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买对了吗?
买一送一,第二杯半价,定金尾款…
各种各样的宣传语
总是让你冲动下单
各式各样的新词汇
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伴随着它而来的
还有各种“消费陷阱”
要如何防止误入“陷阱”
成为满级玩家呢?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小柚子给UPCers准备了一份攻略
你们可要接好啦!
免费开通会员
“免费开通会员”“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限时6元尊享钻石会员”这些宣传语是不是很耳熟?部分APP“自动续费”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变成“超级VIP”,钱包就悄悄瘪了下去。
“柚”来支招
快来检查一下你有没有被“自动续费”
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我的】—【支付】 — 右上角的【···】 — 【自动扣款】,检查和选择要关闭的扣款项目。
支付宝:打开支付宝,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自动扣款】,检查和选择要关闭的扣款项目。
假冒伪劣产品
冬奥会带来的“一墩一融”效应还未消散。面对“一墩难求”的现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假冒的周边产品。
“柚”来支招
拨打12315等热线向市场监管、消协等部门投诉,也可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举报。
UPCers应谨慎选择微商等渠道购买商品,线上购物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渠道,同时确认所购商品的信息,并注意查看商品标识、标签和质检证明。
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看到的要贵出许多的现象。当你习惯长期用同一款外卖软件消费购买同一款商品,是否会无意间发现,身边小伙伴的这款软件上显示的价格要比你的低得多?
“柚”来支招
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平台有套路,咱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如果用了一个app比较久的话,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把app先删除,然后再重新安装。这样就可能会触发平台那边的客户流失预警,让平台觉得你是马上就要流失的用户,这样平台就会尽力来挽留你,给予你新人一样的优惠待遇。
多方比较。比如在网购买东西时,在某平台看到一个价格,可以去另外几个平台,搜索同样的商品看看价格。
和身边的人做比较,看看他们手机上显示的价格有没有更低。
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在网购生活中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某些商家为了直播吸引流量,会在一些平台投放一些广告,但是实际上价格不一样,比宣传高出来好多。其实,在日常购物中,如果小心留意支付记录、购物小票,你也会有不少“意外”的发现。
“柚”来支招
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可以找消费者协会调解,可以向行政部门申诉,可以申请机构仲裁,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这五种方法任选其一即可~
预付式消费陷阱
刚办完卡,商家就跑路了,类似这种行业乱象,有办法根治吗?
当前,水卡是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的重要物品之一,很多商家也借此寻找到商机。“充100用一学期”这样的噱头是否也吸引到你了呢?然而,在预付卡经营活动中,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其维权艰难。
“柚”来支招
在选择预付式消费前,务必认真关注以下几点:
办卡前,要务必查验经营主体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信用记录是否良好。
按照自身需求理性办卡。选择周期较短、金额较小的预付卡,切不可贪图高折扣而忽略潜在的风险。
保留好单据、合同、发票等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及时维权,可拨打政府服务便民热线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对于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涉及诈骗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买一送一/第二杯半价
“第二杯半价”“第二只半价”“第二件半价”“加1元多一件”等,几乎在任何地方的餐饮店都能看到。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占便宜”的事,完全可以受用,还乐意买单。但是,经典的“第二杯半价”,往往是个消费陷阱。
“柚”来支招
首先,要找出这个商品一般电商价,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第二杯半价”其实只是个75折而已,要仔细考虑75折对自己来说是否很划算;如果是平常消耗很慢,或者根本不会使用的产品,千万不要因为“第二杯半价而去购买”。
霸王条款
“特价商品,概不退换”
“未在规定时期内支付尾款,预付定金不予退还”
“本店铺拥有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买一赠一,对赠品不实行三包”
“先签收后验货”
“验货可以,得现交开箱费”
“易损易腐货物在途中损坏、腐烂,本公司概不赔偿”
“超过30天不提货者,本公司有权自行处理”
“包装未损坏、箱内货物损坏与本公司无关”
“货损在总价值的3%以内属正常的损耗,损失自责”
“柚”来支招
①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指出“霸王条款”的不合理之处,相互沟通,争取双方达成合意。
②若经营者拒不承认“霸王条款”,或者明确拒绝取消“霸王条款”,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消协出门调解。
③因“霸王条款”给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的,消费者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举报投诉,依法对经营者处以行政处罚;或者依法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讨回公道,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作为消费者
UPCers千万不要害怕维权
利用好法律这个武器
在法治的框架内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护消费者权益
不只在“3·15”!
往期推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编辑 | 陈 骞 张梦瑶
责任编辑 | 梁 珂 徐艺甜审核 | 姜士绅 张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