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说,焦裕禄是这样一个人…

共产党员 2020-01-30

有一种精神,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这种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至今仍有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这就是焦裕禄精神。


他们说 · 焦裕禄是这样一个人



穆晓方回忆父亲穆青心中的焦裕禄

“这么多人能为他掉泪,这不是一个好干部,这是什么?”



△穆青之子穆晓方


1966年2月7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眼含热泪,
播报了来自新华社的
长篇通讯稿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获得巨大反响。



全国人民为这位好书记流泪的不计其数,

但流泪最多的,

应该就是这篇稿件作者,

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穆青。


他到河南兰考采访时,

从当地群众到干部,

大家说起焦裕禄,

都是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穆青老师的儿子穆晓方

在回忆父亲的创作过程时说,

“他最简单的一个信念就是,

这么多人能为他掉泪,

这不是一个好干部,

这是什么?”


△焦裕禄


穆青当年采访的笔记本,
上面的字好多都是模糊的,
那是被眼泪打湿的。
通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是:
“你没有死,
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焦裕禄女儿回忆父亲

非常反对家里任何人搞特殊化 把女儿送到酱菜厂当工人


△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


焦裕禄在工作上是个好干部,
在家庭中是一个
好丈夫、好儿子、好爸爸。
身为一名县委书记,
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严格要求子女,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回忆,
“兰考的那个家非常简陋,
也没有什么家具。
那时候就是住在一个办公室里,
相当于现在的九平米或者是十平米,
我们一家人都住到那儿。
我们姊妹六个,
我还有一个姥姥,
我父亲基本上是住在办公室。”



她记忆里的父亲,
把劳动看得非常重,
“他就觉得,
人不能不劳而获,
他非常反对我们家里头的
任何人搞特殊化。”


焦守云说,
当时姐姐焦守凤要工作了,
母亲希望她去县委当打字员,
但父亲不同意,
认为她出了校门就进机关
缺了劳动这一课。


后来,焦裕禄给她推荐了三个工作:
一是到县委打扫卫生;
二是去学理发;
三是去酱菜厂当工人。



焦守凤来到酱菜厂工作,
最初她对父亲很有意见,
甚至哭闹绝食。
直到有一天,
焦裕禄亲自带着她挑着担子、
走街串巷卖酱油,
教她怎么挑担子不磨肩,
怎么吆喝能把酱油咸菜卖出去。


兰考老乡回忆焦裕禄

“475天,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兰考老乡雷中江老人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这么多年过去,
兰考人民依然在心中
怀念焦裕禄,感谢焦裕禄。


当年去火车站逃荒的兰考老乡
雷中江老人回忆,
当时有三个人向他走来,
其中一个人对他说,
“我姓焦,叫焦裕禄。
都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
让大家受苦了!
你们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雷中江老人回忆到,
当时心里头热乎乎的,
充满感激之情。


“475天,
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做了什么,
你想的什么,
你干了什么,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焦桐”守护人魏善民老人,讲述焦裕禄书记与泡桐的故事。


和焦裕禄一起种泡桐树的
魏善民老人说,
他和焦书记一起种下的泡桐树,
现在三个人都搂不过来了。


他告诉大家,
现在的泡桐都成林了,
已经更新三代了。
兰考的经济发展
就是从种植泡桐开始的。
现在当地用泡桐
做乐器、做家具,
还做出口。



焦裕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但唯独没有自己
在兰考的475天里
他诠释了什么是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抗争与奋斗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兰考475天“与天斗,与地斗”


1962年冬天,
正是兰考“三害”(风沙、盐碱、内涝)
最严重的时候,
焦裕禄来到了这里。
展现在他眼前的
是一望无边的黄沙,
结着冰凌的洼窝,
还有摇曳着枯草的盐碱地。



从那之后的475天,
他带着当地的老百姓,
与天斗,与地斗。
让沙土地生根,
让盐碱地生芽,
让内涝的兰考生出泡桐花。


当时36万人的兰考,
约近五分之一的人
都逃荒到了外省。
改变饥饿局面,
成为摆在焦裕禄面前的大任务。


他找来一些款项,
由副县长带队去全国多地购买
一些不属于统购统销范围内的代食品,
来解决吃的问题。
焦裕禄告诉民众,
只要参加除“三害”,
“我不保证你吃好,但保证你吃饱”。


面对兰考当地的一些问题,
焦裕禄都要到群众中去,
通过调研交谈和实验实践,
来寻求解决之法。


翻淤压沙、翻淤压碱等办法
的获得都与此有关。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他得知泡桐曾是兰考特色,
但大炼钢铁时尽数砍伐
致风沙更加肆虐之后,
便带领干部群众,
种植泡桐、筑堤修渠、改良土质。
那棵他手植的“焦桐”,
于今已经茂盛了53年。


//活着我没治好沙丘,死了要看着兰考人们把沙治好//


来到兰考前,
焦裕禄已经患上肝病。
办公室的一把藤椅记录了
疾病带给焦裕禄的痛苦。


为减轻疼痛,
焦裕禄工作的时候往往会用一根棍子
或是茶杯顶住自己的肝部,
这把藤椅被顶出了一个窟窿。


△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收藏的焦裕禄生前用的藤椅


1964年3月23日,
焦裕禄已经疼得直不起腰来,
他在妻子的搀扶下,
一步一步走向兰考火车站,
前去郑州医治。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因肝癌晚期
医治无效,
在郑州逝世,
年仅42岁。


《故事里的中国》第六期《焦裕禄》中再现焦裕禄书记临终前的一幕。


在弥留之际,
焦裕禄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是,
“我死了以后把我运回兰考,
埋在沙丘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我也要看到把沙丘治好。


1966年,
当焦裕禄的骨灰运回兰考,
近十万群众前来送葬,
每个人都在哭。


在焦裕禄精神的影响下,
如今的兰考泡桐成林。
昔日风沙口,今日变良田。
2017年3月27日,
兰考县成为全国首批实现
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焦裕禄曾经奋斗过的兰考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严律”的家风 至今未变


曾经父亲的“严律” 如今是焦家不变的家风“绝对不能给‘焦裕禄’这个名字抹黑”
焦裕禄没有来得及和家人
留下一张完整的全家福。
他去世时,
妻子徐俊雅33岁,
6个儿女中最小的才3岁。


尽管生活艰难,
但徐俊雅告诫子女们
可以不给“焦裕禄”这个名字争光,
但绝不能抹黑。



焦裕禄去世后,
几任国家领导人和省市各级领导
几乎都去过焦家,
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但直到今天,
焦家人个个过的都是普通得
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焦裕禄的子女们


他们中没有高官厚禄的、
没有经商发财的,
但是有下岗失业的、
也有提前退休的。


不能不劳而获、
要艰苦朴素、
不搞特殊化,
当年焦裕禄对他们的要求,
已经形成了焦家不变的家风。


△焦裕禄去世后,妻子徐俊雅(第二排中)和子女们


2019年,

焦裕禄被中宣部等部门

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焦裕禄所献出的光和热,
让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熠熠生辉,
他的精神已经化为宝贵的财富,
燃烧过昨天,
正点亮今天,
更将映照明天!



往期精选                                                                              



来源:央视新闻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


喜欢就请点亮“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