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归童年本色:把闲暇时间和生命空间还给学生

優教育
2024-09-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校长传媒 Author 刘慧

清晨,当一个儿童走进校门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不只是来学习的,他更是来生活的。他最应该追求的,并非知识,而是幸福感,是带着幸福感去生长,个性化和有创意地生长。

童年,埋藏着人生最重要的线索。拥有“闲暇”,是人之为人的生命追求。捍卫童年的天然价值,让闲暇在场,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从惊奇的体验开始,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图景中走向鲜活的创造。

1

拥有“闲暇”,是人之为人的生命追求

诗意的校园空间,需要深度消费,深情对话。而我们都能感受到,目前校园生活最大的敌人是没有闲暇。成长没有自主性和选择权,学习缺乏舒适度和幸福感,童年诉求被冷落,生命的天性和个性遭抑制。儿童,成了“童年”的匆匆过客,成了社会激烈博弈和成人焦虑的“人质”。而无论如何,时代的粗粝和坚硬,成人社会的重负和焦虑,都不应该侵犯童年。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从希腊时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闲暇曾经是古代人最为珍贵的哲学概念,更是高贵文化的根源和基础,可惜今天这种观念却不知不觉消蚀殆尽。

马克思也有一个观点: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显然,拥有“闲暇”,是人之为人的生命追求。创造闲暇,实际上就是在创造自由,创造与天地万物的对话,创造启迪性事物发生的机会。在这样的时代,谈论这个话题有着相当程度的意义,为理想的学校画个像,为师生创设“抬头见山”的生命闲暇。

2

以闲暇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走向鲜活的创造

“闲暇”这个字眼的含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始终传达着相同的讯息,在希腊文、拉丁文和德文中,其含义都是指“学习和教育的场所”。在古代,这种场所被称为“闲暇”,而不是如今所谓的“学校”。换句话说,在原始意义上,闲暇就是学校,没有闲暇就没有学校。

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挑战下,基础教育要自觉回应未来的呼唤,而学生的创新素养包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向善尚美和富于想象……没有闲暇的时间,就没有自由的心灵;没有自由的心灵,就没有惊奇的发现;没有惊奇的发现,就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鲜活的创造。

从闲暇的视角再次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与时俱进地调整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2018年始,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正式提出新的教育宣言:做精神明亮的人——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

所谓“正常”,针对童年的异化而言。正常的儿童、正常的校园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而教育难道仅仅只是回到正常吗?教育应该积极回应育人目标,积极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生长。所谓“积极”和“明亮”,就是指蓬勃的生长愿望、昂扬的未来气质、鲜活的创造精神。

教育需要闲暇,闲暇是一种安静的忙碌。我时常觉得,闲暇和十月怀胎的状态类似,孕育的过程,就是闲暇的状态,内部不断生长,直至新生命诞生。因此,所谓的闲暇,并不是懒惰,而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人们得以沉思默想并和外在世界和睦相处,心灵因而获得力量和滋养”。

“生命闲暇”需要孕育、需要文化、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安静,更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断喂养。

3

用闲暇的理念观照校园生活,让孩子自然生长

闲暇的本质是思想的解放、精神的自由、心灵的富足,以及行动的自主。让闲暇走进校园,就是要回到人的立场,激活对生命的关注,让孩子从被束缚的、狭隘的世界之中脱身而出,成为自由生长的主人。没有闲暇,人就不可能有思想活动,文化就无从产生。

“自我决定论”强调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自主性、效能感、连接感。让孩子在校园里体会生动的生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无论成功失败,都能体验到自己追求的价值。“一枚鹅蛋的使命”便是如此——

2020年5月11日,初夏清晨

百草园里传来一个喜讯:大白鹅生“小宝宝”了。这是园子里的第一枚鹅蛋。躺在柔韧的蒲草里,发着光。

2020年5月11日

同一天,学校收到了一位热心市民送来的十枚鹅蛋。备注:给未来,给生命科学家的礼物。

2020年5月21日

一枚鹅蛋的使命——五(7)班班本课程“发布”,包括“鹅蛋之科技破壳”“鹅蛋的艺术”“不平凡的鹅生”“从生物学角度看鹅蛋”“一只有文化的鹅蛋”“半透明鹅蛋计划”“玩转鹅蛋”。

2020年5月28日,STEM教室

一枚授精鹅蛋的开壳实验。

2020年5月30日

还是在这一间教室。孵蛋箱旁,一群教师和孩子正在等待。第一次听到小鹅清脆的叫唤,瞬间,就浮现木心一句诗:云雀叫了一整天。

更为惊喜的是,居然有一枚蛋在滚动。它往一个方向滚了一圈,又朝反方向奔去。“窸窸窣窣”,忽动忽静,时急时缓。一位老师打趣:“我们好像在产房探视一样。”做妈妈的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宝宝也曾在腹中,这样“不安分”地左突右冲,试探着未知的世界。生命的原初样态,永远是人类最柔软的命题。

2020年6月1日

四只鹅宝宝出生,热心网友取名“鹅六一”。之后,保温箱成功孵化一批鹅宝宝,孩子们分别领回家饲养。

2020年7月1日,百园池塘

满月小鹅第一次试水。

如何用闲暇的理念观照校园生活?无关解释,而关乎参与,关乎好奇、激情、探索与想象,它藏在儿童的眼睛里,藏在儿童的好奇里,藏在儿童自由的玩耍里。我们要不断接受“永远跟着孩子走”这样的提醒。若让孩子跟着你走,可能就走丢了闲暇;始终跟着孩子走,就能够找到闲暇的真谛。

4

创设生命闲暇,必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

近些年,我们看到和青少年压力相关的精神障碍不断上升,包括焦虑、抑郁和自我伤害,且呈现低龄化现象。今天的孩子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格雷在《玩耍精神》中虚构的那个叫伊万的男孩。一个中等阶层社区的儿童,每天准点被母亲叫醒去上学,路上必须坐校车以保证安全,一天必须坐在教室里乖乖上课,放学后必须接受全面培训,晚上必须完成几个小时的作业,从周一忙到周末,伊万做得很好,只不过感到“精疲力竭”。

我们正在养育最焦虑的一代孩子。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睡眠不足、学业压力、社交不充分、心灵束缚等,尤其是社交缺失带来心灵的封闭与孤独,正在成为成长的隐形杀手。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中,同学和同学之间很难产生深度社交,没有遇到过那些冲突、尴尬、人生曲折、复杂的瞬间,将来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如此重要,社交生活应该成为童年重要的内容。学校要想办法多给孩子创设闲暇时间,想办法把学习生活的空间拉大,想办法扩大孩子的自由度。

  • 把闲暇时间还给孩子

随着“5+2”政策的实施,孩子在校时间显著延长。学校成了富翁,拥有时间的富翁,孩子成了穷人,没有时间的穷人。那么,国家、社会、家庭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学校,学校又如何把时间还给孩子?这考验的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办学观、质量观,还有管理实践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在劳动正式进入课表后,我们利用延时服务的在校时间,充分开发隙地,让校园角落里留下更多细节,让“本草纲目”“百草园里的诗经”“水培生菜”“稻梦空间”等好玩、有趣、有意义的项目在这里发生。

劳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技能的掌握和实践的创新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深度合作,在学生心灵的发育、人格的健全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之后,孩子们像鸟雀一样自由地飞进角角落落,看自己亲手培植的水培生菜绿油油地冒了头,一棵一棵数着番茄树上有多少颗小番茄,情绪暴躁的时候去田里拔个草,拔着拔着,心情就好了。学校因此流行一个金句:没有拔草解决不了的问题,拔一次不行拔两次。学生们的幸福感、成就感、内驱力与日俱增。

我们深深地体悟到,闲暇是一种心灵的态度,也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可以培养一个人对世界的观照能力。一个孩子若没有充分的闲暇,则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

  • 把生活空间还给孩子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我们时常感慨,以前的孩子是放养型的,现在的孩子是圈养型的,给他们时间也不会玩。我们尝试把学校的围墙打开,往西、往东或往南、往北,走得越远,半径越长,生活的经验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如“节气的表情·儿童的天性·村庄的性格”,让儿童遇见24个节气,让24节气遇上24个村庄,将“课程·节气”“活动·儿童”“实践·村庄”结合在一起,在大自然中、在社区生活中,寻找有别于校园内的生活,沉醉其中,得到宝贵的成长经验。

  • 扫描一组生活图景,从惊奇的体验开始

如一次心灵自由诞生的异想天开:一艘皮划艇冲破了校园里长10米、宽3米的一方小池塘。

如一次寻根问底解决的真实问题:水景保护计划——“苔”来“苔”往。发现校园清澈的水景里产生了青苔,研究青苔产生的原因;编程设计、3D建模,发明并制作去苔的装置;设计并制作青苔微景观,换个角度激活青苔的生命价值。

如闲情逸致孕育的美好生活:春天,谷渎港畔,我们举行樱花诗会;秋天,广阔农场,我们举行稻田音乐会。

歌德和艾克曼德对话录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能想望的最高境界乃是惊奇。我对惊奇的理解是“对知识的渴望”,换句话说,就是一种渴求认知的积极态度。创新的开始,在于惊奇的经验。

如何追求并擅用闲暇?我们可能有许多事情要做,但真正的关键还在于:为闲暇创造外在条件仍不够,还在于观念上能否做到“创造闲暇”。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已这样说:“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着一个枢纽在旋转,这个枢纽就是闲暇。”“我们闲不下来,目的就是能悠闲。”

教育有着多元样态,但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儿童的持续发展,为儿童带去不同的故事和人生可能。我们的闲暇,未尝不能影响儿童对闲暇的理解。我们的生活热情,未尝不能点燃儿童的生活热情。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把孩子的心灵引向闲暇,不断去体验惊奇的感觉,然后怀抱希望,不停继续摸索前进,一个更宽广更具价值的充满生命闲暇的世界正在打开。

- END -

作者 | 刘慧

来源 | 《優教育》第39期,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上所做的主题发言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