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美援朝出兵决策背后的考量

黄迎旭 共产党员 2021-03-03

视频: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艰难决策 (来源:央视)

·中国把出兵援朝的目的,定义为“保家卫国”,是恰如其分的,是得到全中国人民认可的


·中国领导人充分估计到中国军队所处的不利境地以及最坏结果,但仍认为有胜算把握,而且把握还比较大


·美国把自己摆到了中国“头号敌人”的位置上,迫使中国调整战略重心和战略方向
    
出兵决策,是抗美援朝战略决策的首要决策,有了这个决策才有以后的一系列决策。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有必要对中国出兵援朝决策过程作进一步厘清,以正视听。

▲资料图片:1958年10月26日,列车驶过鸭绿江畔的凯旋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回到祖国怀抱。

“不能置之不理”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替他人火中取栗,这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实在有必要说清楚。

毛泽东是力主出兵的,他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根据现有材料,可以梳理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决策出兵所依据的理由,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所坚持的原则立场。毛泽东把这些理由概括为六个字:“不能置之不理”。


如果置之不理,美国会得寸进尺,我们将非常被动。朝鲜和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美国如果在朝鲜得手,随时可以找借口侵略我们。美国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脚上,如果天下有变,它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攻,我们整天要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中国出兵援朝是不让美国的如意算盘得逞。

如果置之不理,放任美国压到鸭绿江边,这将严重牵制我们的经济建设。解放初期,东北有中国半数的重工业,而东北工业的半数在南部,如果美军占领朝鲜全境,东北南部就处于其直接武力威胁之下,不仅我们驻东北部队被吸住了,而且整个东北不能安心搞建设,难以发挥带动国家工业全局的作用,而这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新中国来说是致命的威胁。所以毛泽东说: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中国出兵援朝,是塑造国家建设所必需的和平环境。

如果置之不理,我们的国际环境会严重恶化。美国占领全朝鲜,打破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战略平衡,气焰将更加嚣张,国际上的亲美派会更加活跃,许多国家会跟着跑,我们的国际空间将被极度压缩。毛泽东很看重这一点。他在1950年10月2日拟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我们进行和平建设所需要的国际环境,必须靠自己来争取,只能果断出兵打掉美国的气焰,才能有效阻止国际力量对比向不利于我的方向倾斜。可以说,出兵援朝是在我们的和平手段都失效的情况下,为塑造有利国际环境的必要之举。

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履行国际主义义务问题。中国革命胜利使雅尔塔体系发生了有利于东方阵营的倾斜,迫使美国不得不把力量退缩到西太平洋的所谓“第一岛链”,依托日美同盟控制欧亚大陆东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充分估计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不对它们抱任何幻想,而决心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一边。我国把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和强大看作自己实现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外部条件,任何破坏和削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和强大的事情,都会殃及中国,更何况美国侵朝是发生在自己家大门口的事情,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这也就是说,中国履行对东方阵营的义务和责任,归根到底还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把出兵援朝的目的定义为“保家卫国”,是恰如其分的,是得到全中国人民认可的。

 不打无把握之仗  
  
当中国决策出兵援朝之时,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挟二战胜利者之威,气势正盛。中国经过百年战乱,积贫积弱,百废待兴。两相比较,综合实力相差甚远,特别是军力不在一个层级上。按照常人眼光,中国根本没有胜算可能。美国也是这样认为的,因而断定中国不会出兵。然而,中国领导人却作出了出兵决策,决心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一决高低。

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则。中国领导人既然决心出兵,必然计算了胜负。毛泽东曾分析中国出兵的可能结果:中国到朝鲜与美军作战,一是要解决问题,即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军队及其他国家军队;二是要准备美国与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准备美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中国沿海地带。这两个问题中,首要问题是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只要做到这一点,虽然第二个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存在,但形势对东方阵营和中国就会是有利的。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失败,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不满。显然,毛泽东充分估计到中国军队所处的不利境地以及最坏结果,但他仍认为中国军队有胜算的把握,而且把握还比较大。


首先,对自己的军队有信心。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对来访的金日成说:“过去我曾经同跟着你们军队到过南朝鲜的中国新闻记者谈过话。我问他,究竟美国的炮火和空军杀伤力哪个大?据他说,主要杀伤力还不是空军,还是陆军。我说这样就好办了,因为我们没有空军,有的只是陆军。”抗美援朝的主战场是陆地战场,作战主要靠陆军,制空权、制海权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是地面作战。毛泽东对自己的陆军充满信心,认为陆军同陆军较量,美军不享有绝对优势,志愿军并不处于下风。

第二,有办法破解美军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是我军传统战法,在国内战争中屡试不爽,毛泽东坚信用这个战法对付高度机械化的美国也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志愿军在战场上用规模优势,再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可以抵消自己的装备劣势。实战证明,一下子全歼美军一个军做不到,但是用优势兵力消灭它一个营、一个连还是做得到的。

第三,有充足的预备力量可用。中国与朝鲜接壤,战场紧靠国土,便于发挥自己的战争潜力。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特别是兵员储备充足,可以源源不断地向朝鲜战场输送兵力,这是中国的优势,而美国军队远离本土,即使依托日本,也要跨越大海。后来的实战证明,中国部署在二线、三线的预备队及时入朝,以及在阵地防御作战阶段实行的“轮番作战”,保证了志愿军的战场主动权。


再强调一点,中国领导人决策出兵,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之上的,而不是莽撞行事。朝鲜战争一爆发,中国统帅部就开始密切关注战局情况,跟进研究,预断战场变化,掌握美军动态,同时了解它的作战特点。因此,在作出兵决策之前,中国统帅部对美军的优劣就已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把自己的优劣方面加了上去,形成了清晰的作战思想。毛泽东在部署第一次战役时,针对麦克阿瑟对中国出兵一无所知、分兵冒进、急于结束战争的特点,要求志愿军隐蔽开进,并及时调整作战方针,由预设地域防御转入运动进攻,抓住联合国军这个弱点打,等等,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这些都表明,中国统帅部对美军情况吃得比较透彻,对战场情况也吃得比较透彻,做到了心中有数。

同时,中国领导人也做好出现最坏情况的准备。毛泽东说:“对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被迫调整战略重心  
    
讨论抗美援朝出兵,必然涉及台湾问题,而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涉及抗美援朝出兵的价值判断,即是不是得不偿失。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美国不是因为中国出兵援朝而侵占台湾的。如果深入分析当时的中美关系,以及美国的中国及远东政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中国出兵与否,美国都会把着台湾不放,阻止我们解放台湾。

美国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同意台湾归还中国,其直接目的是“鼓励”中国坚持抗日,长远目的则是“培养”中国亲美。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是把台湾看作自己从日本人手里夺过来的战利品,如何处置要由它说了算。1950年4月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开始大行其道,美国国会、军方以及国务院中的援助台湾蒋介石集团的声音开始居上位。5、6月份,时任国务院顾问的杜勒斯提交报告,从美苏地缘战略竞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层面强调控制台湾的必要性。时任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在两份报告中都强调,鉴于中苏已结盟,必须使台湾“中立化”,防止台湾成为苏联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时任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也一改把台湾划在美国西太平洋防线以外的主张,先后向华盛顿递交两份备忘录,强调台湾对于美国全球战略的价值,将之比喻为“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基地”,表示决不能让它落入共产党手中,并明确提出:“台湾的最终命运……取决于美国。” 

这说明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决策层已经就插手台湾达成广泛共识,而且理由及利弊也想得很充分:台湾是美国的战利品,美国想给谁就给谁,中国既然站到苏联一边,美国也就收回“归还台湾”的承诺;要防止共产主义扩散,必须加强西太平洋防线,而台湾是这条防线上的重要一环;台湾对于美国的军事价值巨大,一旦发生战争,美国控制住台湾,就“锁闭”了共产主义国家的海上交通线,阻止它们从东亚和东南亚获取战略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即下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台湾,是蓄谋已久的行动。

美国在介入朝鲜战争的同时,封锁台湾海峡,这样做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使解放台湾的困难增大,原计划不可再执行;另一方面,来自朝鲜半岛的威胁陡增。两相比较,蒋介石集团已是苟延残喘,解放台湾是早晚问题,而朝鲜半岛则是燃起了熊熊大火,火烧到了门楣,孰轻孰重,任何人都可以掂量得出来。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同时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两个方向采取行动,并且增兵菲律宾和派军队进入越南,让中国不能不对美国在朝鲜半岛的行动作这样的判断:其剑锋所指,决不仅仅是朝鲜北方政权,而且还有刚刚诞生的新中国。

美国自己把自己摆到了中国“头号敌人”的位置上,而它是世界上头号强国,从而迫使中国调整战略重心和战略方向,去应对美国带来的更重大、更严峻威胁。不论美国有没有把中国卷入战争的主观企图,但实际效果就是迫使中国不得不对朝鲜半岛局势作出反应。中国如果此时示弱,对朝鲜半岛局势置之不理,任美国侵占全朝鲜,不仅东北不安全,台湾也必然不保,及至全局也会岌岌可危。

历史证明,中国出兵援朝,把美国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不仅稳定了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而且树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战略威信,赢得了至今仍在享受的巨大和平红利,特别是让美国得到了切实教训,意识到威胁和挑战中国不能不三思而行。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这个关于出兵援朝的价值判断,是恰如其分的。



源:共产党员微信综合自参考消息(作者:黄迎旭)、央视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