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 | 在之间 • 優教育文化客厅开幕

優教育
2024-08-26

这个时代,教师的荣耀在哪里?

“这个社会,教师几乎是唯一的职业,以帮助学生成长与看到学生的成就,作为对自己最高的报偿。”教师的天职在于成就人、成全人,是学生知性与智性的引导者。

“经师易得,人师难寻”,教育托举人,是站在个体生命画卷前的全景关照,是全人的塑造和培养。教育人需要一个“必要的乌托邦”,以“不为物役,向心用力”的姿态,去感染学生,走入“诗与思的澄明之境”。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精神宇宙”。这是一个对教育更高期待、更多目标的时代,每一位教师该如何调动一种良性的情绪,引导自我潜能的发挥和专业的发展?

12月18日,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与三十余名教育人相聚常州“教育人的第三空间”,开启“在之间·優教育文化客厅",举办“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主题沙龙。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原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庆明,教育学博士、江苏理工学院教授刘猛携手教育人重寻教师点燃人性美好的荣耀,共同播种于超现在的未来,得寸进寸,共创精神肆意流淌的教育原野。


有限与无限间,流淌教育情怀

驻足在“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金松武认为,这里的几千册书籍,能带我们去往无边际的远方。“在之间”是一个有着固定面积、摸得着的有限空间,但也是一个不固定的、摸不着的流淌着教育情怀与思想的无限世界。

金松武副局长期待,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更多教育人,在这里一起办更好的中国教育,一起托举孩子更好地成长。


敬教师,致敬美好教育

《優教育》主编、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陈忠讲道,这些年,团队愈发理解,“讲台从来就居于人间之首,其余的一切都尾随其后”,教育是一份“有光”的志业,教师馈赠知性重于衣食。他提到,致敬教师,致敬美好教育的方式,是在我们自身站立之处,持续地做些出来,将“尊师重教”刻在流程里。

一位良师不止于算术音韵考据之学,更是立德树人于品格视野精神之博大,投射于学生生命中,使得学生在“先天自然之生命,天地之子”与“后天文化之生命,文明之子”间饱满整一,那是点燃人性美好一面的巨大荣耀。

教育人是在时空中,心智协同的组织者、协同者、创造者。陈忠先生希望“在之间”文化空间以卡夫卡《变形记》的方式同构:占比三成内容建构物形、底层逻辑,同胚同源,又三成如一颗种子,播种飘洒,在地生根,再有三四成我们邀请教育同道众筹共创,让“教化”和“自我创化”连续生成。


在之间,寻找更高的人生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认为教师负载着文明的传承。他通过追本溯源“在之间”之义,阐释“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的意义所在。

"我们正处在充斥着现代性的年代,人类以后怎么走?"景凯旋教授回望柏拉图的“存在”与“不存在”,指出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的存在”即生活世界。海德格尔提出“存在着”,即存在者与存在的区别。存在者的在就是此在。此在的存在整体性即烦,包括实际性(被抛)、生存(策划)与沉沦。阿伦特将人类生活分为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人通过行动赋予自身意义,去行动,去创造。

我们不仅要生活在大地上,而且要诗意生活在大地上。最后,景凯旋教授援引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之言:“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居于超验之所。我们总是会回归平凡……否则等在高处的会是疯狂,等在低处的会是厌倦。”。

而这也便是“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存在意义


教师八喻描摹“文化型教师”

从书斋苦读,到悄然转身,后又寻归田野,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人李庆明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回顾自己的诗意人生。

教育应当关注如何塑造人的灵魂,追求超越性的世界观,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在对文化的理解中,在“上天之师”与“入地践行”两端之间,教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性角色。

借用八种很有“文化”的动物形象,李庆明院长描绘了“文化型教师”的模样:有神圣的信念、知识分子的人格、创新的灵性、艺术的素养、学术的积淀、思想的气质、田野的智慧。教师的生活是一本期待和正在言说的“故事”。教师通过诗意的叙事书写自己的生命成长。他呼吁教师由“技”进“道”,从情境修炼入手,铺就教育家之路,从自爱、到博爱,再到大爱,走向神圣的阶梯。

李庆明院长以海德格尔的名句“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二者亲密无间”“前行不息/无需迟疑和退避/健行于你寂寥的小径/朝暾健朗/攀上群山之巅”自我激励,也以此勉励教师们在文化型角色的理想诉求中“让自然做自己的师长”。


校长书架藏着学生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校长的阅读决定了学校的“高度”。“一所学校,有一名乐读书、会读书、善用书的校长,这所学校就有了成就良好教育最基础条件和最关键的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刘猛说。

刘猛教授提到,好校长是朝向教育家方向不停行走的人,是基于教育实践努力生产思想的人,是必须多读书才能更好生产思想的人。

同时,他也为校长们提出四条阅读建议:同行比照阅读,多读同行写的著作,寻找共鸣,唤醒自身的实践反思;师生共享阅读,读师生爱读的书籍,搭建平台,营造共读的校园氛围;专业拓展阅读,通识、教育与管理,三维延伸,构建专业的职业空间;表达驱动阅读,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积极转化,提升说写的综合能力。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客厅

——教育人的“第三空间”,精神栖居之所

今年,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有一支创作小组驻扎在常州周有光先生故居不远处,搭建了一个名为“在之间”的教师人文空间,让“爱书人,同处一个寂静”,他们也将“碰撞思想”挂在墙上,将“尊师重教”刻在流程里。

“在之间”,我们期待读、写、说,问、思、辨同时发生,在这丰富的宁静与单纯的静穆里,浮现教育人最美的文化人格与精神长相。

“在之间”也勾勒与描摹了我们心中未来教育组织的模样,我们把又一次的教育实践定位在教育文化场,由教育同道众筹维护,意图使“教化”和“创化”得以连续发生。

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向美好教育致敬的方式,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我们愿从自身创造边界开放互助互惠的生态系统,合作共创,互助守望,与众教育人携手共建一个共生共茂岛链生态的“善托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