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古老而常新的抒情传统,致敬世代承续的诗教 | 论坛回顾

優教育
2024-08-26


中国有着悠久的“抒情传统”,童趣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家国之美等已熔铸在古老的“抒情传统”中。抒情是对美的赞叹、吟唱和确定。德国诗人歌德说美是神秘自然法则的显现。神秘的自然法则向诗人显现,被诗人捕捉,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看见。“美是永恒的现在,是时间带不走的。”


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涵育孩子的审美世界,淬炼孩子思想,融入孩子血脉,让孩子追寻文化的基因,也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那些有幸在时间中存留下来的美好诗篇,带着古人听到过的声音,看到过的色彩,闻见过的气味,呼吸过的空气,当然更是浸透了古人体悟到的那种美,神秘却又敞亮,它们因美而幸存下来,并一直在那里等待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与它们相逢。这样的等待,虽然常常被人类文明史忽略,却正是这天长地久、润物无声的等待成就了文明的代代相续。



5月15日,由国语书塾、《優教育》杂志社、半书房文化空间联合主办的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


历史学者、儿童母语教育践行者傅国涌先生、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景凯旋教授,画家任学林,扬州市梅岭小学校长陈文艳,万物启蒙教育创始人钱峰,诗人教师丁云,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優教育》杂志主编陈忠携手众教育人重寻诗教,共同致敬中国诗歌古老的抒情传统,由画观诗,将美好而伟大的诗篇带给孩子。


扫描二维码
回看“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


童子吟诵,由诗入画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学生现场吟诵寻找古诗之美》篇目

论坛伊始,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国学社团的孩子们用温润清扬的语调吟诵《寻找古诗之美》中的《诗经》及关于“春天”和“金陵”的诸多篇目。


诗即歌,四言其始,重章叠句,抑扬顿挫,句自心生。跨越时空,在丰美意境中,孩子们的吟诵带领各位嘉宾,由画观诗走进古诗之美。

诗者育美,美以储善


《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揭幕

虽千年流桑,诗境常在。中国古老的诗歌仍能启发人们于时代中见恒久。陈忠谈到,诗者,轻外物,重本心,借诗可以还乡,返回“存在”的家园;诗者,物我齐一,兽草木,渔樵山水,自有尚未被俗覆盖的超越之境,弥漫着生命本真,虽不及彼岸,却有心性与物象间的节奏、秩序与契合;诗者有情,是以情郎的眼睛看世界,处处触摸得到生命的体温与心跳;诗者育美,是以草木清气苍穹人世的诗画之境,使我们领悟物我人神的美善世界。兴于诗,立于美,留白于童子,正是“大用”。

远方与归去:寻找精神家园



景凯旋(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博士)

景凯旋教授以昨夜的骤风暴雨引出中国古人对终极关怀和人生意义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审美。于审美而言,中国诗歌是非常好的途径,通过“诗的语言”,我们能够理解存在的意义,达到诗意的栖居。


通过对中国诗歌作品诸多精彩片段的品读,景凯旋教授认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线索是远方和归去。中国诗歌的美就在于这种人生前程的未完成状态。安土重迁符合伦理,漂泊失所符合审美。伦理与审美的悖谬结合构成了中国诗歌的这条二元结构的情感主线。

此岸与彼岸:重返美的教育生活


陈文艳(扬州市梅岭小学校长)

陈文艳校长回顾了20多年的校长经历,认为,校长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她用“此岸与彼岸”描绘了当下教师的教育生活现状,而“彼岸”是梅岭人的努力追求——重返美的教育生活,重返心灵的世界,重返教育的精神山水。


从此岸抵达彼岸,从现实有限的世界,自我超越进入到一种审美的世界,这需要我们对教育有深刻理解,对当下教育生活有深度的观察,对未来教育生活有所期盼和超越。


问思辨:诗性的认知之路


钱锋(万物启蒙教育创始人)

钱锋老师开辟另外一个维度,从思辨来谈诗教。他认为,思辨和诗性不是二元对立的,是共存乃至于共成的,甚至有可能,思辨是诗性的一个根基,我们今天谈诗教,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诗性的问题。


钱锋老师由日本农民木村秋则顿悟如何种出好的苹果的故事,引出从知识到认识再到元认知的思辨问题,他认为,回溯中外著名哲学家对“我们如何认识知识?”“我们如何验证知识”“我们如何反思知识?”的回答,不难发现,经过理性反思的诗性(自由意志)才是可靠的。

站在童诗与童年之间


丁云(诗人教师)

“当我们的孩子被培训班被作业和游戏拉走的时候,我希望用有趣的文学把孩子拉回来,让他们重新感受生活,成为站立在大地上的孩子,建立起生命与自然的连接。”丁云老师说,每一个种子的发芽需要泥土、雨水和阳光。一个孩子的语言成长、心性成长都需要一个温润的语言环境、纯净的语言空间。


童诗不仅仅是有趣,好玩,更多的是有情感,我们不是站在最高端的地方,而是与孩子一起站在低处,让孩子重新去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感受生活。诗歌的血液是情感,情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有情有义地打量这个世界。

向古老而常新的抒情传统致敬


傅国涌(历史学者,儿童母语践行者)

傅国涌先生认为,正如陈世骧先生所说“中国文学的荣耀,在抒情的传统里”。抒情传统参与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塑造,每一代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追溯,在这个脉络里找到你自己。当你把一首诗背出来、读出来的时候,这首诗同时也是属于你的,因为你的心灵跟诗人的心灵隔着时空在发生共鸣。


傅国涌先生、任学林先生签送《寻找古诗之美》


你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是在这片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你跟这个古老的抒情传统息息相关。空气珍贵,离开了空气,你就不能呼吸,古老的句子同样也珍贵,它们已成传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