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国科学家建议:公共场合应该禁止玩手机!

2018-03-13 码字儿民工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仿佛淹没在各种智能设备之中……

每天是智能手机的嗡嗡震动唤醒我们,邮箱的邮件提示音告诉我们该查看邮件了,各种信息助手的通知铃声告诉我们不要错过什么新闻。


人类发明这些只能设备目的是辅助我们完成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确保我们不会错过重要的约会和沟通。但是,这些不断响起的震动丶通知铃声其实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身体。

每当我们听到这些智能设备发出的通知,我们会瞬间把压力荷尔蒙变成行动,点燃我们的战斗或飞行反应,心跳加快丶呼吸紧张丶汗腺爆裂丶肌肉收缩……本来这些反应应该是我们面对的危险时的本能,但是现在却是当听到同事的电话或短信时的反应。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这样生活。


统计发现,有8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出现手机震动的“幻像”,实际上他们的手机只是安静地放在那里。另有86%的调查参与者表示,他们“不断地”检查他们的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帐户,才能觉得安心。

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obert Lustig表示,我们的手机的通知正在训练我们的大脑,通过建立一种压力恐惧记忆途径,使我们的大脑几乎处于压力和恐惧的持续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此时我们的大脑负责处理最高级认知功能的部分已经完全失去联系,并且处于被关闭状态。

Robert Lustig说:“当大脑处于这种状态时你很容易做出愚蠢的事”。


人类的大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人类不能真正地一脑多用。

你不要觉得自己是例外,全人类约97.5%的人类大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只有约2.5%的人有惊人的能力—一脑多用。这些人被科学家称为“超级能手”,他们往往可以一次成功地做不止一件事,例如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但是两件事互不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普通人每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当你注意到智能设备发出的通知时,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被切断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被称为“转换成本”。

一般意义上,我们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花费的时间仅为十分之一秒。但在一天中,我们需要频繁地在电话或电脑上丶对话和交易之间切换时,我们的转换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且会使我们更容易出错。心理学家David Meyer表示,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可以消耗掉我们原本效率最高的40%的大脑时间。

而我们的大脑每次转换任务时,我们也会用一剂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来刺激自己。这种转换让我们大脑中负责深思熟虑的丶推理的前额皮质进入睡眠状态,并且会分泌让大脑成瘾的多巴胺。

也就是说,每天频繁地在手机丶电脑等智能设备间转换,我导致我们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容易让我们变得肤浅丶冲动……从而做出各种错误的决定。


玩手机丶电脑时间越长,大脑越懒

由于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把一部分工作量交给手机或者电脑去处理,比如说数据统计丶计算等等。

但是证据表明,将思维任务委托给我们的设备不仅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糟糕,而且还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懒。

研究人员发现,更聪明丶更善于分析的思考者在智能手机搜索引擎上不如其他人活跃,因为他们时候是靠自己的大脑的在思考。所以,分析性思维的减少和更多的使用智能手机之间的联系是存在的。

有人可能会说,每天从电脑或手机上获取各种信息不也是一种学习吗?

但是研究发现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和从电子设备屏幕上获取信息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从书本上获取信息更容易发展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参与更多的概念性思考。

瑞士的一项研究还发现,长期盯着屏幕看可能会让我们的大脑和手指更加紧张。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还发现,平时在社交媒体发帖丶阅读丶搜索等越多的人,他们的大脑信号就会变得越“嘈杂”。


在公共场合玩手机应该成为禁忌吗?

当然,以上一系列研究并不是想告诉大家每天玩手机有多大的危害,而是一些玩手机的习惯非常危险。

研究调查发现,人们越经常查看Facebook等社交媒体,就越容易痛苦。而有不自觉地丶不断地拿起电话检查是否有新消息的人往往幸福感非常低。

其实所有的社交媒体以及爆款游戏,都是在深入研究了人类的大脑之后,利用大脑的奖励机制而建立的。比如你在社交媒体发布一篇帖子或者一张照片,当有人给你评论或者点赞时,你的大脑就会得到一种快感。其实这就像赌博一样,他们的计划是不可预测的。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比率计划”,它是人脑疯狂追求的东西。

Robert Lustig说:“即使这些应用程序并不可恶,但是它们正在诱导甚至通知我们的大脑,欺骗我们的大脑总是不停地想玩这款应用,这是可怕的。”

现在,科学家们建议建立一种智能手机瘾禁忌的规定或制度,就像建筑物内禁止吸烟一样,人们至少必须将他们的电话时间限制在授权的地点和时间,从而让他们的大脑多一点休息时间。

专家表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公共场合不允许玩手机。


低头族们,在颤抖吗?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文字,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