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村”头大! "三有干部"来了,搞掂!
漫画:曹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广东阳江,曾有一些“问题村”,有的毒祸泛滥,有的赌博成风,有的涉黑涉恶,有的良田撂荒……
有情怀,放弃在外的丰裕生活返乡工作;
有魄力,敢于直面各种挑战“啃硬骨头”;
有思路,用新办法新手段解决各种老大难问题。
在“问题村”中,“新头雁”们纷纷迎难而上、碰硬克难,带领群众凝心聚力改善治安、移风易俗、发展经济,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希望。
回村两月累瘦8斤
他最自豪的是改变了治安和民风
“白天有人打劫,晚上有人盗窃,光天化日吸毒”——这是阳江市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2011年之前在地方上的“口碑”。
那年6月,已在外购房置业、事业有成的梁鼓劲上任对岸村党总支书记。他接手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村集体经济薄弱、对外债务累计300多万元、村干部工资长期被拖欠。
最令他操心的是治安。一万多人的大村,不仅“两抢一盗”问题突出,而且有好几百人染上毒瘾,被外界称为“白粉村”。当时,很多村民选择“逃离”、出外务工。
有村民代表找上门来,希望在外做生意的“能人”梁鼓劲能回村改变这种局面。“回村对自己收入肯定有影响,家里人也说,生意正好的时候不应该放弃,需要慎重考虑。”梁鼓劲经过好几天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觉得自己“义不容辞”。“我是党员,又是从对岸村走出去的,村里的状况不好,如果我们都不站出来,那村子不就毁了吗?”
梁鼓劲走马上任后,走村入户了解情况,两个月跑下来瘦了8斤。村里治安的恶劣情况远超他的预想:有的瘾君子甚至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前的菜市场打劫群众。
为改善治安,梁鼓劲召集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外聘人员组成治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巡逻。作为村支书的他,第一个带头参与上街巡逻,发现问题即刻处置、报警,很快就抓了一批吸毒人员。
被送去强制戒毒的一个“白粉仔”说,这个新来的村支书,比公安还凶。
为提高巡防效果,梁鼓劲四处筹钱,给全村主要路段安上摄像监控。如今,在村委会大楼一层保安室内,村干部可以根据69个摄像头拍摄到的情况掌握治安信息,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为抢劫、盗窃问题疲于奔命。
“先向自己开刀”
苦劝村民“搞掂”百年地拖网
如果上网搜索“阳西县溪头镇蓝袍村”,弹出来的信息多和旅游度假有关,比如“观蓝袍村捕鱼实录”“蓝袍村的地拉网”“蓝袍村海边拉网”“蓝袍湾看捕鱼”……
不过,如今的蓝袍村已经门庭冷落,沙滩边的大排档也是门可罗雀。因为最吸引游客的“地拉网捕鱼”,已经被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百瑜带头给“搞没”了。
蓝袍村旁的蓝袍湾,“地拉网”捕捞方式已持续百年,是当地很多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地拉网”网眼小、捕捞深度大,摊开后可将几公里范围内的大鱼小虾一网打尽,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早在2012年就被国家列为禁用网具。
然而,蓝袍村地少人多,“地拉网”又声名远播,不少村民一时难以舍弃,使用“地拉网”进行捕捞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早年在珠海经商、2006年回村在海边开海鲜大排档的冯百瑜,其实也是“地拉网”的间接受益者,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完拉网捕鱼后,往往都去海鲜大排档消费。
然而,禁止“地拉网”却成了他回村后的棘手难题和村里的头号工程。
“当时村里有150多户、1200多人都在搞,执法人员进村就消停,人一走就有村民偷偷去弄。”冯百瑜说,国家明确禁止这种让鱼虾“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说服村民。
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冯百瑜组织了六次村民大会,自己又一户一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面对不理解有怨气的村民,他一边解释政策一边苦口婆心地说:“我自己就是做海鲜餐馆的,不搞‘地拉网’损失也很大,所以我带头不买‘地拉网’打上来的海鲜,希望大家支持……”
今年7月中旬,随着钩机来回穿梭,32槽“地拉网”网具、船只等非法作业设施被彻底销毁。蓝袍村相关村民已全部提出转产转业申请,当地政府已发放首期转产转业补助资金590万元。
如何助力不搞“地拉网”的群众转产转业?冯百瑜跑了几趟广州,终于找到一位老板回村投资办服装厂。
“这个月征完地就开工建设,明年三四月第一期就可以投产,估计招150名员工,以后规模扩大了,第二期可以招300人,第三期可以招600人……”冯百瑜说,服装厂不仅可以帮助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以收入几万块钱。
让打球代替打牌
“赌风”不禁而绝
“只给自己59分”,
荒地变良田“一箭三雕”
秋冬时节,阳西县溪头镇石港村中心的广场上,村民正在晒稻谷。这片平整的地面,两年前还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
当时还在外办养殖场、开服装店的叶大集,每次回村看到这个“垃圾场”都十分恼火地吐槽:“太不像样子!”
石港村的“脏乱差”事出有因。由于当时的村支书出车祸受伤长期卧床、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意见较大,被阳江市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2017年村“两委”换届之后,叶大集成了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0年就入党的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退伍老兵,应该多给村里做点贡献,也能挑战一下自己。”
上任后的叶大集很快带领村民清理了垃圾堆,并聘请了6名保洁员,村容村貌“改头换面”。然而,他只给自己这两年的工作打59分。
在叶大集眼中,村里最重要的任务是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由于治安工作到位,村民没有受到黑恶势力的侵扰;利用入股一个光伏发电项目,也基本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增收问题;而集体经济薄弱却成了村里的“短板”,每年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让村“两委”捉襟见肘,也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根据在外做生意的致富经验,叶大集对村民说,富民强村决不能凭运气,也不能只依靠扶贫,必须靠勤劳、技术和集中生产经营打开销路。
2018年年底,叶大集做通了几十户村民的工作,在石港村下埂岭租了他们152亩已经撂荒的田地,又招聘村民集中进行垦造水田改造。如今,这些水田长势良好、正待收割,阳光下的稻穗折射出金灿灿的光芒。
“搞好这块地一箭三雕!”叶大集兴奋地说,一是盘活了荒地、增加了耕地,二是村民得了租金又拿了工钱、解决了就业,三是高品质稻米已经有了销路、壮大了集体经济。
面对“烂摊子”
从小事做起重塑希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