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语」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革命爱情故事(上)
您身边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本期主播|薛敖 陈佳怡
亲爱的巴米们,大家晚上好,这里是达州共青团为大家倾情推出的新栏目:「巴山夜语」。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讲述一段段感人的历史故事,浪漫的人文情怀,盘点生活感悟,传播青年心声。在你睡不着的夜里,小巴陪你一起度过。
“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
和毛泽东一道享受这些美景的,是一位18岁的姑娘。他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正是在北京的公园和名胜一同观赏冬春景色的日子里,毛泽东和杨开慧确立了恋爱关系。
作为书香门第的闺秀,杨开慧生活在高尚和浪漫的爱情理想之中。
她对毛泽东的爱慕之情,也是那样地富有个性。
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地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坠入爱河的杨开慧,是一位新青年。她虽然爱毛泽东,“但绝不表示”,因为她“不要人家被动地爱”她。
结果,两位在五四思想解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知识青年,常常被深沉而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所困扰。
杨开慧后来回忆说:“我们彼此都有一个骄傲脾气,那时我惟恐他看见我的心(爱他的心)。”“他因此怀了鬼胎,以为我是不爱他。但他的骄傲脾气使他瞒着我一点都没有表现……”
就这样,爱情成为了甜蜜而痛苦的心理感受。
特别是在离别的时候,在孤夜独处,地上那双星星般的眼睛和天上无数眼睛般的星星深情对视的时候,毛泽东的情丝是那样的深沉、缠绵,似乎轻轻一拨,就能响起动人的心曲……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为自己的爱妻写诗,也是他写的第一首婉约派爱情诗。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被称为“过激派”的毛泽东,毛泽东便离开长沙去武汉,又转上海,最后奔赴广州参加6月的中共三大。同杨开慧分别前,毛泽东离愁别绪,又提笔纵情写下了《贺新郎·别友》: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这是毛泽东诗词中最真情流露的一首,是一首长恨绵绵的寄思词,更是一首将儿女情长和革命豪情融合的佳作,教人至今读来,仍然深深共鸣、感慨万千。
如果把历史的进程比作奔流不息的江河,在那个风云激变的年代里,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就如那洒在水面上的一片霞光,浪漫而多舛,美丽而短暂。巧合的是,毛杨二人在多年聚少离多的岁月往来的书信中,分别昵称对方为“润”和“霞”,而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人生也竟如那奔流不息润泽万物的江河与那美丽而短暂的霞光一般,让后人感叹不已。下一期,我们将从那些催人泪下的战火家书里继续带大家倾听两人的爱情故事。巴米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