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岁!厦门这所学校今天校庆!曾颠沛流离,演绎《无问西东》,如今“万里挑一”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1-03-07


生日快乐!

集美工业学校!



今天,

集美工业学校庆祝百年校庆! 



2020


1920


先来看现场

↓↓↓



 近三层楼高的陈嘉庚雕像落成




今天是陈嘉庚诞辰146年纪念日!

1874年10月21日,

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今天集美工业学校校庆,

最大看点是陈嘉庚雕像落成!


陈嘉庚先生一手拄着手杖,一手拿着礼帽,目光慈祥、面带微笑地望着前方。


这一雕像由纯青铜铸成,连底座在一起有8.69米高,接近三层楼!它是由集美工业学校厦门校友会的校友们筹资百万元建成。


现场工作人员说,它不是全校最高,而是全国最高!


雕像座落在集美工业学校新近建成的十几层的嘉庚大楼前,这可能是雕像这么高的原因。






百年校庆大会





今天上午,集美工业学校在田径场举行陈嘉庚先生创办职业教育100周年暨集美工业学校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回顾百年办学,宣布学校要以“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优质化、特色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工科类福建省最强、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职业教育品牌。

校友们都回来了↓↓


集美工业学校退休老师刘清华
收到她的学生送的鲜花,
今天也是她65岁生日。



这几天出版的《厦门日报》介绍了

集美工业学校的前世今生


集美工业学校这百年,

都经历了什么?


01

她 由陈嘉庚创办

是集美学村“遗落”在外的一颗明珠 

应该说,这所中职学校办学100年的意义不仅在于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也是陈嘉庚创办职业教育的百年纪念——位于杏林的集美工业学校,起源于陈嘉庚1920年8月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是集美学村“遗落”在外的一颗明珠。



陈嘉庚先生为什么创办集美学校商科呢?研究者认为,当年陈嘉庚在经商时发现海外华侨和国人的经商观念和经营方式陈旧、落后,难以满足商业发展需求。集美学校商科,修业年限为四年,主要授以商业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集美工业学校要立陈嘉庚的塑像了吧!


嘉庚群雕


02

 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来


2016年,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新校名定为“集美工业学校”,翻开新篇章。



03

 演绎了中职版的《无问西东》


几年前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后,在炮火中培育人才的西南联大成为热门话题。在集美工业学校的百年历史中也曾演绎过中职版《无问西东》——1937年到1945年,为躲避战火,集美学校内迁到安溪、大田办学,集美工业学校就在其中。几十年后,有人将当时的集美学校称为福建的“西南联大”。


这些年,这段内迁办学史,更加频繁地被集美工业学校提及。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说,内迁办学的历史,只有8年,却被惦记80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抗日烽火中办学背后的意义,在于其艰苦办学、自强不息的境界;还在于“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




八年内迁

抗战期间 弦歌不辍


第一次内迁 集美→安溪

师生翻山越岭徒步65公里迁校


1937年9月3日,日本飞机、军舰掩袭厦门,集美危急,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打电报征得陈嘉庚同意后开会决定,学校准备迁往内地。


要搬去哪里?权衡利弊之后,安溪县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最为适宜。安溪属山区,距离泉州、厦门有一定距离,不是敌机轰炸的目标,却有两条主干公路可通集美、泉州等地。

陈村牧先派人到安溪借县城内南端文庙作为校舍,这中间还发生一个插曲,安溪县已经准备将文庙用作盐仓,集美学校校友、当地士绅赶紧游说,列举指出贮盐对于庙的各种危害,终获同意借为校舍。


陈村牧制定了搬迁计划,将图书和仪器等用车运往安溪。大约10月中上旬,集美工业学校的前身——集美商业学校师生们背着行囊,唱着战歌,翻山越岭65公里,一天之内赶到安溪,前往安溪后垵乡。


第二次内迁 安溪→大田

在敌机轰炸中办学 

一度把教室设在山林


不过,椅子还没有坐热,安溪也不安全——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安溪也岌岌可危,集美学校决定再次分迁:商业、农林、水产航海三个职业学科移设大田,并得到大田各界支持;大田中学(现大田一中)还支援了课桌椅和部分设备。


1939年1月27日,集美职校的教学设备开始运入大田文庙——当时,省教育厅已经下文将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校核定校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集美职校借用文庙、朱子祠、县体育场馆为办学场所,安顿了下辖的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校14个班614名师生。


位于大田县城的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


但是,大田很快也容不下一张课桌——1939年,福建省国民政府迁至永安,大田县处闽中腹地,扼守永安泉州公路要道,县城成了日寇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从1939年8月开始,日寇飞机频频骚扰、袭击大田县城。9月20日,六架日寇飞机在大田城区上空盘旋,瞄准文庙俯冲、扫射、轰炸。敌机飞得很低,几乎贴近树梢,猖狂得很。集美职校文庙校舍中弹2枚,师生因及时疏散到预备的防空洞内,幸无伤亡。


很显然,集美职业学校已被日寇盯上,但是,这仍然没有吓倒集美学校,水产航海和商业两科一度疏散到离城三里的仙亭山,在“森林课堂”里上课。


与此同时,大田乡贤等人也在为集美学校寻觅相对安全的办学地点。他们找到大田城郊的玉田村。玉田村民风淳朴,离县城2公里,1939年10月,学校再度迁到玉田村,深明大义的玉田乡亲慷慨腾出了43处宗祠、民居供办学。


在玉田村乡贤和村民的协助下,集美职校师生把一座座民宅、祖祠修葺成洁净的教室、办公室、图书馆、膳厅、宿舍、医院,把水塘填平整理成操场,又疏通水沟,整修道路,种植花草树木,玉田村俨然成了“第二集美学村”。村里房前屋后,村道地头,后山林间,集美学子手捧书卷、琅琅诵读,成了抗战时期大田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1939年6月26日至27日《福建民报》刊登的《生活在山间》一文,描写了当年集美学子在山间上课的情景:“‘书声琅琅,遐迩交缠’,我们只要稍一留心,即可听到从另一群的人们那里传送过来的读书声,讨论声……笼罩在这山的周围。那三五成群的人们,就在这声音的底下,过着课室里的生活。”


到1945年回迁集美,集美学校内迁安溪县八年又三个月,职业学校内迁大田县七年半,集美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但为安溪、大田等地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04

 迂回曲折 屹立不倒


回看集美工业学校的百年,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分分合合,有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曾用名”,曾经办过大学,还曾搬到南平……


所有这些背后,是办学的辛酸和对诚毅品质的坚守!用大白话来说,分分合合,兜兜转转,还屹立不倒。


曾经办过大学


1920年陈嘉庚开办集美学校商科,接下去开始一系列改名。


后来大家熟悉的“集美轻工业学校”的校名,是1959年得名的——1959年,3所厅属中专学校——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和福建集美财经学校合并,改称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


师生在旧校舍前合影


1960年,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增设大学部,与中专部并存,改称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大学部设有轻工机械、食品工学、发酵工学三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4年。


1962年,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调整停办,恢复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


曾经和集美财经学校是一家


分家后搬到南平


1965年,集美轻工业学校分为“轻工”“财经”两校,“轻工”学校迁至南平,与设在该市的福建造纸工业学校合并,改称福建省轻工业学校。


也就是说,1965年前,集美轻工业学校和集美财经学校是生命共同体,1965年后,则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文革”期间,学校曾停办过四年。1974年1月,学校在厦门市杏林现校址复办,改称福建轻工业学校。1985年恢复集美轻工业学校校名。


 1985年恢复集美轻工业学校校名


福建化工学校也有不凡过去


不要忘记,集美工业学校还有另一半——福建化工学校,它也有不凡的过去。


1958年,福建化工学校1958年在厦门大同中学成立,是一所以培养日用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主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是福建省化学工业史上第一批化工中专;1960年夏,学校迁址杏林。


福建化工学校校园


2016年正式合并


2011年,厦门市开始酝酿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两校合并,一方面,两所学校都位于杏林,相距不远;另一方面,两校建设年代较早,占地面积偏小,实训场所更是严重缺乏,发展也受到限制,而且,两校的专业设置也有很多雷同。


2016年,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正式合并,新学校定名“集美工业学校”。


2018年9月,原福建化工学校开始打包,把60年的 “家底”,全部搬到一公里以外的新校——集美工业学校,即原来集美轻工业学校所在的校址。


2019年9月1日,原福建化工学校完成搬迁,两所学校真正在一起了。


集美工业学校新校区



百岁的

如今“万里挑一”



昨天的《厦门日报》

介绍了集美工业学校的现在




获评“合并最成功的中职校”



学校合并总是让人忐忑不安——充满了太多不确定和不可控制因素。2016年12月28日,时年96岁的集美轻工业学校和58岁的福建化工学校合并,换上“集美工业学校”新校牌时,不少人一片迷茫——两所学校在一起,不是“自由恋爱”,而且,都曾经是闻名全国的重点中专,“一山能容得了二虎吗?”

  


集美工业学校很快让人松口气,用了比想象更少的时间,克服了历史、“脾性”等不同的诸多困难,卸下原来两所学校彼此的骄傲,让双方一步步地努力靠近对方, “变得一个人似的”,学校融合成一个整体,变得越来越强大。横空出世的集美工业学校在各项比赛中摘金夺银,各种荣誉加身。


现在看来,集美工业学校之所以能产生1+1>2的效应,校长陶顺生带领的团队功不可没。2016年,54岁的陶顺生从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党委书记职位上,“空降”到集美工业学校,这显示主管部门的智慧,陶顺生之前和这两所学校都没有任何“瓜葛”。

  

陶顺生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从山上找来一块石头,叫人写了“融”字,竖立在校园的显著位置。他认为“融”是合并的关键,而且,不是物理形态在一起,还必须完成“化学融合”。那段时间,陶顺生就像一个媒婆,创造一切机会要培养两校人的感情,他想了一招,把原来两所学校的人各派一半,组团到外地学习,一个标房住两人,一个轻校,一个化校。学校还制订了规章,禁止使用“你们轻校”“你们化校”这样的语言。陶顺生说,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有相处、有交流,必然会产生感情。

  


不过,单有情怀是不够的。新校长“烧”的第一把“火”是:中层领导全部重新“洗牌”,哪个岗位由谁担任,不看你原来来自哪所学校,竞聘说了算;接着,挥泪砍掉18个专业,只有那些和厦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的专业,才会保留下来,并加以改造。

  

洪荒之力下,集美工业学校在网上获评“合并最成功的中职校”。这位被人称为“拼命三郎”的校长引以为傲的是,合并实现零投诉,而且,学校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少了;琢磨事情的人多了,琢磨人少了;当运动员的多了,当裁判员的少了。

  

陶顺生说,现在老师们有干劲,有热情,有心气,一心想把学校带到新高度。




百岁的她,厉害在哪里?



part.01


校园“判”若两人 颜值直线上升


合并使得集美工业学校成为全省第一大中职“航母”——政府在原集美轻工业学校所在校区的北部,征地120亩后扩建的新校区,学校坐拥354亩,应该是福建中职学校的“第一大”。


不过,真正的看点是现在集美工业学校的校园不仅“胖”若两人,校园颜值也直线上升,建了新楼、改造道路……


航拍全景


part.02


示范校评估打翻身仗


一边进行艰难的融合,集美工业学校一边开始示范校的“翻身仗”。


2015年,福建省启动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目的建设一批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院校,俗称“示范校”。连续5年达到示范校评定标准的,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奖励20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鱼与熊掌可兼得。


集美工业学校面临的挑战是,2015年第一次示范校评选,两校还没有正式合并,重视度还不够,化校排名为A类第24名,轻校在B类垫底。


两校正式合并后,陶顺生认为,示范校建设是突出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最重要的资质评定标准之一,也是中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比拼,必须冲,这不仅仅是钱,还关乎新生的百年老校的声誉! 


但是,示范校遴选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覆盖学校办学全方位、全过程,共涵盖9大建设项目,36个建设要素,90个内涵指标,加上1个特色与创新。“9+1”,就是基本与特色相结合,缺一不可。这还只是基础材料部分,还有每年上百个建设任务,之后要经专家网络评审、实地核查、综合评议之后,才能尘埃落定。


两校合一后,集美工业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得到优化


可想而知年轻的集美工业学校经历了什么。结局众望所归,大获全胜—— 2017年,集美工业学校在厦门市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三!2018年,第一名!2019年终期验收,第一名!


part.03


笑傲职教国赛

斩获万里挑一的全国大奖


正式合并的第二年,即2017年,教育部公布“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 集美工业学校以一二三等奖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之后的几年,学校的奖牌总数维持在全国前三


这一荣誉有两个背景有必要了解:一比赛是由教育部主办,被认为是职业教育中最权威、含金量最高的比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教育部公布名单显示,每年全国千余所中职学校榜上有名,也就是说,集美工业学校在这近千所中职学校中长期排名老一、老二或老三位置。



去年,集美工业学校还爬坡过坎,来到一个小山峰,看到美的风景——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这个国家级的大奖有多难?它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评选,五年一评,说“万里挑”一点也不夸张——2019年,全国597所学校获此称号,福建省20所学校,其中,厦门四所,集美工业学校是厦门此次获此称号的唯一中职学校


陶顺生认为,无论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还是全国第二,对于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需要“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技能比赛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抓手——比赛是和行业需求紧密联系,比赛要求最终会反作用于学校教学,教学因此发生改变,一些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大赛而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要。


学校注重培养贴近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

图为学生在上漫画课


他说,我们肩负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



part.04


校风正


连人都不一样了。去年,集美工业学校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显示:学校跑道变身“传送带”,20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瞬间移动,仿佛大型“贪吃蛇”现场。



所谓的“贪吃蛇”,就是花式跑操。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却看出门道:千万不要小看这“贪吃蛇”,其实很有讲究:学生跑步采用标准军姿,摆臂、步幅都有标准,行进、过弯和避让时也要看齐;除了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跑操时要跟着音乐踩节奏,不能乱,要记得每一段旋律对应的位置。一旦有人稍稍“放飞自我”,整个操场就将乱成一锅粥。


第一次到集美工业学校,很多人有意外发现——迎面遇到该校学生,他们十有八九都会彬彬有礼地向你问好。


问候改变了很多参观者对中职学校的成见,陶顺生说,礼仪教育是集美工业学校的必修课,我们还教待人处事的细节,如离开座位要记得把椅子往里推,这样才不会妨碍别人。


无论是“贪吃蛇”现场还是彬彬有礼的问候语,都显示出集美工业学校重视培养有情商的人:对中职生而言,自律、坚持、集体荣誉感和礼仪等技能以外的品质,往往更为重要,将真正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part.05


很接地气

传承闽南传统工艺

学生手工礼品漂洋过海


让外界大吃一惊的是,集美工业学校里还特别重视“文化”——两年前,集美工业学校成立了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不仅让上了岁数的漆线雕、珠绣和剪纸等闽南传统工艺或非遗项目进入课堂,还把民间大师也请进学校当老师,借鉴古老的学徒制,手把手地教学生。


 学生向非遗传承人拜师

  

也就是说,集美工业学校的课程表上先有漆线雕、珠绣课和剪纸课,后来又增加瓷艺、石雕、香道。

  

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副主任杨涛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民间大师的这些手艺变成课程,拓展到人群的传承,而不仅是单个的传承人的传承——过去民间工艺是一代传一代,不能外传,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要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些民间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下去,而且,不仅要传承,还要有创新。



几个月前,这个传承基地学生的这些手工,还被厦门市外办圈定为礼品,漂洋过海去彰显中国文化,传递友谊。


part.06


很洋气

引进德国职教经验

招留学生助力“一带一路”

集美工业学校有时又很洋。两年前,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项目落户集美工业学校,AHK是德国工商大会的英文缩写。校方的目的是要引进德国职教的先进经验,显示集美工业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决心。



柴建明是集美工业学校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他说:“学校引进德国项目,与办学实力的飞跃提升密切相关。两校合一的集美工业学校,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更加优化,有了让‘德国经验’本土化的实力。”

  

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主任陈世鹏说,我们看中的是德国经验,他发现一个令他费解现象:在中国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机械加工能力,中国人对效率的要求很高,反而德国要求较低——原来是德国工程师会很严格地按照标准来,包括一颗螺丝需要用多大的力量去拧,此外,每一颗螺丝也要按照手册上的排列顺序从1到10地进行,永远不会跳跃。“而我们可能只需要一把扳手就够了。并且,哪颗螺丝离自己最近,工人就会先去拧哪一颗。”

  

陶顺生说,我们看中的是德国的严谨和细致,构成了综合素质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的一个技工,碰到任何设备都可以操作,他认为,观念更新有助于学校培养大国工匠,这才是学校引入德国职教经验的意义所在。

  

并不是很多人知道,集美工业学校有留学生,而且是来自“一带一路”的留学生——2017年起,集美工业学校开始招收“海丝”沿线国家的初中毕业生,为的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有70名留学生在学校留学,主要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集美工业学校是福建唯一一所担负国家任务的中职校。



生日快乐!

集美工业学校

曾经的集美轻工业学校

曾经的福建化工学校

……



在留言区倾诉你对学校的爱吧~



开学一个月,这件商品搜索量飙升55%!50万家长想买,还有客服劝退……


实行高中免费教育?教育部这样回应


我酸了!厦大学生今后十年白米饭、矿泉水都免费!学长、学姐买单!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摄影:林铭鸿、姚凡

部分图片来源集美工业学校、朋友圈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