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门口的路,让凉山“茅坡”变身“四季花果山”


初夏时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附近的樟木箐镇丘陵村,在燥热中迎来一场通透的雨水,连山成片的蓝莓树喝了个饱。枝头绿叶下,挂着水滴的蓝莓果实相互簇拥,好不诱人。“等雨停了,游客就来了。”望着这片果园,丘陵村党支部书记周立军很是期待。



丘陵村地处二半山区,距离西昌城区约25公里,自然条件在凉山算不上最差,但贫瘠的土地也长不出多少值钱的作物。“以前路不通、水没有、茅草遍山,人们住茅草房、穿茅草衣,别人都把这里叫‘茅坡’。”丘陵村98岁的代稀文老人回忆说。


二十世纪80年代,丘陵村刚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的时候,就有村民搞水果种植,尤其是樱桃树。但由于当时道路状况不好,娇气的樱桃果实很难卖出去,外面的人也很少进得来。



要致富、先修路,丘陵村的老百姓对此深有体会。“最早是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修了一条窄窄的通到村小学的毛坯路,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投钱,道路逐渐硬化。”周立军跺了跺脚下的水泥路感叹,“不管天晴下雨,通村入户都非常方便,关键是发展产业有了条件!”



曹兴美的婆家是村里最早种水果和开农家乐的人家之一。“原来是把樱桃背到城里售卖,路途远又卖不上价。后来路变好了,城里人开车来采摘,我们管吃管喝,生意就慢慢做起来了。”曹兴美说,听说以前没人愿意嫁“茅坡”,但自己嫁进来就赶上了好日子。


有人尝到甜头,更多人行动起来。“家家户户学技术种水果、开农家乐,研究做菜品、搞服务,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周立军介绍,目前村里仅樱桃种植面积就达到6500亩,农家乐开了近120家。



每年4月份的樱桃节是丘陵村最热闹的时候,一天的车流量超过2000辆。“我们平均每天要接待20桌客人,自己根本忙不过来,要请好几个人帮忙才行。”曹兴美说,20多天的时间,收入能有十几万元。



但是,百姓增收仅靠一年一季的樱桃还不够。为了“月月有果摘、季季有景赏”,在政府引导下,近年来蓝莓、脆蜜桃、猕猴桃、枇杷、李子、杏子等水果在当地试种成功并逐步推开,如今,丘陵村水果种植面积过万亩,从过去的“茅坡”变成了“四季花果山”。


“现在村里主干道已经从3.5米拓宽到6米,沥青路有13公里,全村成网的硬化路总共不低于40公里,真正是路畅业兴!”周立军说,依托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村里规划建设的“茅坡樱红”景区名列西昌“乡村十八景”之首,成为老百姓的增收支柱。


腰包鼓了,精神文明也齐头并进。丘陵村党支部创新实行“乡村八榜”树立文明新风,组建“志愿服务宣讲团”,利用党建月会、农民夜校、村民坝坝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身边的故事和典型,传播正能量。



去年,丘陵村村史馆正式开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子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最近20年的巨变。村民们纷纷捐献陈列物品,杆秤、马灯、犁耙、布伞……一个个老物件见证了几代人不服穷、求发展的奋斗史。


今年,丘陵村的樱桃节已经办到第十三届,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还是吸引了八方来客,所有果实销售一空。周立军说:“樱桃过后蓝莓和杏子就成熟了,相信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厅召开2020年第18次党组会议 罗佳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我厅再获先进!“四川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上榜!

新华社聚焦四川金阳:打通悬崖绝壁路

泸州江阳“金通工程”,让人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

来源:新华社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