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厦门这所中学和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哈工大等联合建实验室!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1-03-08


今天上午,

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正式启用!



一所中学成立科技创新中心,

本来就有点牛了,

偏偏它还成功地引起

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哈工大、北理工等

的注意!



今天上午,

13所中国一流大学也宣布要加盟!

还“瓜分”了中学创新中心的五个实验室!


一所中学何以要成立科技创新中心?

大学为何要和中学合办实验室?


且听分解



先来看看

厦门一中创新中心是怎么来的?


筹划已久,一波三折


应该说,这个创新实验室的成立,筹划已久,但是,一波三折。


厦门一中校长周君力说,一中提出人文和创新的办学理念,这是百年一中办学的沉淀。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近年来,一中一直在筹划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文中心。


周君力说,厦门家长对一中有厚爱,把优秀的孩子送到一中,我们有责任把他们送到他们理想的大学。但是,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不能只考虑孩子能上什么大学,还要考虑他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认为,人文和创新是一个抓手——人文解决孩子的品德修养,创新给孩子可以带走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不过,因为地点问题,两个中心的筹建一波三折,去年有了时机。厦门一中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吴旭日老师计划要重新建设一间3D打印实验室,一中另一位科技发明“元老”黄建通也要求改造自己的实验室,而这时,校领导正好思考一件事: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总结厦门一中科技创新经验,助力新高考。


几方促成下,一中最终决定拿出整整一层楼来建设一个全新的的“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



北大王选计算机所连宙辉教授今早通过连线表示,他得知此消息后,有点佩服这所中学,他说,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以高考为导向,对于和高考无关的,都是有一定的抑制,一中则是相反。


中学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是啥样?


去年七月份,“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动工建设,耗资400多万元,有五间实验室。

 


吴旭日说,这个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去年年底就建成,原本预计今年正月初十开张,没有料到疫情打乱一切计划,等到学生可以走进实验室时,时间它已经来到八月。


1



先来看看实验室的风采



上午,1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在一层楼上霸气一字排开。黄建通非常感慨:以前学生有小发明、小创造想法,全靠手工,现在,他们一旦有想法,可以先用3D打印机打印出模型,效率提高了。

 

不仅如此,各种实验室充满了有趣的实验,黄建通说,对于孩子来说,你要先让他觉得好玩,他才会有兴趣。





一、 开源创客实验室


●名片●
实验室包含用于程序开发设计、硬件控制的高性能电脑30多台,Arduino开源硬件、物联网套件、各类传感器等活动器材,以及激光切割机、小型机床、铣床、钻床、弓床、分度机床等各类创客工具,用于开展开源硬件和创客教育的教学及课外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创客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创客竞赛等,全面提升的创新创造能力。


举个例子:你可以设计一个物件,用激光切割机切割,或是用铣床、车床等加工。





二、3D打印实验室


●名片●
实验室包含用于3D建模和设计的高性能电脑60多台,准工业级3D打印机5台,学生桌面型3D打印机8台,以及高性能3D扫描仪、3D作品后期修整、打磨、上色等设备和工具等,主要用于开展3D建模,3D打印的教学及课外活动,3D模型展示,参加各级各类3D作品和创客竞赛等。



亮点:有5台准工业级3D打印机,它不同于常见的桌面型打印机,打印范围更加广泛。




三、人工智能实验室


●名片●

人工智能实验室分为两部分:


 用于人工智能体验和开发应用的高端人工智能实验室。举个例子高端人工智能实验设计为一个智能家居,实验室中的设备如灯光、音响、窗帘等均可用语音进行控制,实验中还有用于人工智能体验的机器臂、智能机器人、医生助手机器人和VR虚拟现实等设备,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室中还配备了用于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带有多个GPU图形处理的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用于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形识别的高性能计算机,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体验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及课外活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


 用于初中进行人工智能学习的普及型人工智能实验室。





四、机器人工作室


●名片●

机器人工作室用于开展机器人相关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开展机器人相关的基础教学及社团活动,学习与机器人相关的编程、控制、机械、自动化等智能化方向的先进知识,开展基于机器人的国内外知名赛事的训练和科创活动,提升机器人等科技领域的素质,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课外竞赛队伍,参加市、省、国家级知名赛事并获奖。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形成专利、等创新成果。





五、无人机工作室


●名片●

实验室涵盖航拍、编程、编队、FPV竞速的各类无人机30余套,还有安全宽敞大气的试飞空间。可开展无人机及空中机器人相关的基础教学、社团活动、国内无人机赛事训练及其他创新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形成一批黑科技专利和作品,将有机会在国内外知名无人机赛事中获奖。


这个无人机工作室特别设在最高层——八楼,楼层比较高,方便无人机试飞,试飞现场还有网兜。



2



成功地引起双一流大学的注意



创新活动中心的实验室落成后,在一个偶然场合中,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向高校做了推介,没有想到,引起热烈响应。


上个月,到一中参观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院长徐葳发现这个“宝藏”后,现场拍板要和机器人实验室展开合作。著名的“姚班”就在这个学院。

 

截至目前,找上门的高校已经有13所,都是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每所大学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认领”一个实验室。还有一些大学还在洽谈之中。


 

这是厦门一中乐见其成的。周君力说,单靠我们的力量,还是不行,大学的眼界、格局、国际视野都不是中学能达到的。

 




大学为什么想携手中学建实验室?


相对于大学实验室,而且都是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学的实验室无论多高大上,也是“小儿科”,为什么大学还愿意走进中学?

 

上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大学的教授赶到一中参加创新活动中心正式启用仪式,他们认为,如果希望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领先一步,对优秀学生的学术志趣引导、科学素养提升、数理基础强化的提前布局就刻不容缓。

 

北大、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们还说,他们所在的大学也有和北京的101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上海中学建立类似合作。

 

连宙辉说,大学和中学合作,肯定也有生源的考虑,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社会责任。他认为,顶尖的中学不应该只看到高考成绩,不能只是把孩子送到大学就了事,而应该为他们更长线的表现或是后续发展负责,即给予孩子能带得走的综合素质。他还认为,这类的科技创新中心,能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研究的种子,而且,借助大学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看到科技前沿。


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博导马臻认为,大学走进中学的好处还有:高中和大学的衔接以及高中生的科研体验。他说,通过做科研,高中生能够明白自己是否喜欢科研,进而决定自己将来报什么专业。通过指导高中生做科研,大学指导教师也能识别出人才,推荐或者指引他们报考合适的大学和专业。


 



大学怎么牵手中学生做实验?


总体而言,13所大学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将厦门一中各创新实验室作为高校延伸至中学教育的实践基地,例如,他们将定期派遣优秀老师和学生到一中进行指导和教学,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作出贡献。

 

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准备得最充分。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黄宏成说,我们准备送一辆无人车。


黄宏成说,上海有个公益基金就是在做这件事:邀请交大老师到学军中学、杭州二中等江浙沪名校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他说,我们也计划把厦门一中纳入,他还表示,一中的学生也可以在寒暑假到上海交大实验室做实验。




学生要怎么到科技创新中心做实验?


一中说,五个实验室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科奥赛选手,而会面向所有学生开放申请也就是说,一中的学生可以提交到实验室搞研究的申请,老师除了本校老师,高校也会出老师或者学生坐阵实验室,辅导学生。


据介绍,厦门一中每周三有个校本课程日,创新活动中心将列入校本课程。





科技创新活动中心能给孩子带去什么?


从目前看,中学建诸如3D打印实验室虽然不多,但是,也不是没有,一中最大关注点是,它居然一口气建了五个。


厦门一中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就要从中小学抓起。厦门一中应该肩负起培养拔尖人才的重任。


这里还有个背景:科技创新一直是厦门一中的一个强项。江湖上一直有厦门一中的传说,譬如说:


厦门一中庄岩老师应该算得上是福建省中学第一代计算机老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就看到了计算机的未来,原本是厦门一中物理老师的他申请要求“转行” ,开始了他作为计算机老师的精彩人生。当年,凭借一台计算机,庄岩在一中开始组织兴趣小组。这批学生后来都成了IT精英。据说,他们当时开发的一个课件,过了八九年被拿去参评,仍然获得省一等奖。


1990年庄岩老师带同学到北京参加信息学国家队组队选拔。


从那时起,厦门一中的计算机也奠定自己在厦门中小学中坚不可摧的地位,不仅是在各类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还在于这所学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只有高校才建立计算机网络,庄岩在厦门一中建起了全省第一个中学计算机校园网。


厦门一中的生物环境基地的影响还走出国门,走到世界。1979年,厦门一中创立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基地(简称生物基地),一位叫曾国寿的老师骑着车,带领学生去环岛路研究红树林等课题。2003年,曾国寿获得第54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英特尔杰出教师奖”第一名,麻省理工学院将其发现的小行星(21398)以“曾国寿(Zeng GuoShou)”命名。


曾国寿展示以他命名的小行星的相关资料


数字也是杠杠的,随便列举几个:


在科技发明方面:


自1982年7月以来,厦门一中在各级别的创新比赛中获得465项荣誉,其中国际奖牌29枚,全国奖93项,省级荣誉115项。


林廷懋、黄骏、庄弘磊、李超予同学分别摘取首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韩诗莹、蔡玮、吕天祥等多位同学获得第5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赛集体项目大奖,严钦骅同学获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三等奖。


在生物环境方面:


厦门一中学生在生物基地完成数百项科技创新课题,截至2020年6月30日,获省级以上奖励415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或国际奖励有49项(含国家一等奖16项,国际大奖3项)。




助力新高考


当然,如果从比较“功利”角度看,中学生的这些科技创新活动,也是有利于学生们的。例如,今后参加双一流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也有利于新高考的选科。


2020年起,我国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用大白话说,参加高校考核后,高考成绩可打折。而中学的科技创新活动,一定能让学生在大学强基计划考核中胜人一筹。


其次,福建明年首次实施的新高考,要求学生从高二就开始选科了,但是,有不少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吴旭日认为,孩子在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实验里,他可以有很多尝试,就有很多种可能,或许可以找到他感兴趣的方向。



乘风破浪吧,少年!


中招模拟填报志愿,定向生怎么填报?30个都要填满吗?


六个区幼儿园招生划片都公布!这些问题家长问得最多


快讯!今天开始中招模拟填报志愿!成绩何时公布?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摄影:实习生 常雅聪

部分图片由厦门一中提供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