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增长遭遇“天花板” 财险行业业务重心逐渐转移
在车险业务增长遭遇“天花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正在积极地探索拓展非车险业务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财险行业由车险独挑大梁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非车险业务逐渐成为拉动财险行业保费增长的新引擎。随着自身发展潜力愈发为谋求转型的财险公司所看重,非车险业务有望在今年迎来新一轮爆发。
非车险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银保监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达13016亿元,其中车险原保费收入8188亿元,占比62.9%。保费收入规模紧随其后的业务险种分别为保证保险、健康险、责任保险和农业保险,上述4大非车险险种在财险公司保费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6.5%、6.5%、5.8%和5.2%。
非车险与车险迥异的发展势头在上市险企所公布的保费收入数据中有着更为清晰的体现。以中国平安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平安产险车险业务保费收入1943亿元,同比增速为6.9%。而在去年12个月中,平安产险的非车险与意健险业务分别实现保费收入637亿元和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和35.8%。
非车险业务相较于车险的强势增速,在另外两家上市财险公司身上也能够得到印证。2019年,太保产险车险和非车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932亿元和4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32.0%。人保财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比为60.9%,较2018年底的66.6%下降明显。
两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财险公司于今年1月发布的业绩预告,同样透露出行业正在加快业务结构转型。永诚保险在公告中表示,2019年预计其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7500万元至11000万元间,同上一年度相比扭亏为盈。众诚保险也在所发布的公告中透露,2019年,其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000万元至6000万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379%至858%。
上述两家中小财险公司在谈到业绩变化原因时均提及业务结构上的变化。众诚保险表示,其深挖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推动与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着重改善业务结构,延保、责任险等产品均取得显著成绩,超额完成保费目标。永诚保险也明确提出,在过去一年中提升非车业务占比,效益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财险公司面临车险“焦虑”
相比于非车险业务保费增速居高不下,车险业务增长放缓带来的市场焦虑也是使财险公司纷纷加快“换挡”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承受了较大压力。其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3.3个和5.4个百分点。新车销量低迷也是导致车险业务增速渐趋疲软的原因之一。
而在竞争激烈、马太效应显著的车险市场中普遍承保亏损,也是众多中小险企意欲离开车险市场或是降低车险业务比重的动机所在。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车险业务仅实现10.53亿元承保利润,同比大幅减少63.3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5.75%,承保利润率仅为0.14%,仅少数公司实现车险业务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车险市场在今年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此前表示:“尽管我们的监管力度比较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定价、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数据失真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加快车险改革已经是摆在银保监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据黄洪透露,银保监会正在制定车险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银保监会将在今年适当时机正式实施车险综合改革。
三次商车费改进一步推广的脚步渐近,车均费率无疑也将随之进一步下降,再加上仍显低迷的新车销量,车险市场规模增长可谓面临不小压力。由此不难预期,焦虑之下的财险公司将会有更强烈的意愿去拓展非车险业务。
发展非车险业务门槛并不低
可喜的是,财险公司发展非车险业务正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包”。
春节前夕,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就有多处涉及非车险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例如,《意见》提出,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教育、育幼、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商业保险,包括面向旅游、体育等特定场所和设施的公众责任保险、财产损失保险,以及针对婴幼儿托育、家政服务、体育运动等特定人群的责任保险、人身保险等,开发专属保险产品,优化业务流程,改进保险服务,加大保障力度。同时,《意见》还提出,学校举办者应按规定购买校方责任险,鼓励婴幼儿托育机构积极投保校方责任险。鼓励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多运用商业保险机制,提高公众风险分散转移能力,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
但对于内外因素齐备的财险公司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进入非车险领域的门槛着实不低,还需要保险公司在推动业务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史带财险拟任CEO周昊明近期表示,中小公司进入非车险领域会面临困难,不一定会立刻得到客户的接受。因此,很多初涉非车险领域的中小企业都是做一些零散的分入,而不是开发一些直接保险的业务。
补充和提升资本实力也是有意于此的险企所要做的功课之一。记者注意到,华北一家财险公司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发展非车险业务后,已于近期启动了增资项目,该公司表示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发展非车险业务。
风险管理能力则是对险企的更大考验。有上市险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经营方向从车险转向非车险的环境变化背景下,风险管理是考验财产险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财险公司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难题并不在销售端,而是来自于后端的风险转移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非车险业务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保险公司在开展非车险业务时,不能只看重保费增长,而去做一些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匹配的业务。如果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保险公司需要审慎地开展非车险业务。”(和讯,来源:金融时报)
#线上课堂#
#推荐阅读#
#书籍期刊#
行业报告/法律及合规/诉讼及纠纷/健康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行业保险
#同业交流#
#免责声明#
历险记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共享保险行业相关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代表历险记立场,历险记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刊发或转载的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历险记无关。如涉及相关问题,请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相关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