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新四军女兵为何被称为“四大金刚”?

共产党员 2022-07-10

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新四军中,女兵属于较特殊的群体。由于出色的工作,她们深受战友们和群众的爱戴,往往被称为“军中花木兰”。然而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中,却有四位女兵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四大金刚”,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四军部队向敌后挺进

01
“四大金刚” 雅号的由来


说起“四大金刚”雅号,就得先说说新四军“老八团”。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新四军开始组建,一大批进步青年加入各支队、团的服务团,不久又被合并进入全军的服务团,因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女同志,于是新四军中有了女兵。

1937年底,根据中共中央和长江局指示,战斗在桐柏山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周骏鸣任团长。1937底至1938年春,八团正在豫南一带整军训练、扩充队伍,经北平和河南省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推荐,杨寒、樊西曼、唐觉民、王典训4位女同志先后来到这支部队参军,被分配在团政治处工作。

入伍后,杨寒、樊西曼、唐觉民、王典训剪去长发,穿上粗布军装,戴上军帽,打起绑腿,扎起皮带,远远望去,与男战士毫无区别。四位年纪不大的女战士,在老八团这个革命大熔炉中,从不矫揉造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豫南整训期间,她们不讲特殊,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拥挤的民房,地方铺稻草当床,盖的是单薄的军毯,和男战友别无二致。

1937年12月,豫西南地主武装在得知老八团主力外出的消息后,对团部所在地焦作园发动突然袭击,企图一举消灭留守人员。危急时刻,4名女战士和团部其他同志一道,拿起武器,沉着冷静地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她们和其他指战员一起坚守阵地,一直坚持到主力部队回援。战斗结束后,团首长对4名女战士提出了表扬,战友们也对她们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钦佩不已,称赞她们坚毅果敢,战斗中“带着一股男子汉才会有的阳刚之气”,后来,有人半开玩笑地说4位女战士为部队的“四大金刚”。不久,这个叫法便在部队里流传开来。

02
不知疲倦的宣传员


1938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集中于确山县竹沟进行整训,为东进抗日做准备。杨寒、樊西曼、唐觉民、王典训一面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一面分头到基层连队教唱抗战歌曲,并走上街头,举办军民联欢会,为群众演出活报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把竹沟一带的抗日动员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3月8日,八团在邢集举行誓师大会后,便踏上东进抗日的征程。从豫南到皖西、皖中,漫漫征程五六百里,途经大别山,行军艰辛。4位女战士与其他战友一样,背着背包、米袋,一路跋山涉水,从不叫苦。途中,政治处派她们负责部队的宣传鼓动,4个女兵立即出发,行进在部队前方,见到乡镇、村落,就用石灰水、锅底灰、毛刷在墙上书写各类抗日标语,动员当地民众参加抗日;或在沿途路边树上、石头上放置谜语、口号纸条,供战士们猜谜、观看,以鼓舞士气、消除疲劳。遇到艰险路段,几个女兵就站在路边高处,或歌唱,或呼喊口号,一面为行进中的战友们加油、鼓劲,一面提醒战友们多加小心。

由于长途艰苦行军,她们的脚底都走出了成串的血泡,疼痛不已。但她们从不叫苦,并相约不告诉领导和战友,用针挑破血泡、简单包扎后继续工作。团领导见4位女兵过于辛苦,就有意分配她们跟随后卫部队一道行军。她们刚一加入后卫部队,就主动承担起各项收容工作,热心照顾伤病员、寻找掉队战友。到了宿营地,几个姑娘不及休息,立即开展群众工作,并进行社会调查。部队出发时,她们便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处理遗留问题。

03
参加战地服务团


1938年四五月间,老八团进抵皖中舒城、庐江、巢湖一带。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部队成立了战地服务团,由樊西曼(23岁)担任团长。服务团的任务繁重,除了随时准备参加战斗外,还要组织民工输送伤病员,在战地、驻地开展民运、宣传工作,动员民众积极支持新四军。在新四军首战蒋家河口战斗胜利后不久,几位女兵再次接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

1938年6月,八团在大关、小关之间设伏打击敌人。当时,已占据合肥、徐州的日军,结集重兵由皖中向大别山进攻,八团决定在桐城至舒城间的大关、小关之间的公路沿线设伏,以6连担任主攻,其他部队担任掩护、阻援任务。次日上午,当日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时,6连战士们开枪射击,并很快发起冲锋,一些没有枪械的战士挥舞着大刀、红缨枪也勇敢地冲进战场。这次战斗,击毙日寇10余人,俘虏1人,我方伤亡5人。王文山排长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战斗结束后,樊西曼强忍悲痛,和战友们将烈士的遗体抬下战场,整理好遗容安葬。

1939年春节初一,日伪从合肥、巢县调集800余兵力,突袭八团团部驻地东山口、方老人洼一带。八团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凭借地势奋勇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4位女战士和战友们共同战斗在第一线,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并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宣传鼓动,为战友们鼓劲。这一仗,毙伤日寇70余名,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团士气,更在群众中树立起新四军的威信,4位女战士和服务团的形象也越发为群众所喜爱。

04
为开辟和巩固根据地贡献力量


初入皖东后,对敌斗争越发艰苦,4位女战士和服务团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战斗。她们走村串巷,到老乡家里走访、调查,在街头、集镇组织军民联欢会,演活报剧、话剧,唱抗日歌曲,动员地方民众支持抗战。她们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捉汉奸》《打鬼子去》等活剧,深受群众的欢迎。

通过4位女兵和服务团卓有成效的工作,皖东民众很快被动员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新四军抗战——有的捐款、捐物,帮助部队解决给养,有的腾出房屋,供新四军战士们居住;还有许多当地热血青年主动要求参军,更有不少群众还帮助新四军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协助治疗伤病员……皖东地区很快掀起了抗日高潮。

1939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中”“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以八团为基础,组建新四军第五支队。五支队在罗炳辉司令员的率领下,继续东进,在津浦铁路线两侧开展游击活动,着手创建皖东(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樊西曼、杨寒、唐觉民、王典训4位女战士接受了新的任务,被分派到路西地区的定远、滁县、和含,在中共苏皖省委统一领导下,组织起多个精干的民运组,积极发展地方党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成立青抗、农抗、儿童团等群众性组织团体,为巩固根据地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0年春,在中共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配合作战,先后取得路西、半塔反顽战役的胜利,淮南根据地初具规模。为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樊西曼、杨寒、唐觉民、王典训等几位女同志,被分别派往定远、盱眙、来安等地,担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书记等职,继续为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挥洒汗水。


源:“党史学习教育”微信公众号


责编:姚润萍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