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筹备5000元送礼!家委会又上热搜!它该干什么?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3-09-18

  


刚开学

家委会又上热搜



家委会筹备5000元为老师送礼
被责令调查





9月8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反映,山西太原知名民办中学常青藤中学初中某班家委会拟为老师筹备买教师节礼物。据网友发布的截图信息显示,家委会拟筹备礼物包括5套化妆品、2套男士派克笔、7束花,共5000余元。


媒体联系到太原常青藤中学,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明令禁止老师收礼,“如果有,也一定是家长自发组织的。”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已关注到此事,责令涉事学校尽快调查。






安徽铜陵家委会
“一个班收8万元班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家委会因为收费而引发争议。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消息,有网友在去年8月12日留言称,孩子所在班级收取班费每人2000元,一个班级40人就是8万元。家长质疑为何一学期需收取这么多班费,用在了何处。


9月6日,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此事作出回应:“班级每人收费2000元情况属实。高二(14)班共42名同学,2022年7月16日收取班费84000元。此项费用由班级家委会征得全体家长同意代收代支,是为了方便家长,减少琐碎费用缴纳次数,集中一次性缴纳的班级代管经费,此项费用收支均不经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铜陵市政府指出,此次费用主要用于班级的教材缴费、学习及活动开支:学生的学习工具,学习奖品,学生体检,急救药箱,清洁工具,室内墙窗及班级花草等各项设施布置,班级班徽班旗制作,传统佳节班级活动、班级拓展等各项活动;学生自备学科的作业资料以及练习复印资料费,及教材补交费等。


例如,自愿征订学科作业资料费等34090.5元,学校春季补缴教材统一收费2636.34元,班级必需品等物品5261.6元,现结余42011.56元。



“学校一直严格要求各班级收费,严禁搭车收费,各种正常学习及班级活动收费也需经过家长及学生同意后方可收取,班主任及老师不得参与费用收支,所有收支记录需向所有家长公开,接受监督。”铜陵市政府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家校沟通,杜绝一切不合理收费问题。


备受争议的还有广西柳州一学校


据北青网去年9月6日报道,临近教师节,该校一个家长群被曝出要求家长凑钱给老师购买兰蔻礼盒,根据金额测算,每位教师的礼品价值在760元左右。其中一名家长表示不参加后,被家委会要求退出家长群。


同日,广西柳州市教育局网站发布公开信,呼吁全市家长主动抵制请客送礼歪风邪气,义正辞严拒绝“变形行贿”违法行为,让家长委员会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协同育人的纽带、廉洁自律的航标。


那么,家委会能收钱吗?


媒体报道说,“家长群筹备5000元给老师买礼物”在教师节冲上热搜,显得刺眼——把尊重老师简单成给老师送礼,这本身就是对“尊重”二字的误读,甚至会陷老师于不义。而且,由个别家长倡议,然后以家委会的名义发起,看上去是家长自发的行为,与学校无关,但这类行为也难免令人反感。



此间评论认为,家委会原本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是双方联系的桥梁,旨在为孩子的学习服务。现实中的一些家委会总是干些“越俎代庖”的事,诸如组织家长捐款,组织家长为学校服务,尤其是喜欢在教师节、元旦这类节日期间,发动家长给老师众筹送礼


去年9月10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界面教育称:“家委会收钱应该有明确的用途,以及是否获得内部的一致认同。如果环节存在问题,用途不明,没有达成共识的话,部分家长不能强行操作。


当然,现实中,“部分家长”一般不会公开反对。储朝晖认为,家委会的“自发组织送礼”之举让人感到不适,就是这种倡议对家长会形成道德绑架,给家长造成压力。因为不是所有家长都会把过节给庸俗化,如果家委会发出了倡议,其他家长在群中如果不附和倡议,就可能被孤立,从而影响自家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如果附和倡议,有可能又是违心的。


家委会是怎么来的?


经常有家长认为,家委会是“非法组织”,“我们以前读书时,就没有家委会”。其实,人家有名头。


成立家委会,是教育部早在2012年提出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从那个时候起,各中小学、幼儿园都纷纷成立家委会,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建设任务。


家委会的存在备受争议


一直以来,家委会因为法律地位不明,权限不清,无法正确行使职能而备受争议。


事实上,家委会成员也有很多委屈:无论是开学打扫,还是活动组织,或是收钱,都是家委会冲在前,干得累死累活。因此,每次家委会登上热搜,都有家委会成员气得说不出话:颇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



也有家长对家委会乐见其成,譬如说,教师节,以家委会名义给老师送花、送礼物,省去诸多家长的麻烦。


但是,不是所有家长都支持家委会。在大多数班级,家长表面上不吭声,甚至表示赞成,但是,背地里,对家委会一百个不满意。这部分家长认为,家委会就是“特权组织”。有名校的家长总结说,自己孩子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在单位里都有一官半职,当然,还有几个热心的全职家庭主妇,负责干活的。


他们认为,家委会就是校方的“传声筒”,并不会站在家长这边。更重要的是,多数家长认为,老师对家委会的孩子有格外关照,很多机会都给了家委会的孩子。



有意思的是,一些家长不服气的是:家委会“自发组织捐款”之类的行为,常给人以慷其他家长之慨去送自己的礼之嫌,虽然钱是家长们一起凑的,给老师、学校的好印象却是几个发起人给沾光了。


可能也有经济原因:家委会成员,大多家庭经济优渥,一人一次交几百元,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或许不是这样。


因此,有人说,家委会也存在复杂的关系。


家委会到底该扮演啥角色?


家委会是要干什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表示:“某些家委会虽然名为家委会,却成为摆设、工具或联谊会。所谓摆设,即在成立之后,该发挥的积极作用没发挥出来;所谓工具,是帮校方处理了一些校方不便出面的事儿,如组织学生募捐,向学生家长收费。


熊丙奇认为,家委会的重要职责,应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以维护学生的权利,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



比如,某个学生在学校中遭到教师的歧视性对待,家长可向家委会反映,家委会在核实后,向学校教师委员会反映,学校教师委员会启动对教师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师德规范做出处理。


在熊丙奇看来,家委会首先应由全体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选举能代表家长的家委会委员,而不是由校方委派,或者幕后遴选出来。更重要的是,全体家委会成员要定期向家长们述职。


其次,家委会应立运行,而不是按校方指令、配合校方开展工作。虽然家委会还有组织家长当义工、为学校拓宽办学资源的职责,但这是在完成对学校办学管理、监督职责后的次要职责。而且,这必须基于家长“自愿、自主”的原则。



你怎么看家委会?

你的家委会是什么样的?

欢迎留言和我们说说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综合:上观新闻、法治日报、极目新闻、界面教育等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课后服务报名启动,收费标准公布,两区略有降价


因为您,心有光!老师,谢谢您!还有,一区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榜单”公布


今明两晚,厦门这些地方将为老师亮灯!还有这些干货!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