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来的领导是否押对了宝?

2015-05-04 博主原创 信贷白话

(配图提供:Shaotian光)

▲银行信贷知识 ▲行业研究心得 ▲贷款案例分析 …… 一个老信贷人的公益奉献,请点击标题下蓝字“信贷白话”关注本微信号。


作者/博主本人

最近这大半年来,搞信贷的人,普遍有点儿郁闷,有劲使不上。主要的问题是找不到好的项目可做,特别是大项目。新建钢厂项目是彻底没了,电站项目少了,煤炭项目也没了踪影。中小企业大面积不良,不敢做。以前常有的土地开发、园区建设、城投项目,也受43号文的影响,而一时不知道怎么再做下去。有的银行,还陷入了存量项目的重组中。


信贷人员颇有些烦闷。


不过中国之大,总是有人有不同的想法。


2月初,正是春节前纷纷攘攘的日子,人们筹划着休假和回家过年。一家非银机构新来了一位领导。


新领导上任的第一天,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所有人员,一律取消休假”。


春节前,让人取消休假,逆天呀?


“所有人加班加点,全力抢房地产、土储和政府项目,一定要迅速把钱投放出去!”


出乎意料。有这么着急吗?别的机构可都在茫然徘徊呢。


我在2月16日的微博中写到:“为什么这么激进?是因为看到了机会:所有人都缺钱、所有人都茫然,而政府,很快就不得不狠踩油门了。会这样吗?新领导的宝押对了吗?”


关注我微博的人知道,两年多来,笔者一直在建议政府适度宽松,降准降息。全球经济下行,各国都在降息,都在量化宽松,只有中国反其道而行之,这有可能使下行的压力加剧。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和媒体,对“宽松”、“刺激”这些词有一些污名化。其实,这都是正常的经济应对措施。


有人说,必须紧缩倒逼改革,如果货币宽松了,钱就会去了大国企那里,中小民营企业就拿不到钱。这是外行的说法。


在紧缩的背景下,大企业拿不到钱,小企业更拿不到钱。而且经济不好,先倒下的总是小企业。


为什么小企业拿不到钱?因为银行资金首要的是追求安全,大企业总体比小企业安全,抗风险能力强,所以,按照市场化经营的原则,银行自主选择,就会去追逐大企业。


小企业很多是给大企业配套的,银行支持大企业,大企业能持续经营,有付款能力,小企业就有了订单和信用。


在经济紧缩、下行的背景下,小企业的投资是指望不上的。因为小企业没有实力逆势投资,没有实力熬过冬天。小企业一般是看到经济好转,有钱可赚时,才会投资。所以,在经济下行一段时间后,银行会发现,即使银行想贷钱给小企业,小企业自己也不会贷了,因为他不敢投资了。


另外有一种说法,宽松政策会让资金又去支持房地产和过剩行业,实体经济拿不到钱。这就让人纳闷了,请问,除了房地产和过剩行业,还有什么是实体经济呢?哪个行业不过剩?


盖房子、修路架桥、炼钢、造水泥、化纤厂、芯片厂,你可以说它过剩了,可它怎么就不是实体经济了呢?


还有人说,宽松了,房价就会继续涨,房租成本就会提高,不利于创业。有这个因素。可是我们也看到,房价是可以用行政手段调控的,政府也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孵化园区。我们还看到,在中国有大量的二线城市,房价只有七八千。假如要素市场是自由流动的,这不正是给了这些二线城市机会吗?还有那些风景秀丽宜居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只有四五千。


美国的硅谷,不是也在郊区吗?

为什么我们的创业者要在CBD呢?


有人说:“我要开个蛋糕店创业,可是CBD房租太高,阻碍了我创业”。我:“______”,我竟无言以对……


还有,说房价高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电商的影响,一些城市综合体出现了空置,房子租不出去。二三线城市,写字楼闲置的也不少。


也有人说,不应该追求GDP,政府不应该追求政绩。呵呵,你不知道奥巴马、安倍憋红了脸想把GDP搞上去吗?


中国有一批书斋里的经济学家,他们言必称西方经济学,可是,就在西方,应对经济下行,开出的方子就是宽松。


而且,西方经济学不是只有自由市场派,还有凯恩斯、还有占影响力一半天下的左翼经济学。


我始终认为,现阶段最适合中国的,还是张五常、林毅夫等中国人自创的发展经济学。


张五常已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了,林毅夫都被世界银行请去当副行长了。我们应该自信一点。


改革和调整,当然是必要的,但应该选在经济上行的时候进行。对政府融资的管控和规范,最好也与后续融资安排同步进行。以免紧缩叠加下行,加剧通缩,到最后不得不狠加油门,搞得忽紧忽松。


舆论的污名化,使得政府采取正常的经济应对措施,也要特别声明一下:不是宽松,紧缩的政策没有变。这就使得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其实,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货币政策不在于释放了多少资金,而在于给予市场明确的信心,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各种情况的叠加,到了年底年初的时候,经济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情况。情况到了2月份,反通缩就已经成了社会、经济各界的共识了,那些一直叫喊紧缩倒逼改革的书斋经济学家,也终于没了声息。


在2月25日的办公会上,政府改变了提法,把保增长促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我在次日的微博中写到“政策的转变是预期中的事,但这还不够。为今之计,只有连续降准降息,给市场明确有力的信号。否则,经济继续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


实际情况是,此后,几次国务院办公会,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保增长的信号越来越明显。4月19日,降准1个百分点的幅度超出各方预期,给了市场明确的信号。


直到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有一个背景,就是汇丰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各地gdp增速继续下滑,辽宁省的增速甚至只有2%。


关于这次会议,微信上有一个民生证券的解读,流传很广了,摘几点在此:


“4月政治局会议可能成为宏观管理从“供给收缩”转向“需求扩张”的重要分水岭。地方政府将结束过去两年的“休眠”,重新迎来“万物生长”的季节。


货币宽松远未结束,刚到下半场。降息、再贷款可能成为重要工具。


地方可能掀起09年四万亿之后的第四次基建投资热潮。”


——真是这样吗?


4月30日会后,有哪些后续动作?会达到预期效果吗?


现在正放假,我不是领导,没有去想这些问题。(其实我对“万物生长”还是有一点疑虑的)


我只是想到了开头提到的,那家机构新来的领导。如果是这样,新领导岂不是押对了宝?


假如后面地方政府债券发下去、银行类机构跟上去,岂不是正好给他非银机构接了盘?


也许,我要在心里,为该领导的预见性,悄悄地点个赞。


至少,领导对政策转向的预见是十分及时和高明的。


到底是领导啊,那就是一个字:高!


可惜,就是苦了那些放弃了春节休假的人了。


唉,苦啊。


不过,像我们搞信贷的人,不也一样吗?什么时候不苦呢?


每天要忙营销,写不完的报告,开不完的会,输不完的系统。好不容易营销来一个项目,遇到一个特立独行的评审,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问题,害得我们又得连夜补材料、改报告,,,


真是苦啊 ! 😄 :):) 呵呵

(撰写完成于5月2日,北京)


▲项目评审感悟 ▲行业研究心得 ▲贷款案例分析 …… 一个老信贷人的公益奉献,请点击文头标题下蓝字“信贷白话”关注本微信号,成为资深订阅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