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心路”历程:一次扶贫 一生光荣
我是一名普通的“挂包帮”(指的是“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人员。今天,是我与同事入户走访的日子。一路上,思绪跟随车窗外的青山连绵起伏……
时间回到2015年6月,我有幸被选派为首批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永平镇平江村第一书记。那时参加工作时间不到一年,农村工作经历几乎为零。到村报到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最大的感触是“太远了,如果去昆明可能都快到了”,特别是从主路进村的11公里土路,让我觉得尤其“漫长”,“山路十八弯”怎么都绕不完。送我报到的同事们离开后,我站在二楼房间的窗口看着车子渐行渐远,委屈和无助涌上心头,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为什么要把我 “发配”到这么远的地方?
值得安慰的是,当时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也是女同志,比我年长不了几岁,在生活上对我非常照顾,最常说的就是“有什么不方便的你和我说就行啦”。村里的书记、主任也对我“保护有加”,第一次到小组里开群众会,语重心长叮嘱我:“农村工作最基础的就是要熟悉情况,现在你刚来,主要任务是多听、多看、多观察、多记录”。我深深感觉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也感到自己急需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本领,而身边的几位村干部就是生动鲜活的教材。
当时,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才刚起步,基础设施落后。除了从乡镇进村的11公里村级道路为土路,6个村民小组到村委会的道路也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一些路段还十分陡峭。每当搭乘村干部的摩托车入户走访的时候,我都感觉像在进行摩托车越野赛;每当看到大雨过后,老百姓们用防滑链固定摩托车轮子,防止打滑的时候,我都鼻头一酸。我深刻感受到,“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真的万分正确!
除了道路,村民小组没有活动室,公共卫生厕所老化严重,标准化村卫生室刚刚启动建设,宽带未通……村里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靠烤烟、茶叶、传统养殖为主,收入来源十分薄弱,平江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随着精准扶贫项目逐渐进村,道路建设、易地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扶持……每个项目,村里都带着群众一起干、认真干。发动群众易地搬迁,带领群众进行搬迁安置点选址,有序推进安置点建设,认真拟制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平江村旧貌换新颜,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易地搬迁户喜迁新居,挪出“穷窝”,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就近就便务工增加收入;村组道路、活动场所、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农民纷纷加入专业合作社,烤烟、茶叶、水果、蔬菜、养殖等产业欣欣向荣,新老交替、长短结合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因工作原因,2017年3月,驻村工作队员调整轮换,我从一名驻村扶贫队员变成了“挂包帮”工作人员。我的驻村扶贫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参与了许多重要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村组道路硬化修缮,104户农户实施了易地搬迁,实施了整村推进,完成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进行了村两委换届……这段经历俨然已经成为我工作以来最宝贵的一段经历。翻阅朋友圈,不知不觉间,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从被“发配”到“驻村的日子越来越能开心接受”,再到“有的地方时间久了你才懂得她的美”,最后到“一次扶贫,一生光荣”。驻村扶贫给了我一份“功成有我”的荣誉感。
每次进村入户,都会有新的发现。车子停在村委会院子里,看着大家喜笑颜开,我雀跃地下车,准备发现新的惊喜。
作者:李晓芬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供销合作社
TIPS:
1. 文字稿件体裁不限(短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可),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1500字,请在邮件标题上注明“投稿+文章标题”;
2. 摄影作品需以JPG文件格式提交,单张照片大小<10M,风格、彩色、黑白不限,单幅、组照均可,每幅作品需附上“标题+图片说明”进行简要描述;
3. 投稿需为作者本人的原创作品,一稿多投或抄袭作品将不予采用;
4. 投稿两周内未发表的,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5. 投稿请留下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手机号码或微信号等信息,以便及时沟通联系。
责编:郝多编审:陈卫平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