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711、404、202......这些神秘代号背后的震撼故事
汇聚的却是中国当时最高精尖的人才
或许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
甚至也很少有人知道
他们在做什么
但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让我国拥有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中国的“核力量”
有多了不起?
带你走进《了不起的核工业》
↓↓↓
铀,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也是核裂变反应的主要元素,其裂变反应的巨大威力震惊世界,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
要发展核工业,必须找到铀矿。
1943年,中国地质学家南延宗应邀到广西进行矿产地质调查,正是这次勘查,他发现了铀矿物的存在,开启了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大门。
1955年1月15日,来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听取了物理学家钱三强、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刘杰等人的汇报。毛主席握着刘杰的手说:“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好好干!”
而这颗石头,也成为了决定中国核工业命运的石头。
排除万难
挖掘藏在地下的宝藏
1958年5月31日,湖南郴县许家洞镇铀矿开始建设。由于保密需要,绝大多数工人并不知道自己要开采的是什么矿,但祖国的需要就是他们的目标。
1960年4月,这里试采出第一批铀矿石;1964年1月,铀矿被命名为711矿。
711矿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铀矿,共开采出400多万吨铀矿石,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研制提供了稳定的原料。
这里,也留下了几代采矿人火热的青春记忆。
从“一堆一器”
到隐秘而伟大的戈壁滩
有了铀矿还不足够,物理学家钱三强提出一个紧迫困难:“在设备和器材方面,我们最需要的是一台回旋加速器和一座实验性反应堆……”
1956年5月,中国的核科研事业赢来转机。在苏联援助下,“一堆一器”两项核设施在北京房山开始建设。1958年9月,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使用,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有了“一堆一器”,该如何继续推进原子能的研发?1958年秋,中国西部一片沉寂了多年的戈壁滩,忽然涌现出数万人。
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甚至海外归来的工人、专家、技术精英和大学毕业生,几乎在一夜间,从过往生活中,消失了。
与此同时,中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404厂开始建设。
1964年5月1日凌晨3点,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在404诞生。
“查无此地”
是404荣耀的一部分
20世纪60年代末,404完成了最初使命,迈向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者家属陆续入住,当他们建起医院、幼儿园、公园时,可能已经为后代规划出了完整的生活场景。“核一代”建起的新城,成了“核二代”的故乡。
2006年,404生活区开始搬迁,这座城市的人,第一次以居民之名出现在大众视野,此时距离它诞生已经过去了48年时间。
几代人的青春甚至生命,在戈壁滩的风沙中洒尽。直到今天,当他们站在中国地图面前,想要指一指魂牵梦绕的故土时,仍然只能划出一个大概的范围。
“查无此地”,是404荣耀的一部分。
来时风华正茂
走时白发苍苍
1964年6月6日,首颗全尺寸原子弹模型爆轰试验在这里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1964年9月26日,一列火车装载着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正式装置,从221基地秘密启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
1994年,221基地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正式全面退役。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对外开放。
科研生产人员们,来时风华正茂,走时白发苍苍。
36年间,数万名开拓者,在这片神秘的禁区中,研制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几十年来
中国核工业人筚路蓝缕
先后创造了多项奇迹
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如今
迈上新征程的
新一代核工业人意气风发
不断汇聚起
建设核工业强国的磅礴力量
来源:央视频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