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由“毛驴被雷劈”引发的运动

共产党员 2023-07-16

一首脍炙人口的《军民大生产》,表现的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大生产的场景。但很少有人知道,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与一次鲜为人知的调查分不开。而这次调查,起因却源于群众的一句骂声。

  1941年6月的一天,延安暴雨倾盆,雷电交加。在延安最热闹的新市场,一位安塞地区的老汉拴在木桩子上的驴子被雷劈死了。老汉在集市上大哭大闹,引起了保卫部门的注意。为了维护秩序,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把老汉抓了起来。

这起治安事件汇报给相关部门之后,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群众损失财产之后,怨气很大,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毛泽东立刻指示相关部门,要搞清楚群众的怨气究竟从哪里来?老百姓的生活究竟遇到了哪些难题? 

  1941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长的李卓然带着毛泽东交代的任务,率领西北局调查小组,选择了地处陕北关中交界处,具有代表性的固临县进行调查。调查组成员在固临一蹲就是两个月,走遍了县里的两个区、四个乡12个村,挨家挨户深入了解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番询问之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调查组了解到,农民有怨气,是因为负担太沉重。那时,为了供应前线抗日部队的给养,延安的老百姓都要缴纳公粮,又叫抗日救国粮。

  那么,根据地的负担为什么突然加重了呢?原来,1941年以前,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一半以上是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军饷,以及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但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不仅停发了军饷,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同时,大批爱国青年从国统区来到延安,边区脱产人员从1937年的14000人一下上升到1941年的73000人。

  持续了两个月的调查,一部十万字的报告——《固临调查》完成,书中着重强调了农民负担,并在结尾中指出:“这些情形如不改变,则要进一步深入与加强我们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固临调查是中央在西北的系列调查之一,汇总各地的调查结果后,中央正式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机关、学校、部队全部参与大生产。

  大生产的成绩出乎所有人意料。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自给率就达到了100%,不再需要征收抗日救国粮。到1944年,在南泥湾的359旅不仅完全满足了部队所需,而且还上缴了1万石粮食。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也变成了“陕北江南”。

  比解决根据地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群众的骂声没有了、怨气消解了。而这一切,都与《固临调查》密不可分。





往期精选                                                                              



来源:央视网


责编:姚润萍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