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这些交通项目斩获省科学技术奖励!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2021-07-09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省科技进步奖,

就是展示科研新动向、

变革新方向的风向标。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积极建设科技强省。



日前,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省政府作出《关于2017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我厅有以下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大跨桥梁风振计算理论、试验方法及控制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钢管混凝土桥梁的抗震性能与防灾技术研究”


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高海拔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长江上游地区特大跨钢箱梁悬索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高烈度地震峡谷区公路松散体边坡稳定性快速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

“大断面岩溶富水特长公路桥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具体情况如下



大跨桥梁风振计算理论、试验方法及控制技术


该项目厅公路设计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课题以及省部级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题的支持下,针对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一是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的桥梁边界层风洞,创新了一系列风洞试验技术;


二是建立了高精度桥梁气动力模型和风振分析方法,发展和完善了桥梁抗风计算理论;


三是提出了大跨桥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和系统性的风振控制技术。


项目研究成果为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试验平台、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支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钢管混凝土桥梁的抗震性能与防灾技术研究


该项目由四川交职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在技术瓶颈与抗震设计技术需求双重牵引下,以1项国家、4项省部级项目为支撑,开展了“钢管混凝土桥梁抗震性能及防灾技术”研究,历经近10年科技攻关与工程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一是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单柱墩保持力的套箍约束系数和墩桩节点安全抗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二是提出钢管混凝土主拱横撑与吊索、桁式桥墩总体与细节匹配,组合桥墩节段与连接抗震合理构造;


三是提出钢管混凝土桥墩高度、主梁跨度与适用桥墩形式的匹配原则。


该项目创造性地从材料、结构、体系三维度对钢管混凝土桥梁的抗震性能和防灾技术展开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基于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工程实践,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桥梁抗震延性计算方法与判定标准,提出了防震抗灾新结构,开发了抗震新体系,完善了其抗震计算理论和防灾技术,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


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支撑制订国家标准2部、地方标准1部、技术指南2册,发表论文30余篇(EI检索7篇)


支撑了主跨530米四川合江长江一桥、主跨280米广西钦江大桥、主跨200米越南海防市防城港大桥、墩高195米凉山金阳河大桥、主跨98米贵州同心村大桥、主跨100米泸定南门关大桥等桥梁建设,取得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高海拔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高海拔复杂地质地区修建隧道主要面临着隧道冻害、隧道通风、隧道施工技术、公路隧道抗减震技术等问题。


该项目依托雀儿山隧道、黄草坪隧道工程,开展防冻技术、通风技术、施工技术、抗震技术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一是提出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冻害分级和划分标准;


二是提出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冻害设防等级及防冻技术;


三是提出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四是建立地震区公路隧道抗震结构模式。获得专利4项。


利用高海拔地区抗防冻研究成果,为厅公路设计院院设计的省道303线巴郎山隧道X120线(川黄公路)雪山梁隧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课题研究成果提出的隧道地震塌方处理措施和衬砌破坏修复方案,为后来都汶公路隧道的5.12灾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烈度地震峡谷区公路松散体边坡稳定性快速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


高烈度地震峡谷区高速公路沿狭窄河谷布线,桥梁、路基等不可避免地布设在高陡边坡下方或松散体上。松散体边坡极易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落石等灾害,对公路设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该项目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峡谷区公路松散体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研发了快速评价高烈度地震峡谷区公路松散体边坡稳定等级的分级系统,提出了松散体边坡的防治对策。


获得1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项软件著作权。项目成果在雅康高速公路、国道351、国道318、云南沾会高速公路、云南石红高速公路、汶马高速公路等多个工程中推广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累积推广应用工程35.6亿元,累积创造(节约)利润5.57亿元,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长江上游地区特大跨(820米)钢箱梁悬索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该项目依托南溪长江大桥开展研发工作,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是通过隧道式预应力锚碇设计和模型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解决了在软质泥岩中修建隧道锚的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于山区悬索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通过重力锚深基坑开挖支护研究,解决了山区开挖超大深基坑、修建重力锚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类似工程经验的空白;


二是通过山区钢箱梁合理形式研究,采用直腹板外挂风嘴的非扁平钢箱结构及桁架式横隔板技术两项技术使大桥的钢箱梁用钢量降至每平方408公斤,远低于目前国内悬索桥钢箱梁每平方米450-500公斤的用钢量,共计节省用钢量约1500吨,对颤振检验风速要求不高的内陆山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提出的跨缆吊机结合台阶式矮栈桥主梁纵移安装工法,解决了枯水期350米岸上钢箱梁节段的安装,对其它山区悬索桥岸上主梁安装具有借鉴意义;


三是通过步履式液压缆载吊机系统研究,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全桥钢箱梁的架设,钢箱梁安装完全满足相关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目前该桥步履式液压提升缆载吊机已应用到多个同类项目中。


再次祝贺这些项目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