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乡,你很骄傲啊……就是骄傲!我家住在“绿”土高坡!

共产党员 2023-02-23

9月的高西沟

清清潭水倒映着青山

山峁沟壑间,林草茂盛

沟底坝地、坡上梯田庄稼长势正旺


这个季节

高西沟的谷子、糜子快熟了

金秋的凉风吹过

沉甸甸的穗子微微摇摆着


成熟前的谷穗,外表呈现黄绿色。(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13日,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调研

车行至半山腰

总书记在田间地头

与几位村民亲切交谈



“硬糜子有吗?”总书记问

“硬糜子没有种”村民回答

“不种了是吧?硬糜子做黄米馍

软糜子做油圐圙、油糕⋯⋯”

总书记一边捧起一穗糜子观察着

一边微笑着说

 


4平方公里、40 座山、21 条沟


1962 年,《人民日报》刊登了

题为《山区生产的生命线》的报道

介绍了一个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

——陕西米脂高西沟村治山治沟的事迹

此后的几十年里

高西沟作为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

愈来愈被人们所熟知

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子

在这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高西沟村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整个村子方圆4平方公里

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子中

有着40 座山、21 条沟

90%以上耕地坡度都在20度左右


山间地头植被稀少、黄土裸露

整个村子几乎看不见一块像样的平地

坡陡沟深,加上土质松软

夏季降水集中时

最多每年每平方公里的

水土流失量达到3万吨

高西沟村成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水土保持不住

粮食收成自然没有保证

“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

肥土顺水走,籽苗连根丢”

流传的民谣

唱出了当时老百姓生活的艰辛

在很多高西沟村人的童年记忆里

这里曾“风刮黄沙难睁眼

下雨泥糊顺沟滑”

“过去吃的是哪一种?

就是小米上脱下来的糠皮”


山,必须要征服

土,必须得治住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

20世纪50年代

高西沟人开始了改造大自然的艰难尝试



改造大自然确实是件苦事


1952年至1965年

在当地一些水利专家的指导下

高西沟村首任支书高祖玉带领乡亲们

以工程建设为主,修梯田

打淤地坝,劈山填沟造台地

搞起水土保持和沟道治理



1966年至1975年

是高西沟人最艰苦的时期

高祖玉带领这些吃不饱、穿不暖

但依然战斗在征山治水第一线的乡亲们

经常挑灯夜战


回忆起这段经历

年近古稀的常秀英老人记忆犹新

她永远忘不了

自己头天出嫁到高西沟

次日回娘家后

第三天就上山和大家起早贪晚地苦干


一滴汗水摔了八个瓣

才修筑出了人造小平原

建设起两座“小高抽”

并破天荒地栽植了660亩四季常青的油松

还修了一座16万方库容的小水库

一年四季见到清凌凌的水

使深山沟有了灵气



再次想起当年热火朝天的场景

常秀英满是皱纹的脸

笑得如同鲜花一样灿烂


这场“战斗”也给她留下了“永久纪念”

她的双手如同树皮一样粗糙

手关节异常粗大

看上去整个手也大了许多

这样一双手出现在身高不到一米六

体型瘦小的常秀英身上显得特别突兀

而在高西沟村

每个50岁以上的人

都有这样一双手


“现在想想,觉得那时候苦吗?”

“苦,你想想

那时连野菜都吃不饱

每天的劳动量还那么大

怎么不苦?

但没有那时候的苦

哪有现在的甜”

常秀英回答道


日出时分,天光照亮高西沟村,黄色与绿色交织在一起。(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多年发展历程中

高西沟人逐渐养成了一种精神

这其中既有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也有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求实态度

还有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不向黄河输入一粒泥沙”


上个世纪

高西沟人在总结

治理水土流失失利教训时发现

跟“老天爷”是不能硬碰硬、对着干的

“一次次拼死拼活修的大坝

却又一次次遭遇水毁

每次都是人仰马翻

损失惨重”



这些失败的经历

让高西沟人认识到

“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高西沟人从那时起

开始遵照自然规律、顺势而上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修筑节节拦截洪流的小堤坝

反而拦住了泥土

淤成了一块块肥沃的台坝地

成为基础性良田

出沟的洪水也逐渐变成了清流



在不断实践中

随着农田集约化经营和单产提高

高西沟人林草粮的种植结构

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调整



1958年该村在以粮为纲

毁林开荒的年代

创造出农林牧并举的“三三制”模式

比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早40年

1980年包产到户时

在土地承包、财产分配

林木到户的大背景下

摸索出保留林地、封山禁牧

集体管护的做法……


高西沟村林草覆盖率达到70%。(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不向黄河输入一粒泥沙”

这是高西沟村人当年对黄河的承诺

也是高西沟村人几十年来

一直坚守的承诺

在一代代人的实干苦干中

高西沟村人成功履行了承诺 


如今的高西沟村

被称为陕北“小江南”

村里不仅旱涝保收

还准备发展旅游业

行走在高西沟村内

举目四望,青山叠翠

绿树成荫,蓝天碧水

波光粼粼……

宛若走进江南水乡



“这片黄土地

永远离不开

死心塌地就是在这个地方去住了”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面对镜头

这位大叔毫不掩饰那份骄傲

“就是骄傲

高西沟实际上就是了不得!”


“陕北有个高西沟

我家就住在沟里头……”

当夜幕降临

在一个陕北平凡人家的院子里

再次响起动听的歌谣



充实且忙碌的一天劳动生活

就这样悄然结束

伴随着窸窸窣窣的虫鸣

一同憧憬着

一个绿色的梦



源: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责编:徐宙超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