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蓬勃的组织生命力,永远是在时代的难题中不断再生 | 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陈忠 優教育
2024-08-26

去年底,我漫步在钟山半山湖边,望见一只鹰在烟雨苍茫中飞起,我想,那像是一只日暮独飞的信念之鸟,望见了山,低吟出歌……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动荡化时代及其管理》中所说,世界百年变局,我们撞见那只“薛定谔的猫”,已经难以用过往的逻辑做今天的事…… 

今天,全社会各方角色都被卷入了这个巨浪大潮。一些校长朋友在交流中也说,太多的既要、又要、还要、更要……不过这纷繁驳杂的迷象当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也都在生成这总体的历史进程。面对势不可挡的力量,爱因斯坦曾说:“不管时代与社会潮流如何,人可以凭借自己,超脱时代与社会,走上正确的路。”我理解,这是在短暂中见恒久,于特殊中见普遍,望得见头顶星光闪耀,看得见远方“绝对的地平线”,以自身克服时代。 

有时我们凝望歧路阻隔,还是可以更清醒、更准确地去理解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去守护真实可信的文明价值。教育,也可以在超越中预见未来。正如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在上届毕业礼所表达的——确保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判断力。我想,这也包含了如何思考时代的大问题,生活在真实中,面对教育的难题,让价值理性趋向美善,让工具理性保持新鲜。 

在八月“疫情窗口”的南京钟山湖畔,《优教育》编辑部举办了《再见那闪耀的群星》教育思想力聚会,几位大老师的讲演给数十位校长带来鼓舞,千百年来诗哲们所酿成的“这一坛蜜”,让我们品味得甜,得以再见杜甫的悲悯,孔子的精神,行知的思想,历史长河中一位位“行动的诗人”,和“诗人般的行动家”,如恒久闪耀的星辰,使得疫情当下的现实难题和历史长河中的崎岖山道一样,因精神之光也变得敞亮一些。 

十月,我有幸参加了王铁军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聆听近二十位教育人内涵丰富的主旨讲演,王老师以心治学,开拓性研究校长成长规律,他的学术魅力、人格魅力和“摆渡人”的教育境界,以及从一路承续而来的励学笃行、厚德图本的教育人群体风范,都使我深受教益。 

在诸多经济学家迎合潮流的路上,我们还看到张维迎老师及其光华学院,坚持做一个说实话的教育家,不懈地普及经济学常识。 

一直以来坚持初心的,还有今天,如此挑战下连续第九年举办的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我们也借此看见更多的优秀教育人和他们蓬勃的学校,如何在时代难题中不断再生。 

品读今年《新校长》杂志“十一学校”专辑,深深地感到,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一流组织,既具备了教育观念的水位,也完整洞察了教育生态的症结,回答了教育人职业的以及志业的问题,回答着当下基础教育迈向未来最核心的课题,这样的学校、这一类学校正以自己的行为相互促进,自我涌现,在立体饱满的学校生态细微处,自然显现着学校的高度。 

教育需要直面认知的升维,成长需要奔赴思维的高阶。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又会固有观念在前,难以认识事实真相。所以真正的教育是一场节奏多变、人性幽微、充满复杂性的事业,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的交互演进,需要更好地发挥“理智”,需要更多的教育包容,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需要学会转移目光看向“长板”,需要把握分寸发现潜能,需要管理人性的弱点激活人性的美善…… 

优秀学校的化育力,发生在教育生活的真实中,是指向学生终生成长,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自主的奔跑,独立的思考与行动,是建构面对世界可迁移的核心素养。正如《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先生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的发刊辞所呼唤的一样,教育需要培养新时代的青年自主自发,开放开创,一千次的说教不如一次唤醒,自燃内驱以放飞师生教育理想。

真实教育的发生,也需要回答,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系统思维和有效行动能力。单向标化的学习和评价,难以胜任复杂世界的复杂关系。知识并不直接导致智慧,只有嵌入了自身思维过程与经验体认,可迁移调用的“活性知识”,才具备了处理复杂性问题递归、还原、同构、杠杆解、概率分布等高阶思维回路和逻辑使用价值;真实沉浸的深度学习,发生于个体热情与自驱创作的心流中,赞赏多元思维方式,包容“猜想与反驳”的科学精神,尊重不同的思考与答案,从参与项目中提炼大观念范式,迁徙运用于下一个项目的统筹主导……这样的教育,帮助学生成为行动并创造意义的实践者,也帮助教师创造性工作,一面教一面思一面学,教学相长成就最好的自己。 

蓬勃的组织来源于组织中的协同与合作,这是更未来、更为重要与可贵的能力。这样的学校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学”,表现出的是诚信、利他、共生价值观下的心灵转换,是将自己转变为“我与你”,体验生命的内在互通性,以及与社会、世界相联接的文明自觉性。卡尔·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揭示了组织的封闭现象,这不分国界的人类“返祖现象”伴随着人类史,昭示了文明与野蛮的分野。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则启迪,封闭系统导致“热寂”,开放协同走向共生并茂。三套的马车相较单匹能走得更快更远,付出的是“夹角分力”的必要代价;整体协同大于部分算术之和,则常见于中华文明整体论的经典论述;也如“科斯定律”阐释的知识创新型组织,高阶协同的异质专业化分工,大于机械化的集中式管理。 

一百年前,蔡元培校长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以及八十年前,西南联大自觉的学术共同体,都指向理想组织的核心:原则底线保持基准水位,教育协同价值链彼此互为主体,各有着力点,协力点,合力点,边界开放,包容差异,交响谐振,在规范与解放之间获得一种发展的创造的张力,自主推动复杂问题的解决。我们也看见,今天的全球卓越学校,往往都是形成了能量有效摄取、过程蓄积、合理投放的群体无意识,对“表演式”、“政客式”的学校治理观保持警惕,教育能效才能获得提升,组织成长才能无限潜能。 

一方池塘善于诱导万物的生长,好的教育仿佛森林的模样……生命教育哲学指向的教育场景自带学习力,学校“有准备的环境”成为了一种性质,渗透在每一个片段情景经验中,知情意融贯,我与你在时光中“美美相遇”,师生安居于可辨识的意义家园里,这时时处处的课堂,凝炼成了师生的气质与风格,触及了大自然美的存在,满足人类灵魂爱美的欲望。 

切近当下,校长们面临“动荡化时代”复杂对象与复杂性超纲难题,如何优雅传达棘手问题?如何巧妙地化解紧张的局面?面对疫情应急救援、校园安全风险源辨识与预案准备的难题,线性看待事物,条件反射应对,是一种虚假的应对。复杂性问题往往在逻辑长度、知识密度、时间梯度的三维图景中展开。有时对于基本事实,需要区分与厘定事实层面的事实,意见习惯的事实,还是观念层面的事实?以形成负责任的判断;需要有识别危机波段与信号的警觉,在直觉与深思熟虑之间,形成解释框架,确定决策框架;有时则需要从现象面给定条件下精确化处理问题,升维至改变问题条件本身,付诸环环相扣的措施与密切关联的有效行动。 

我们也相信,那种深深嵌入在人们理智与良心中互助友爱的情感,是经由人类整个的历史进化过程得出的结果,也是教育力量本身。三月上海疫情时,苏美达伊顿纪德团队发起“同心守沪”行动,接续三年前武汉携手抗疫举措,又一次克服物流停摆、街区阻隔等重重困难,将急需的测试条、隔离衣、睡袋、食品药品的防疫包,接力送达浦东区近800位老师手中,并家校社企一体联动,云端举办了480余位教育人参加的“荒原上有个‘善托邦’”互助论坛,迄今还积极协作多家教育机构“窗口”中落地开展了近二十场线下校长思想力教研活动。

我们处守在教育一角,努力仰望燕京大学式的人文精神指向,将知美达美渗透于组织管理方方面面行为中,服务立德树人、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伊顿纪德”四个字,意图显现东西融会,情理会通的价值。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顿,“感悟、领悟、体悟、顿悟”四进阶的教育过程,是伊顿关于“悟”的教育理想;纪,指向“纲纪、原则”,追求人类共同的善美教育价值;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即洛克所言“教育目的最有价值,最难的一部分,是德行”。 

以教育人的姿态,飞过那座山,世事明晦,人才盛衰,不必等候炬火。看一个民族的未来,即看它今天的教育——这社会特有的更新与再生系统,它的力量如静笃而好低骛高的植物性力量,向下沉潜扎入暗黑造就深层的灵魂,经历生命力的阻滞,再生出生命力的喷涌,向上飞扬,期待光明,映照了当下尘世与时光里的那段距离。看见苍凉,依然深情,天空中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欣喜,自己的心灵曾经抵达;当它飞临山巅,在这一高度上获得巨大的视野,闪着悲悯的泪晶,俯瞰平野幽谷,看见的是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忽隐忽现的心脏和灵魂…… 

- END -

来源 | 本文根据陈忠先生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开幕致辞整理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延 伸 阅 读   

文化是最高级的组织行为,也是教育人最美的“长相”|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陈忠:现代社会需要理性与价值回归的螺旋式升级,教育也如是|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创造 • 探究 • 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精彩回顾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優教育TALKS·湖上雅集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