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参与PPP产业基金的风险与对策

2015-07-02 博主原创 信贷白话

(远山新彩 摄影:陕西 刘芬)


▲银行信贷知识 ▲贷款案例分析

▲项目评审感悟 ▲行业研究心得

点击标题下蓝字“信贷白话”可关注本微信号。查看历史消息可看到更多精彩文章。


作者/信贷白话博主(微信号:xindaibh)


在北京,其实消息是很闭塞的。


就像站在岸边,你永远不知道水下的潜流涌动。


上一篇《骑上基金,跑马圈地!》,我主要谈了一个预测:基金可能是PPP的主要形式,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组建基金,以便将优质的PPP项目收入囊中。错过了基金,也将错过优质PPP项目的贷款业务机会。


我用了"跑马圈地"这个词。意指在全国层面或者至少在省域范围内,银行要赶快参与基金的组建,以便跑马圈地。


实际上,各地早已热流涌动,在中国经济触觉最灵敏的江浙沪、长三角,县上的PPP基金也已经搞得风生水起。


有一个浙江的微友就在朋友圈里问我:各地都在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省级大平台还好,县级产业基金如何把握?银行风险退出机制在哪?


说实话,这是一个新玩意儿,我没有实际解剖过一个PPP产业基金,没有发言权。不过,既然有这个需求,那么,我就根据掌握的一些情况谈点意见。


首先,应该注意下面这些风险:


1、"明股实债"的合规性风险。目前很多产业基金以债权或“明股实债”的形式来保证固定收益,这其实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财政部今年的57号文已明确表示"对于BT项目,财政部不予受理"。


2、政府承诺的效力风险。按照规范的做法,政府对于PPP项目的补贴付费义务,是要经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列入财政预算的。但对于基金的承诺,则未经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未明确列入财政预算。而且,有的承诺,比如土地补偿或低价供地等,还存在合规性风险。


3、投向风险。有不少产业投资基金,投向是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等非经营性项目,还款来源很多依赖土地出让的收入。这有两个风险:一是房地产市场风险,二是地方政府财力风险。


4、税务风险。这个涉及到对基金性质的认定。税务机关若认定基金为股权投资,则在到期回购时缴税,若认定为债权,则每年都要缴纳所得税。另外,如果基金所投资公司上市,基金退出时要按投资收益缴纳所得税,税务机关对投资成本是按照初始成本算还是按上市价格算,有不同口径。


5、混业经营风险。选择合适的主体和方式参与基金,避免混业经营的合规风险。注意表外业务与授信业务的风险隔离。


如何把握基金的投资机会?可能要考虑这几个问题:


1、在哪搞?就是哪里的地方政府参与发起的。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财政规范性、政府的经营能力、项目规划能力是有差异的。

当然,也要看是哪一级政府在搞。毫无疑问,省级政府发起的最好,

县级政府,要更多考虑基金的投向。最好参加由省级政府的基金做母基金的县级基金。


2、谁来搞?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建议有专业经验的行业龙头公司参与。因为银行和政府其实都缺乏专业经验。


3、搞什么?这个也跟选择PPP贷款项目一样。对于不同的项目类型,我们要关注基金的投向,他的收入来源。一般来说,省级基金可以做各类项目,县级基金优先考虑投入公用事业等需求和收入稳定,自身现金流能够覆盖还款的项目。


4、咋个搞?就是金融机构在基金中的次序问题。优先考虑那种政府在基金中做劣后级,银行做优先级的。以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和收益。


5、怎么退?就是要考虑基金的退出方式。常见退出方式有项目清算、股权回购/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应该根据项目特性选择相应的退出方式。如果是股权回购或者转让方式退出,要考虑回购方的长期的财务能力。如果是政府或平台公司作为回购方,这能够给项目增信,但根据42号文和57号文,政府的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有一定的合规性风险。


先写这些吧。我得特别感谢"信贷白话"的那些最基层最一线的关注者。正是有了你们的积极反馈,我才比"北京人"的触角敏感了一些。


("信贷白话"是一个老信贷人的公益奉献。发布两月,已获得3300位人士的关注支持。感谢!

长按以下二维码可关注本微信号:


长按以下二维码可加微信参与交流: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看到以前发布的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