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他用生命托举歼-15舰载机完美升空
2012年11月23日,阳光明媚,一架编号为552的米黄色歼-15舰载战斗机跃向湛蓝的天空。绕舰转弯后,随着“嘭”的一声,歼-15的尾钩牢牢挂住阻拦索,稳稳地停在了辽宁舰的甲板上。
歼-15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历史性跨越,对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海军正式踏上“航母时代”。
谁能想到,仅仅两天后,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因疲惫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到此时,人们才知晓,还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为国家、为中国的航空工业立下汗马功劳。
图: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 罗阳
2007年,罗阳成为航空工业沈飞的掌舵人。此时正赶上国防武器装备急需升级换代的时代,时间紧、任务重,罗阳毅然担起了千钧重担。与此同时,他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为中国研制第一代航空母舰舰载机。
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对航母舰载机技术的封锁,中国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面对这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阳的表态只有八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罗阳说过,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行,而且会干得更好!
在研制歼-15的过程中,只要不出差,罗阳每天都要到工作现场和科研人员一起不断调整思路和主攻方向,韧性十足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图:青年时期的罗阳
建造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是罗阳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梦想。1978年参加高考后,罗阳填报的5个志愿中,有3个都是航空院校以及飞机制造专业。那一年,他如愿以偿,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录取。
罗阳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 总指挥
我们这代的人成长,实际上受到了很多老一代航空人的影响。他们有一个很强烈的意识,就是希望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飞机能够早日装备我们的部队。
作为沈飞的掌舵人,除了歼-15以外,罗阳还同时肩负着好几个重要型号飞机的研制任务。他的工作节奏一直非常快,每天的安排都精确到小时,用来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有限。
这是罗阳一家三口为数不多的一张合影。在罗阳女儿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个忙碌的人,所以对于父亲难得的陪伴,她总是记得特别牢。
罗阳女儿罗靓说:“那次‘十一’回家之后,爸爸还带我们去了一趟凤凰岭。其实那个山没多高,但是我爬不上去了,我爸就说你做事是要坚持的,就这么高的山,我陪你一起爬。关于要坚持,不能半路放弃讲了很多。很多东西其实就在远处等你,看起来很困难,其实做起来不困难。”
罗阳年轻的时候喜欢打排球,爱好摄影和下围棋,是个内心丰富、懂生活的人。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他的这些爱好全部被放弃了。
在所有研究人员的日夜付出下,歼-15舰载机在设计发图后仅10个半月内就完成了总装下线,创造了沈飞新的研制纪录。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在湿冷的海风和战机的轰鸣声中,罗阳记录着每批架次的起降,对飞机的一举一动都不放过。每次海试的间隔期间,他都会主动找设计人员和测试人员了解飞机的状况,需要做哪些改进。那几天晚上,他房间的灯总是到凌晨才熄灭。
2012年11月23日上午9时03分,一架编号552的米黄色歼-15战机飞临辽宁舰上空。在飞行员的操纵下,飞机降低高度,调整姿态,对准跑道,以260千米的时速接近航母甲板。历经惊心动魄的几秒钟,滑行不足50米,歼-15战机稳稳地在航母甲板上停了下来。人群顿时欢呼起来,互相击掌拥抱。
2012年11月25日上午,胜利完成中国首次航母舰载机着舰任务的辽宁舰返回大连港。9时04分,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慢慢走下了舷梯。此时的他看上去有些疲惫,这个背影是他留给人们最后的影像。这一天,罗阳因心肌梗死不幸病逝,年仅51岁。
在上万名沈飞员工中,罗阳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戴着眼镜,说话儒雅平和,总是穿着一身工作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让接触过他的人念念不忘。在罗阳担任沈飞掌舵人的5年间,沈飞研制的新机型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和。
罗阳牺牲后的第二年,航空工业内部诞生了一个先进团体——罗阳青年突击队。十年过去,如今罗阳突击队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五千支。罗阳的女儿罗靓在毕业后也选择成为一名航空人,还成为了罗阳突击队的一员。
往期精选
来源:CCTV国家记忆
责编:郝多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