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雀儿山一年后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甘孜公路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2021-03-22


康定大河沟养护站内,一个个橘色的身影围成一团,刘孝刚低着头坐在中间,似乎正在翻看着什么。



将镜头推近,出现在镜头里的是一本厚厚的相册。



一张照片承载着一段往事:雀儿山三道班、四道班、五道班、六道班,先进集体、十佳养路道班、模范职工小家……


▲几个道班的合照



▲满满的荣誉


一张张照片,一项项荣誉,仿佛将刘孝刚重新拉回了那个海拔4889米的驻地,那座山鹰也飞不过的“生命禁区”——雀儿山。


60多年前,第一批雀儿山公路人扎根于此,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公路人在这里坚守,只为这2000多公里天路最高点上的安全与畅通。



最后一批雀儿山五道班的职工中,在五道班里待得长的有十几年,短的也有好几年。


刘孝刚在五道班也工作了13年之久。到如今算算时间,离开那里,已经快一年了……




去年的9月26日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

——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


这一天

央媒省媒

无数媒体将目光聚集于此



这一天

在中国交通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

甘孜州德格县

甚至是整个西藏昌都地区的居民们

都等了太久太久



这一天之后

那些曾经驻守在雀儿山的公路人

永远地离开这里

奔赴新的岗位


杨旭明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大河沟养护站


杨厚刚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万前军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大河沟养护站


刘珠林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大河沟养护站


刘孝刚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大河沟养护站


郑良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方永胜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刘吉春


▷2017年雀儿山四道班◁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杨朝祥


▷2017年雀儿山四道班◁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根秋达吉


▷2017年雀儿山四道班◁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赖志明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

▷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曾双全


▷2017年雀儿山五道班

▷2018年康定折多塘养护站


莫少伟、黎兴玉夫妇


▷2017年雀儿山四道班◁2018年康定大河沟养护站


从土路到油路,从气候变化无常到四季分明,从缺氧到能够尽情地呼吸……他们离开了雀儿山,他们来到了新的大家庭。


▲康定公路分局折多塘养护站


▲康定公路分局大河沟养护站


比起在雀儿山的日子,在新的岗位生产生活条件好了太多。


▲从冰天雪地的雀儿山


▲到环境宜人的新岗位


过惯了离家远、回家难、打电话没信号、喝水要去十几公里以外的日子,到了新环境的原雀儿山公路人显得格外开心。


比起雀儿山无水无电无信号,这里是样样都有了。

——杨厚刚




我们感觉很高兴,这儿气候也好,离家也近……

——杨旭明




在雀儿山上,缺氧缺菜。但来到了折多塘,我们经常可以买到我们喜欢吃的东西。

——曾双全


当然,新环境下的养护工作并不是毫无困难。


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养护站,就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比之前更大的车流量,更加繁重的护路任务。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应对工作内容的变化。


雀儿山主要护的是“土路”,而新环境主要护的是“油路”。这对于护惯“土路”的雀儿山公路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然而,雀儿山的公路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养油路的经验我们还要向这边的老职工们多多学习!


面临着不熟悉的工作内容,原雀儿山五道班的杨旭明干劲十足!



六十多年四千多米高原山上的坚守

已经画上了句点

六十多年的风一程雪一程

也已经宣告落幕

尽管在雀儿山的日子已经远去

可是“吃苦耐劳”的雀儿山精神

早已刻进他们的血肉中

不会忘记

也不会消失




康定大河沟养护站内,刘孝刚仍然专注地翻着照片。忽然看到某张特别的照片时,他就会给同站的职工们讲述一段尘封的雀儿山往事,这其中有辛酸有不舍也有难忘。


不过面对新的未来,他和所有的雀儿山公路人一样,充满着期待。



 戳视频,听听他们怎么说 


“‘任务’已经完成了”……成都太婆每晚坐91路,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挖掘机玩投篮 寻找最牛交通筑养“操作工”

古诗词中的蜀道魅力

“卤水点豆腐”“保暖内衣+长衣袖”……海子山隧道的设计手法挺特别!


来源:甘孜公路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