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穿绝壁,扶出彝家新生活



金阳县木府乡岩头村位于半山之腰的悬崖绝壁中,背靠大山,下临深谷,因其位于“岩之上”以地势险要而得名。


过去,岩头村是一个地域偏僻、交通闭塞、群众居住环境恶劣的典型的彝族聚居村,交通、区位、资源、资金、观念样样落后。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农业生产以种植青花椒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小家禽为主。


通过脱贫攻坚,如今的岩头村,贫困发生率已降为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安装了公路防护栏,改建了入户路,安装了路灯,更换了引水管道,修建了排污管道、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



从金沙江边公路与通往派来镇的公路分路口,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一路走去,盘山公路两边除了树叶泛黄的密林,就是果实成熟而变红了的红青花椒林。


“这条路,刚修好时,没有防护栏,很多开车师傅走这条路,都是提心吊胆的,现在好了,安装上波形防护栏,感觉安全多了!”走完一段崎岖的山路,就来到当地人称为“老虎嘴”的地方,车辆开始行走在悬崖上,开车师傅如是说。


“老虎嘴”曾是村民出行的“拦路虎”,村民出行只有绕道1000米且在密林中穿行。如今,公路修通了,通过“老虎嘴”的这段挂壁公路,就是脱贫攻坚凿山开路的见证,令人不禁感叹:一路穿绝壁,天堑变通途



车子小心翼翼地在悬崖上驱车几公里,就来到了一个垭口,就能看到岩头村了。


只见岩头村就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村子下方就是悬崖,整个村子像似悬挂在悬崖绝壁之上,看了令人生畏,可以想像没有通公路时当地村民们遭受的道路交通不便之苦。


“开始修进村硬化路时,群众就从这条路上获利了。”来到村上,村支部书记尔古友左乐呵呵地说,修建硬化通村公路13.6公里,还在村子里安装了30盏路灯,从根本上改善了交通状况,解决了乡内道路的通达、通畅问题,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用品和农产品的流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通村硬化路工程施工中,吸收了数百名当地劳动力,他们在公路上打工挣到了钱,增加了收入。


说起交通,过去,岩头村山高路陡,地势险峻,没有公路,只有村民走出来的隐约可见的山间小路。因为不通公路,农产品卖不出去,生产生活必须品运不进来;因为不通公路,卖头肥猪还得请人往山下抬,群众生病了,得不到及时救治被延误。群众饱受交通不便之苦,村民们过着“出门靠双腿、运输靠人背马驮”“爬石壁、钻树林、穿山谷”的苦难日子。


“过去没有公路时,生活物资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曾有马匹坠下悬崖,也有人不小心坠入悬崖的,那时候的日子,不是人过的日子呢。”来到村民勒古牛且家,他家院坝停着一辆摩托车,他说,通过党和政府的扶持,修好了进村水泥路,现在,村民们出行通畅了,部分村民还买了摩托车、小货车,村民们依托公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或跑运输,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民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高。


驻村第一书记李时君是岩头村脱贫攻坚的践行者,又是岩头村巨变的见证者,他无不感慨地说:“有了这条通村硬化路,群众受益确实很大,通村水泥硬化路修好后,村里的彝家新寨建设所有建房材料,都是靠各种运输车子拉来的,现在,各家各户的青花椒、玉米、四季豆等农产品一出产,就能通过车子拉出去卖,太方便了。”


“共产党瓦吉瓦,精准扶贫政策瓦吉瓦,党和政府为我们修好了致富路,让我们实现了几十年来的致富梦!”现年60多岁的村民石以木哈伙感受到了便利交通带来的实惠,兴奋地说,通村公路通畅通达后,解决了农产品难运、难销、损耗大、价格低等问题。


川渝联手,开启交通运输“跨界+联合”执法新模式

一分钟,在甘孜公路能做什么?

厅召开“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老领导座谈会,罗佳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交通运输部调研省铁投集团车路协同工作推进情况

来源:凉山日报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