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他们没有同理之心?

2017-07-29 何袜皮 没药花园

这篇是旅行途中给最近一期《新民周刊》写的,略有改动。主要是分析绑架章莹颖嫌犯BC的性格。


但是我最近却在想一个问题,有些人为什么没有同理之心?杭州保姆纵火案,BC,白银案等等,他们杀人简直像发扑克牌似的,完全不把对方都看成人。


以前看过奥修写的一本书,他说同情是很廉价的。别人在受难,你居高临下,流点眼泪,显得假惺惺的。他说真正有价值的是empathy,大概翻译成共鸣之心,感同身受,同理之心。


而我发现同理之心这东西啊,真的不是天生的。


如果你说他们本性完全是冷酷麻木的,但也并非如此。


看白银案的报道,他对强奸杀害那么多女性,直到最终都丝毫没有歉意。但说起儿子,他却显得很愧疚,担心他的罪行让儿子被周围人看不起。


一边是那么条生命,那么多破碎的家庭和伤心,他无动于衷,可对儿子的荣誉受牵连却让他煎熬。


陕西邱兴华那个案子也是如此,杀了十个人,还把道观寺住持的心和肺拿出来炒了吃。他对死的其他人毫无悔意,甚至还感到痛快。但他说起当时杀那个12岁男孩时自己哭了,只因为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看来他们的内心也是有柔软之处的。只是同理之心,在我看来是和个人经历非常有关系的。不是说有同理之心的人多崇高,而是越能对痛苦共鸣的人越是健康的人类,他们的生活中受到很多爱,也付出很多爱。他们敏感的触角被培养得很发达。


人都是从经验出来,来慢慢培养出一种独特的心智。任何一种体验,其实都是一种对生活其他经历的联想和回顾。这种过去的经历就像是一个个坐标,防止你彻底的lost。


比如说,我看到街头卖东西或者乞讨的老人就会有一种内心的伤感,我一般都会去买或者给钱,很多时候是因为想到了爱我的外婆奶奶。比如我看到保姆纵火案中三个孩子会特别难过,一直希望奇迹发生,这只是噩梦并不是真的,并且非常气愤,或许那是因为想到了爱丽丝。


所以,当一些人犯下残酷暴行,他对受害人毫无同理之心和怜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生活经验中缺少某些必要的经历,培养起一种必要的联想。这种断裂让他对受害人的痛苦毫无感触。或许可以称之为人性泯灭。


目前为止,有人说BC智商极高,策划缜密,所以章莹颖至今没有下落;有人说他是书呆子,缺乏生活经验,所以从一开始就露出很多马脚:比如他开自己的车去劫持,而没有留意摄像头;比如他对旁人吐露罪行,没发现监听。那么,章莹颖所遇到的对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首先,我认为开自己的车并不能证明蠢。他作案用的后掀盖土星车并不是他经常开的车。他在脸书上上传过他去年新买的另一辆二手车照片,才是他日常开的车。无论是加州Garrido夫妇绑架性侵案(1991至2009年间),还是俄亥俄州Castro囚禁三名女子案(2002年至2013年间),罪犯当时都是开着车,取得受害人信任,带走了她们。


B.C.如果不是开自己的车,只能开租来的车、偷来的车,这多半会导致行踪更早暴露。而以他当时急切想要寻找受害人、机不可失的心态来说,哪怕他知道此处有摄像头,也很可能甘愿冒险。

 

但让我困惑的是,他为什么要向女伴承认作案。如果他足够狡猾并猜到了监听,他可以否认绑架。如果他完全没怀疑监听,都坦诚作案了,又为什么不说出受害人最终的结局和下落?

 

从那个女伴和他手牵手,搂肩膀,共饮一瓶水来看,他们很亲密。她可能是他在FETLIFE网站上认识的具有同类癖好的女士。而FBI很可能是从他的手机联系人或者聊天记录中获悉这女孩的存在,并暗地里与她取得联系,说服她戴上监听器。也正因为她是FBI的重要证人,所以FBI才对她的隐私如此保护。

 

B.C.面对的是一个知根知底的老朋友、情人、受虐爱好者。而这个情人可能曾对此类囚禁绑架(没到谋杀那个程度)的话题曾表现得像一个兴奋,迷恋的“粉丝”。B.C.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飘飘然,口无遮拦,故意夸大自己的能力。所以他甚至在纪念游行上向女伴夸夸其谈“理想”受害人的特征,以及指出现场哪些人符合。如果监听对话是在公寓中发生,他故意把公寓说成案发现场,也可能为了制造更加“刺激”的氛围。

 

如果以上推测成立,B.C.的性格必定有极度自恋、自我中心、狂妄的一面。他在脸书的表现似乎应证了这一点:几乎上传的都是个人在单调背景中的自拍照。


我在美国一个叫网络侦探的推理网站上看到一张香槟市网友拍的照片,他在拍健身房举重队员时,无意中把B.C.拍在了背景里。当时B.C.一如既往穿黑色T恤,正看手机。该网友与B.C.几乎每天在健身房遇见,评价是:B.C.从不和任何人(包括和他一起来的妻子)交谈或者眼神接触,甚至不看电视,他总是戴一顶毛线帽,一边举重,一边面无表情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

 

B.C.的这种过度自信的性格,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撒谎,或者为什么没有如实告知女伴章莹颖现在在哪儿?

 

因为受害人的现状会证明,他其实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有“能力”。他可能还没成功把章莹颖带到家,就在途中因为计划落空而导致受害人死亡。整个计划超出他的掌控能力。作为一个施虐狂,在自己的M面前,他恐怕最难承认的就是自己失败了、恐惧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B.C.黑暗面中的那一点或许不少人都有的癖好,竟完全打败了理性,让他貌似正常的生活突然脱轨?

 

B.C.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的父母属于工人阶层,生活不宽裕。B.C.长大的威斯康星州小镇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和美剧中开放的大城市,是非常传统保守的小地方。虽然他父母曾是邻居眼中“正常”的夫妇,却于2013年离婚,卖掉房子还清债务,双双告别了过去的社交圈:父亲搬去密歇根州,母亲去了密尔沃基。


如果看到他父亲在facebook的头像 (也就是封面图片),大概会觉察到一些问题。天哪,谁会用这么不笑的照片做头像?是想表达他多不高兴?

 

B.C.父亲在B.C.小时候就带他和哥哥去学武术,而B.C.也在大学时加入了举重和田径队。B.C.在Fetlife网站上把自己呈现为一个支配者、主人(dominator),一个掌控他人情绪的人,一个制造恐惧的人。

 

有学者认为,施虐狂可能是出于对过度自卑感的补偿心理。B.C.的童年或许发生过什么让他具有某些极端的倾向,而这种塑造性格的负面力量可以是强大却又隐形的。

 

譬如说,父母可能对孩子进行了隐性的行动上和精神上的压制。孩子在长期受到控制欲极强的父母的掌控后,会变得压抑内向,甚至自卑和自我否定。由于不够自信,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正常社交时会表现的有些笨拙,不太活跃。

 

但一旦他们在后期获得片面的世俗成功(比如B.C.智商高,学习优秀),又会自发地去寻求另一种极端:极度自恋、甚至自私,对他人缺乏同理心。

 

这种性格上的冲突常常在平时被掩藏很好,却在最隐蔽的两性关系中显露出来。譬如说,他们可能成为主人,通过寻找亲密关系中的弱者(愿意接受调教的受虐狂,愿意臣服和被支配的人)来获取某种绝对的优越感,暂时掩埋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