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藏第一隧”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今日贯通!15分钟即可穿越二郎山



今日上午,随着一声爆破声响,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右洞仅剩的数米岩体被打通,从而实现双向贯通。经过5年多建设的“川藏第一隧”,将让天堑二郎山的通行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且避免了多雾、冰冻、降雪等危险。


二郎山隧道贯通瞬间(央视直播截图)


雅康高速二郎山特长隧道是通往藏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穿越二郎山,连接雅安市天全县和甘孜州泸定县,是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被誉为“川藏第一隧”,是雅康高速全线“一桥一隧”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


这条隧道特点多



1.二郎山特长隧道全长13459米,是全国通车及在建第4长公路隧道,先期于2012年开工建设。


2.全国公路隧道首次单掌子面独头掘进长度达到7333.6米


3.世界首次采用斜井从主洞反向施工的特长隧道,有效的保护了二郎山生态环境,保护了二郎山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


4.位于8度高烈度地震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灾害多,隧址穿越13条区域性断裂带,存在断层破碎带、岩爆、大变形、高压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灾害。


5.施工过程中,埋深将近400米时,遇到中等——强烈岩爆,全国罕见。


6.全国首次设计有抗震扩大段的隧道,为四川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预留抗震变形及补强空间,有效保证隧道有效建筑限界。


7.隧道设计异形断面复杂、支洞众多、多处设计有紧急停车带、抗震扩大段、交通转换带、喇叭形联络通道,地下风机房及水力发电室共设计主通道1条、联络通道16条、总长1100米,施工安全风险极大


这条隧道修建难度大



全长13.4公里的二郎山隧道是全省贯通第二长高速公路隧道。隧址处于板块交界地带,穿越13条区域性断裂带,因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被称作“地质博物馆”。低瓦斯、岩爆、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那么,这条隧道的修建到底有多难?我们又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难在哪? 


二郎山隧道长13.4公里,为目前四川已贯通的最长公路隧道。


一是地形复杂。二郎山是青衣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隧道最大埋深超过1500米,为深切高山峡谷区。


二是地质复杂。隧道位于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川滇断裂三条活动性断裂组成的“Y“字形构造体系交汇部位,隧道穿越12条断裂、11套地层、12种岩性,为“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压涌突水”隧道。


三是气候条件独特。二郎山两端气候差异非常明显,是著名的“川西雨屏”。雅安端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雨量约为2000mm,康定端属亚热带季风干热气候。年降雨约660mm。


四是环境条件敏感。隧道下穿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区南缘对隧道选线存在很大限制,施工环保要求高。


 克服哪些难点?创新亮点在哪里? 


根据二郎山隧道面临的工程难度,围绕“安全、绿色、节能”的建设理念,设计成功解决了隧道抗震、高地应力、地下水环境保护等技术难题:


一是首次创造性提出了利用隧道斜井高差大引水发电的新举措,解决了超特长公路隧道运营用电成本高的难题。


二是充分利用二郎山隧道两端气候气象不同形成的气压差设置自然风道,利用自然风辅助通风节能。


三是设置两处四车道大断面洞内景观带及交通转换通道,提高隧道防灾救援能力,有效缓解司乘人员的视觉疲劳和心理压抑感,实现“长隧短运”,提高了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四是首次采用超预期抗震设计理念与思路,穿越区域活动性断裂内,隧道断面整体扩大40cm,为震后加固预留空间,并保证加固后不降低隧道的服务水平。


五是康定端斜井采用反打技术,避免了在外围保护区修建临时便道工程,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同时减小了工程规模,节约工程造价。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