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工程师的日记:灾后救援重建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群人、一项技术


“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有一群交通人虽未奔赴灾区一线,但依然在本次救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后方搭建灾区三维模型和灾情显示系统,持续为灾后救援、恢复、重建提供服务。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一位工程师将本次的救援工作记录了下来,还原了他们接到任务后的一段工作历程。现将他的日记摘录如下↓↓


你们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512地震,某一天的凌晨三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院出版室完成了最后一张地震后路线方案彩图的打印,随后立即送到了地震现场。 


我记得到那张彩图,1万的等高线,示意出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既有道路以及最后的路线方案——一条很粗的红线。  


第二天,技术人员拿着这样彩图,给国家领导人汇报,讨论,最后拍板。不知道有多少车,多少人,多少物质从这张图上的那一条线通过。 


通过这条线上的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他们的顺利通过,这一张简单的彩图决定了多少。 


 那一年,2008-2009。 


这一次,九寨沟,7级,20Km。


2017.08.08  


凌晨2点


接到厅紧急任务的,还有BIM中心。



早上9点,灾区三维模型正式投影在了厅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我能清楚的记得,所有人通宵以后双眼第一次明亮起来的眼神。 10点,汪洋厅长在现场与交通部远程连线,我们第一次通过模型,明确了厅长所在的准确位置。



公路局现场情况的描述,被完整的反应到了灾区模型上,所有未通路段的空间关系,终于明了——不再是几个桩号,几个地物或者说是一段文字描述——不再是一个二维的信息。



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所有的地质灾害陆陆续续地反应到模型中去……接近40个公路地质灾害,第一次被赋予了空间的联系。



2017年8月11日晚上8点,测绘局1万dem、某空军航拍影像、国家高分二号卫星震后影像几乎同时传递到了BIM中心。 2017年8月12号晚上8点,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九寨沟地震灾情显示系统正式完成!





而这样一个系统,一个平台,一个成果,将会持久的,连续的为整个灾区的救援、恢复、重建服务。



那些被撤离的人们,正在抢通的人们,正在重建的人们,以及未来再进九寨沟旅游的人们,可能不会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技术,一群人,不断坚持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1323vftxg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去九寨沟的路还在加宽完善, 我们这群人的路,也会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着 ,不会回头。


“请相信,每一步,都会让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