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键时候我们必须冲上去

共产党员 2020-09-11
关键时候我们必须冲上去


医生世家的抗“疫”故事


“关键时候我们必须冲上去!”谈起抗击疫情,55岁的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小寨镇卫生院内二科主任乔付军一脸自豪——作为医生世家,他以及亲属11人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


虽然岗位不同,但心愿一致。“疫情就是战场,打赢这一仗是我们全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乔家的医生主动请缨,成为坚决的“逆行人”。鸡泽县小寨镇卫生院妇科主任乔建革拿出一份家里的防疫一线人员名单,递到记者手中颇感沉甸甸:哥哥乔付军、弟弟乔红军;乔建革和丈夫廖志刚。侄辈的,有乔单、袁丹丹夫妻;乔攀、张雯夫妻及侄子乔子豪。“疫线如战场”,乔家长辈人最担心的,还是侄女乔玮与其丈夫陈科峰一家。

 “先生,请测一下体温,现在感觉有哪里不舒服吗?”隔离室内,乔玮正在为患者测量体温,详细询问病情。当天,乔玮已经连续在隔离区工作了四个多小时,她的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乔玮是鸡泽县医院的一名麻醉医师。春节期间,面对突发疫情,乔玮从支援扶贫工作一线,于大年三十,回到县医院发热门诊工作。正月初二,又抽调到隔离病房。“本来单位规定,在隔离病房值班,两小时内一换岗,但防护服是一次性用品,比较紧缺,每班岗我从来没有低于四小时。”乔玮说,“怕上厕所,上隔离病房前都不敢多喝水,一个班次下来,汗水浸透了内层的工作服,人都要闷热虚脱了。”

从除夕到现在,天天这么拼的姑娘,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一个“少肺”的人。“我是2019年6月份在北京一家医院做的右肺中叶全切手术。出院时,主治医师告诉我说,手术很成功,但肺功能的恢复需要两至三年时间。”乔玮说,“可我做手术只有半年,到底应不应该上一线防疫?后来我想,作为一名医疗战士,疫情就是战场,大敌当前怎么能够临阵脱逃?于是坚决请求上!”

乔玮对隔离人员“有心”。一名发热人员性情暴躁,不配合治疗,她靠上去耐心作心理疏导工作,患者称“医院提供的饭菜不合口味”,不时发泄情绪。乔玮把自己的水果、面包、火腿肠相送,“每天都送七八次”。这位患者出院时,一声真诚的“谢谢”,让乔玮及同事流下了眼泪。

乔玮的爱人陈科峰,在鸡泽县医院CT室工作,虽然他们近在咫尺,却已经一周多没见过面了。因为忙,时间不够用,CT室肩负着发热病人检查、排查的重要任务,每天都是连轴转。他们的女儿今年10岁,一个多月了乔玮都没见到孩子,但女儿录的一段视频让她泪目: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安心工作吧,我在这里为您祈祷,希望疫情可以早点过去,女儿等您回家。

或在隔离病房值班服务,或在基层预检分诊,或下到村里一家一户进行流调,或在辖片进行严格消杀……乔家11名医生在不同的岗位,尽的是相同的责任。

大年初六,鸡泽县风正乡杨庄村有发热人员。为防止扩散,共产党员、风正乡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组组长的乔单冒着风雪连夜组织疑似人员隔离、人员排查、各场所消杀,当按程序处理完毕后,已是次日凌晨5时许。

正月14日,乔玮的生日是在病房过的,鸡泽县医院买了蛋糕,她的同事齐唱生日歌。“我许了一个生日愿望,就是早点打赢这场战斗,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可以早点回家!”这是乔玮的心愿,也是乔家医生们共同的愿望。

党建引领 众志成城




成都金堂县老党员抗击疫情在行动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成都市金堂县创新党建引领,在全县商住小区、安置小区、“三无”小区、院落建立党支部、楼栋成立党小组,把党员的力量凝聚到疫情防控的最末梢。全县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到居住地小区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毅力,积极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下沉小区,亮身份。金堂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第一时间向全县离退休干部党员发出到居住地小区党组织报到的号召,全县5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00余名老党员积极响应,纷纷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到居住地小区党组织报到,亮出党员身份。更有40余名老党员勇担重任,担任了小区临时党组织的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楼栋长等职务,挑起了党组织领导小区院落楼栋防控工作的大梁。


坚定信念,作承诺。全县老党员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带头执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制度,不出门、不添乱,不信谣、不传谣,在保护好自身的前提下,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发挥着老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由于防控工作的需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发出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已经离开工作岗位7年的退休医生梁丽萍,主动请缨重返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医院急诊室外为患者测温、分诊,到人员流动较大的高速路口为过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金堂县的战“疫”队伍中,有一位77岁的老人周维光,他是一位有着56年党龄的退休老支书。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找村支部书记请求安排他能胜任的工作,考虑到老同志年事已高,村支书本想婉拒,但周维光老同志却坚持要为防疫工作出力,二话不说就把消毒喷雾器搬上了他的三轮车,开始对整个罗盘村公共区域进行无死角消毒。在消毒过程中,他发现垃圾桶残留的垃圾可能存在疫情二次传播的隐患,便主动承担起垃圾清运和垃圾站消毒工作,为附近的村民群众树立了积极防控、战胜疫情的榜样,大家纷纷对他表示敬意。


敢于担当,做奉献。许多老党员还担任了所在小区义务宣传员和志愿服务者,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热心参与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凝聚起了群防群控、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金堂县竹篙镇73岁的退伍老兵肖亨德,积极响应政府和社区的号召,主动参与疫情防控,自制疫情防控宣传车,走村入户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和排查登记。疫情发生后,蓉城金秋志愿服务金堂中队科普分队及时响应号召,积极宣传科学防治、自身防护、关爱他人等防疫知识,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同时,志愿者们还采取电话和网络等方式,抓紧做好年初确定的科技服务工作,积极对接土桥海虾淡养基地和金堂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负责人,做好“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普惠民共享基地预申报的服务工作,并建议农业部门,抓住农时,搞好春耕生产,做好农业基础的保障工作,切实做到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两不误。


慷慨解囊,主动捐款献爱心。疫情发生以来,老同志们自发出资,为湖北等疫情重灾区捐款献爱心。金堂县五凤镇28名退休干部主动捐款,共同出资5900元,根据老同志意愿,其中3600元交由县红十字会向疫区捐款,2300元交给“大美五凤”社会发展公益基金会,用于家乡发展。金堂县金桔苑党支部93岁老党员熊志明,希望能为疫情防控出点力,主动捐款1000元,并表示其中500元捐向疫区,另外500元用于小区党支部建设。


老同志们还发挥特长,通过多种形式致敬抗“疫”英雄,有的用诗歌和书法作品积极发声,有的还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特点,自创自拍小视频……,增强战“疫”必胜的信心。


战疫一线,他们让党旗更加高扬


记陆军军医大学“专家党员突击队”

 

专家党员突击队在研究会诊疑难问题,左起曹国强、李琦、陈萍、毛青、任小宝、杨仕明。


深夜,火神山医院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是与病毒决战、与时间赛跑的战“疫”前沿阵地。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除夕出征的白衣战士已经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仍然奋勇向前。


他们之中,“专家党员突击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毛青、李琦、杨仕明、曹国强、任小宝、陈萍。他们平均年龄超过54岁,党龄最短的也有28年,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都是自战“疫”发起之时就冲在最前线的无畏战士。


“一个党员一面旗。”战疫一线,6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立起了党员的标杆,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李琦(右一)在“红区”查房。


有一种冲锋,叫背着呼吸机上“战场”


“放心吧,我已经回到宾馆,睡一觉就好了。”


午夜,火神山医院一科一病区主任李琦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新收治的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到“红区”查房、召开科室例会、参加重症患者会诊……一整天满负荷的工作下来,已经55岁、患有严重呼吸睡眠障碍的李琦有些吃不消,血压飙升到180。妻子打来电话叮嘱他注意休息,他迫不得已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身为医疗专家的李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清楚,出征之时,他在背囊里装上了便携式呼吸机。可一旦投入战“疫”,他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拼了命地往前冲。


与李琦一样拼命的,还有大他一岁的传染病专家毛青。医院要扩大收容量成立新的综合科,身兼医院专家组、感控组副组长的他主动请缨去当科主任;接诊的病人下肢瘫痪下不了救护车,他不顾髋关节的伤痛第一个冲上去把病人抱下来……


“党员、军人、医生,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毫不迟疑地往前冲!”毛青的话,道出了专家党员突击队每个人的心声。

 

杨仕明在“红区”查看患者病情。


专家杨仕明,还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


 “等东湖的樱花开了,我们约起过早哈!”不论是金银潭还是火神山,只要操着一口地道武汉话的杨仕明教授出现在病房里,患者们就会倍感亲切,倍增信心。


一个多月来,这位“军医中的武汉伢子”,每天都会出现在“红区”查房、问诊。防护服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杨仕明把对家乡父老的爱,化作治病救人的无穷动力。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可患者不知道的是,杨教授的母亲就在武汉,老人家甚至到现在仍不知道儿子就在战“疫”前线。


与记者谈及这个话题时,杨仕明满脸歉疚,久久地望向长江对岸的万家灯火。虽只一江之隔,但他唯有把对母亲的深深挂念埋在心里,把治病救人的如山使命扛在肩头。


专家党员突击队的忘我冲锋,不只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从抗击“非典”到防控禽流感,从援利抗埃到抗震救灾,哪里有病患,哪里就是他们的战场,哪里就有他们逆行的身影。


金银潭没有潭,鱼水之情深于潭。火神山不是山,生命之托重于山。从金银潭到火神山,专家党员突击队时时当先锋,处处打头阵,他们像高扬的战旗,引领感召队员们舍生忘死、连续奋战,冲锋陷阵、决战“疫”魔。

 

曹国强和护士一起帮助患者吃饭。


有一种权威,叫疑难问题“一锤定音”


金银潭医院,一位重症患者的病情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


一次,火神山医院专家组组长徐迪雄组织专家会诊,一位患者的CT影像显示,肺部几乎全白。主治医生焦急万分,建议立即增加抗病毒药物,进行输液治疗。


 “且慢!”参加会诊的曹国强教授盯着CT影像,语气坚定地说,“这影像与新冠肺炎的典型表现有着细微差别,我认为,很可能是胸腔积液造成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衰,大量输液可能有风险……”

 

毛青正在病房与患者交流。


毛青、任小宝、杨仕明等几位专家经过认真的讨论,对曹国强的看法都表示支持。


按照专家们的意见,主治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纠治心功能不全入手展开救治。3天之后,CT影像显示,患者肺部病灶大部分都消失了,由重症转为轻症。


 “复盘”救治过程,主治医生恍然大悟:这位患者虽然感染了新冠肺炎,但症状较轻微,心衰才是影响健康的“元凶”。如果当时治疗方案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次,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上报了几名准备出院的患者,请专家最后审定。


曹国强、任小宝、杨仕明等几名专家仔细审看病例、化验单等资料,都对其中一名患者提出异议。


“虽然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但仔细分析他肺部影像的变化,相比入院前没减轻反倒加重了,这个病人不能出院。”


原来,这是一位从方舱医院转来的轻症患者,入院前的CT影像资料不全,只有一个CT报告。给出出院建议的医生主要依据的是核酸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减轻,没有仔细推敲入院前后肺部CT影像的变化。


事情的发展再一次印证了专家的精准判断,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核酸检测再次呈现阳性。


“要是没有专家把住这一关,那会带来多大的隐患。”许多队员感慨道。


不只是治病救人,在战“疫”的各个方面,专家党员突击队都用他们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为大家答疑释惑、排忧解难。


防护少了有风险,防护多了负担重。面对传染性强的病毒,如何在有效防护与便于工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医护人员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要不要戴面屏,成为争论的焦点。


“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已经武装到牙齿,多戴一个面屏只是增加负担。”“戴久了压得头疼,不利于展开工作。”


不戴面屏的呼声很高,却被毛青一句话就压了下来,“你们考虑突发情况了吗?”


突发情况说来就来,一位护士在“红区”护理时,患者突然摘下口罩呕吐起来。“幸亏戴了面屏!”吓出一身冷汗的,不只这位护士,还有透过监控画面注视着“红区”的感控专家。

 任小宝在与患者交流。


有一种信任,叫放心把生命托付给你


与病毒直接交锋的战场上,你放心把生命托付给谁?对于这个问题,医疗队员们回答出奇一致:专家党员突击队。


1月28日,护士谭琼下夜班回到营地后,身体突然出现不适并伴有剧烈咳嗽。“是不是被感染了?”谭琼慌了,情绪几近崩溃。


曹国强得知后,第一时间赶来诊断。没有听诊器,他就直接用裸耳贴在谭琼背上听肺音。最终,曹国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定,谭琼只是普通的感冒。


“如果谭琼感染了病毒,你那么做不是非常危险吗?”事后有人问曹国强,可他却说,为了战友我顾不上那么多。


裸耳听肺音,深深战友情。打这以后,曹国强被“任命”为医疗队的队医,成为“医生的医生”。年轻的队员们都说:“有这样的专家为我们保驾护航,心里踏实!”


在一言一行中给队员教方法、强信心,在一举一动中让患者增勇气、受鼓舞。专家党员突击队用实际行动凝聚起共同战胜疫情、救治患者的正能量。


两位女护士抬着笨重的大箱子吃力爬楼梯,年过半百的他二话不说接过箱子就走;老年男性病患在床上小便,他连忙抢过护士手中的便盆说“我来我来”;重症患者不配合治疗,他不厌其烦地开导鼓励……提起任小宝,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几乎异口同声,“既体贴队员又爱护病患,因为有他,这个队伍才这么有活力与朝气。”在队员们的眼中,任小宝既是可亲可敬的“宝哥”,亦是攻坚克难的专家!


专家党员突击队的每一个人都和任小宝一样,看到他们的身影,就会让人放心,给人力量。


取咽拭子对操作者来说风险较大,他们就陪在年轻医生身边一起操作;高龄患者听力不好,他们就俯身贴着老人耳朵讲话;患者长期住院情绪不佳,他们就拉着患者跳舞、打太极……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病人沟通交流、如何处理棘手问题。

 

陈萍(右一)在研究感染防护措施。


陈萍是专家党员突击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长的,医疗队里的年轻队员都喜欢叫她“妈妈专家”。作为国内第一批感控专家,她在传染病感染控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此次武汉抗击疫情,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零感染”,把队员一个不少带回去。为此,她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带到一线,建成了防护监测“天眼”,时刻观察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流程是否规范,不放过任何可能导致问题的隐患。


一次,守在监控器前的陈萍发现异常:一名刚刚出“红区”准备脱掉防护服的护士,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通过反复沟通得知,这名护士因过于疲劳发生了呕吐,口罩里面的呕吐物让她非常难受。


“妹妹,千万别慌。”陈萍知道,此时是最容易出错的时候。最终,她一步步耐心指导,帮助护士按操作流程安全脱掉防护服。


陈萍像妈妈一样爱队员,队员也像爱妈妈一样爱她。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整天的陈萍从火神山医院走出来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一名护士见陈萍没带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脱下递了过去。


那一刻,陈萍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她搂着这位护士一人一个袖子穿上雨衣,并肩走向雨中的大巴车……







抗疫一线党旗红                                                                              


来源:共产党员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