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本被时光浸透的泛黄书册上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共产党员 2021-05-28

《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资料图片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封面。资料图片

  《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总书记还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100多年前,由陈望道翻译的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问世,给探寻救亡图存之路的热血志士带来信仰的光芒。其后,更多译者接力翻译、传播《共产党宣言》,让信仰的火光燃成燎原之势。这样的精神传承,是今天我们学习党史的宝贵教材。让我们一起打开时空的闸门,翻动被历史浸透的书页,从翻译者、研究者、传承者口中,聆听那些感人的故事,赓续对真理的追寻。

记者探寻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的陈列柜里,有一本书册,它纵18厘米、横12厘米,封面为水红色,印有马克思半身像。展品介绍中写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陈望道翻译。被时光浸透的泛黄纸页上,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在《共产党宣言》百余年的翻译史中,有哪些译者的身影?信仰如何延续至今,在青年群体中代代传递?请随记者一起探访。


01
借“火种”: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3月,上海。

  这座饱受帝国主义、军阀势力蹂躏的城市,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正风起云涌,十月革命的炮声已将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五四运动爆发,各种思潮不断萌动,围绕“中国出路在何方”的争论相互冲撞与激荡。

  此时,距上海300公里的浙江义乌分水塘村,29岁的陈望道正在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忘我工作,有一次竟将墨水误认成糖水,用来蘸粽子吃,还一个劲儿地说“可甜了”。

  是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他就是这样每天从早上熬到半夜,用一月余的时间将《共产党宣言》译完。“翻译《共产党宣言》需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必须精通德文、日文、英文中的一门,还要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曾说。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柴方国介绍,陈望道译本首次在中国完整译介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内容,充分利用了当时刚在中国知识界流行的现代社会科学语汇,如有产者和无产者、共产党、劳动阶级等,准确传递了其理论要义;语言表述接近口语,适合大众普及与传播。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第一版印行1000册,甫一面世即售发一空,不久再版。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上海创办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此书。到1926年5月,此书已经印发17版。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放曾在《〈共产党宣言〉探真》中记载过如下情景: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步青年聚集在红楼图书馆或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埋头攻读《共产党宣言》等新书,还共同探讨、交流心得。

  同时期,李大钊等还引导工人学习《共产党宣言》。邓子恢、恽代英等相继在多地成立书社,组织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很快,《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传到全国各地,为无数苦寻中国未来道路的热血志士带来了信仰的光芒,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从此书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

  “翻译与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共产党宣言》就像火种一样传播开来,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影响至深,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爱武表示。

02
续“薪火”:为翻译经典接续奋斗


  百余年来,许多像陈望道一样执着追求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党宣言》翻译而接续奋斗,让经典的光芒更为璀璨。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不少珍贵史料陈列其间。沿走廊向前走,墙壁上张贴的一份《上海华兴书局书目》引人注目。1929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进行“文化围剿”的艰苦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秘密创办华兴书局,翻译出版了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30年,由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便在此出版。随后,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本,1943年博古校译本,1947年乔冠华校译本以及由谢唯真译校、1949年在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百周年纪念版”等相继问世。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的经典著作编译工作者,任重道远,要拼命向前啊!”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在回忆五译《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时发出感慨。自1929年在欧洲第一次完成《共产党宣言》译稿后,成仿吾又于1938年、1945年、1952年、1975年四次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翻译与修订,因为革命形势严峻,第一次与第三次的译稿都在颠沛流离中不知所终。

  成仿吾五译《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生动例证;中央编译局系统推出的译著,则反映出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编译精神。

  中央编译局成立后,多次重新校订出版《共产党宣言》。在与记者交流中,柴方国特别提及1964年版本。是年,中央编译局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中的《共产党宣言》译文进行全面修订,出版了单行本。他举了两个典型例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译文: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机会,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机会。1964年译本改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译文: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1964年译本改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个译本具有标志性意义,编译术语概念更加准确,语言表述更为严谨。”柴方国介绍。

  此后,中央编译局又分别在1978年、1995年、2009年对《共产党宣言》进行数次修订,2014年、2018年还编译出版了文库版、纪念版,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译文质量、增强译文可读性。

  “充分尊重原著、正确理解原著、忠实表达原著是几代译者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柴方国说,《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百年编译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和科学精神,反映了编译者为传播真理不懈奋斗的赤诚之心和历史贡献。

03
“接力跑”: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下课铃声清脆而急促,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直博生张晓菲匆匆奔往国福路51号陈望道故居。作为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讲解员,谈及在故居讲解《共产党宣言》的经历,她激情洋溢: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年轻人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1920年到2021年,百余年时光流转,新一代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在抗疫战场上,在扶贫第一线,在突破“卡脖子”困境的科技赛道上,都有青春的色彩在涌动。“新时代青年身处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需要坚定意志、勇往直前。《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科学精神等,可为青年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亚东认为,教师要当好“传道者”的角色,“聚焦青年的关注点和困惑点,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教学中,回应热点、讲透难点、化解疑点”。

  “不少高校在探索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方式方法改进上取得成效。进一步拓展新媒体、音视频等创新传播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更为通畅、便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郑云天说。

  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精神滋养,有益于青年增强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动自觉。洪向华表示,当今青年面临纷繁复杂的价值选择与利益诱惑,要当好马克思主义的“接力者”,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供给充沛力量。


源:光明日报


责编:郝多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