60米高的作业平台。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采购部主任杨杰回忆说:
靠着这种精神和劲头,此后6年里,为了这项技术,年逾八旬的陈俊武奔波在陕西、辽宁、内蒙古等地,总行程超过2万公里。
2010年8月8日,煤基甲醇制烯烃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为这次国际较量提供了一份完美的中国方案。如今,92岁的陈俊武依然在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奔波,他戏称自己是名“90后”。眼下,他正带领团队攻关国家能源替代碳减排方案。
陈俊武说,
2019年9月,陈俊武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7日,陈俊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来源:共产党员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