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图录】下
前言
请转发,再收藏
25.铁角蕨科→41.水龙骨科
按照多识植物百科,World Fern List,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上的最新修订,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86个属。本文收录了所有属的简略描述,及141个属的图片。
使用方法
1.加载全文。
(这篇整理了1个半月,请耐心等待2分钟。)
2.排列方式
按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科→系统发育,属→拉丁学名字母顺序)
3.排列名称
科:中文名,属:中文名+拉丁学名
(拉丁学名参照多识植物百科)
25
铁角蕨科
01 铁角蕨属
Asplenium
石生或附生,根状茎直立或短横走,稀长横走,密被鳞片,中小型,单叶或一至三回羽裂,孢子囊群通常线形或近椭圆形;
02 膜叶铁角蕨属
Hymenasplenium
石生或附生,根状茎长横走,仅顶端被鳞片,通常一回羽裂,稀单叶,孢子囊群线形或近椭圆形;
26
岩蕨科
01 二羽岩蕨属
Physematium
二回羽状深裂,叶片被毛或腺体,孢子囊群球形或叶缘反折为膜状假盖,流苏状;
02 岩蕨属
Woodsia
一至二回羽状分裂,孢子囊杯状,若边缘有流苏状睫毛,则叶柄具明显关节,若为叶背有卷发状长毛,或无盖,则无关节;
27
球子蕨科
01 荚果蕨属
Matteuccia
不育叶二回深羽裂,基部叶明显变狭,能育叶线形,两侧强度反卷呈念珠状的荚果状;
02 球子蕨属
Onoclea
不育叶一回羽状,羽片披针形,边缘波状浅裂,能育叶线形,孢子囊群外被反卷的羽片,呈串珠状;
03 东方荚果蕨属
Pentarhizidium
不育叶二回深羽裂,基部叶不变狭或略变狭,能育叶两侧强度反卷呈平直的荚果状;
28
乌毛蕨科
01 乌木蕨属
Blechnidium
附生,小型,一回深羽裂,叶脉沿主脉两侧各有1-3行多角形网眼,囊群盖线形,沿主脉两侧各一条,叶厚纸质至革质;
02 乌毛蕨属
Blechnopsis
一回羽状,羽片披针状,革质,幼叶鲜红色,孢子囊群及盖线形,着生于靠近主脉两侧一条不明显的纵脉上;
03 苏铁蕨属
Brainea
一回羽状,叶脉明显沿主脉各形成一行三角形或多角形网眼,其余小脉分离或分叉,达叶边,叶革质,孢子囊群无盖;
04 荚囊蕨属
Cleistoblechnum
石生,中小型,叶片革质,一回羽状,篦齿状排列,叶幼时鲜红色,孢子囊群线形,沿主脉各一行,囊群盖紧包囊群,着生于叶缘和主脉间的囊托上;
05 扫把蕨属
Diploblechnum
根状茎在地面上形成细圆柱形的直立主轴,二回羽状,叶草质,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边生,干膜质;
06 狮子头属
Spicantopsis
土生,叶纸质,阔披针形,一回羽裂,孢子囊群线形,囊盖紧包;
07 光叶藤蕨属
Stenochlaena
高大攀缘植物,通常奇数羽状,羽片多数,侧生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顶生的不具关节,不育叶宽,披针形,光滑革质或坚纸质,能育叶狭线形,稍反卷,孢子囊布满羽片下面;
08 狗脊属
Woodwardia
单叶,一回至二回深羽裂,叶脉部分网状,孢子囊群粗线形或椭圆形,成单行并行于主脉两侧,着生于靠近于主脉的网眼的外侧小脉上,并多少陷入叶肉中,囊群盖同形;
29
蹄盖蕨科
01 安蕨属
Anisocampium
一回至三回羽状,有时下部小脉组合成网眼,孢子囊圆形或线形;
02 蹄盖蕨属
Athyrium
叶柄基部有鳞片,上部较光滑,一至三回羽状,孢子囊群圆形,圆肾形,马蹄形;
03 角蕨属
Cornopteris
一回羽状分裂至二回羽状,叶轴和各回羽轴上面有阔纵深沟,两侧有隆起的狭边,相交处有一肉质角状扁粗刺,孢子囊群短线形,椭圆形或圆形,背生于小脉上,无囊群盖;
04 对囊蕨属
Deparia
土生,一回或二回羽状,羽片互生,孢子囊近圆形或长柱形,叶轴等多被卷曲的多细胞毛,叶轴及小叶轴上面均有纵沟,彼此不相通;
05 双盖蕨属
Diplazium
一回至三回羽状,多二回羽状,深裂或浅裂,孢子囊群线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叶柄不肿大且无气生根;
30
金星蕨科
01 算盘蕨属
Abacopteris
一回羽状,被针状毛,叶脉新月形或毛蕨形,孢子囊群生小脉上,排列整齐
备注:【新月蕨属】被拆分成
【算盘蕨属】
【钩毛新月蕨属】
【红新月蕨属】
02 金星蕨属
Amauropelta
叶柄禾杆色,二回羽状深裂,叶草质,下面有时被橙黄色或红紫色腺体,囊群盖圆肾形;
备注:拉丁属名根据最新修订
03 硫腺蕨属
Amblovenatum
二回羽状深裂,叶脉被较多硫磺色腺体;
备注:海南金星蕨 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应该为此属。
04 星毛蕨属
Ampelopteris
生河滩,蔓状,一回羽状,叶轴上有不定芽,孢子囊群圆形,无盖;
05 新月小毛蕨属
xChrinephrium
备注:岛生新月蕨 Pronephrium insularis 现在主要处理为 xChrinephrium ×insulare
06 小毛蕨属
Christella
中小型,二回羽裂,叶两面至少沿叶轴,羽轴,叶脉有针状毛,常有腺体,孢子囊圆肾形,囊群盖上有短刚毛或者柔毛;
备注:【毛蕨属】被拆分为
【小毛蕨属】
【毛蕨属】
【大毛蕨属】
另有一种被归入【算盘蕨属】
07 栗金星蕨属
Coryphopteris
二回羽裂,叶柄栗红色,孢子囊群圆形或圆肾形;
08 钩毛蕨属
Cyclogramma
二回羽状深裂,羽片着生处下面叶轴有褐色疣状气囊体,叶柄及叶轴及叶两面被针状或钩状毛,囊群无盖;
09 毛蕨属
Cyclosorus
生河滩沟渠,叶革质,二回羽裂,孢子囊群圆形;
备注:毛蕨属国内目前仅一种。
10 方秆蕨属
Glaphyropteridopsis
二回羽状深裂,羽片多对,叶轴下面方形且扁平,孢子囊群圆形,分布于裂片主脉两侧且汇合成线形;
11 钩毛新月蕨属
Grypothrix
一回羽状,稍微三出或单叶,被钩状毛,叶脉为新月形,即小脉在侧脉间连接成斜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布满或排列成行;
12 茯蕨属
Leptogramma
一回羽状至二回羽裂,叶脉连结成三角状或四角状网眼,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着生于侧脉上或叶脉顶端稍下处;
13 针毛蕨属
Macrothelypteris
中等到大型,三至四回羽裂,沿羽轴有灰白色针状毛,无囊群盖或极小且早落,孢子囊群椭圆状肾形;
备注:据观察,叶轴背面毛稀疏的针毛蕨本种较少见,更常见的是变种雅致针毛蕨。
14 红新月蕨属
Menisciopsis
一回羽状,叶脉为新月形,孢子囊圆形,无明显的盖,排列成行,叶干后绿色或微紫红色;
15 龙津蕨属
Mesopteris
土生大型蕨类,植株全体无毛,叶柄粗壮近四棱形,奇数羽状半裂,顶部羽片与基部同大同形,孢子囊圆形,无盖,在羽轴两侧往往排成不规律的2-5行;
16 凸轴蕨属
Metathelypteris
二至三回羽状,叶轴圆柱形,遍体被单细胞针状毛,孢子囊群圆肾形;
17 假鳞毛蕨属
Oreopteris
叶柄密被棕色披针状鳞片,二回羽状羽裂,基部叶呈三角状耳形,孢子囊群圆肾形,边缘往往具腺体;
18 卵果蕨属
Phegopteris
二回羽裂,羽片与羽轴以狭翅相连,叶两面多少被灰色针状毛,孢子囊群卵圆形,无盖;
19 假毛蕨属
Pseudocyclosorus
二回羽裂,下部羽片通常缩成耳状,蝶形或瘤状,叶轴在羽片着生处下面通常有一个褐色瘤状气囊体,囊群盖圆肾形;
20 紫柄蕨属
Pseudophegopteris
植株通常高大,叶柄栗红色,少为禾杆色,小脉不达叶边,一回羽裂至二回羽裂,孢子囊群近圆形,无盖;
21 大毛蕨属
Reholttumia
大型,二回羽裂,基部狭缩;
22 圆腺蕨属
Sphaerostephanos
二回羽裂,叶片长80-150cm,下部羽片缩短,羽片远轴面叶脉间具无柄黄色球形腺体,孢子囊圆形,生侧脉中部;
23 溪边蕨属
Stegnogramma
单叶至一回羽状,叶脉连结成网眼,网眼三角状,孢子囊散生网脉上;
24 沼泽蕨属
Thelypteris
中小型沼泽生或草甸生,二回深羽裂,叶厚草质或近革质,孢子囊群圆形;
25 三槽蕨属
Trigonospora
生溪边石缝,二回羽裂,孢子三裂缝;
备注:从假毛蕨属拆出。
31
翼囊蕨科
01 翼囊蕨属
Didymochlaena
大型,二回羽状,小羽片扇形,叶柄及叶轴密被鳞片,囊群盖椭圆形,翼状;
备注:依据Duocet,我国分布的1种,拉丁学名为Didymochlaena sinuosa,中文名不变。
32
肿足蕨科
01 肿足蕨属
Hypodematium
石灰岩旱生,基部被蓬松的栗红色大鳞片,三至五回羽裂,叶面常被细毛或腺毛,囊群盖圆肾形;
备注:根据最新修订,从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分出邢氏肿足蕨 Hypodematium shingii ,后者在我国分布较广。
02 大膜盖蕨属
Leucostegia
土生,叶柄以关节着生,多回羽裂,囊群盖膜质,阔肾形,生于小脉顶端;
33
鳞毛蕨科
01 复叶耳蕨属
Arachniodes
三至四回羽状,上侧多少耳状突起,囊群盖圆肾形;
备注:我国的刺头复叶耳蕨实际上应该是Arachniodes exilis ,目前沿用的拉丁学名Arachniodes aristata的模式产地在新西兰,根据新西兰植物志的网站,后者在全世界范围内经常被误用。
02 实蕨属
Bolbitis
常绿,一回羽状,裂片缺刻处有时有一齿,叶脉有网眼,能育羽片阔披针形,叶柄较长,孢子囊布满下面;
03 肋毛蕨属
Ctenitis
一至四回羽片,叶柄鳞片披针形或钻形,或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盖有或无;
04 贯众属
Cyrtomium
一回羽状,羽片通常有锯齿,基部多少不对称,主脉两侧的叶脉通常形成2-8行短阔网眼,孢子囊盖圆形;
05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一回羽状至四回羽裂,全缘或有不规则齿牙,叶纸质或近革质,三角形或阔披针形,叶柄上的鳞片棕色或黑色,孢子囊群圆肾形,囊群盖常有或无;
06 舌蕨属
Elaphoglossum
附生,单叶,全缘,卵状披针形或卵圆状,常具软骨质狭边,叶硬革质,孢子囊群卤蕨型,沿侧脉着生,成熟时布满叶下面;
07 节毛蕨属
Lastreopsis
3至5回羽裂,羽片叶轴和主脉上常有黄色和红色的腺体,孢子囊盖有或无;
08 网藤蕨属
Lomagramma
攀援,一回羽状,侧生羽片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脉网状,孢子囊群无盖,布满能育叶下面;
09 黄腺羽蕨属
Pleocnemia
二回羽状至四回羽裂,裂片的缺刻有一齿,叶脉沿小羽轴或主脉连结成狭长网眼,小脉及主脉疏被黄色或很少为红色的圆柱形腺体,囊群盖圆肾形或缺;
10 耳蕨属
Polystichum
一回羽状,二回羽裂至羽状,少三回羽裂细裂,羽片基部上侧常有耳状凸,叶轴上部有时有芽孢,囊群盖圆形,盾状着生;
11 符藤蕨属
Teratophyllum
攀援在树干上,根状茎上有刺,一或二回羽状,羽片以关节着生叶轴,幼叶和成熟叶两型,孢子囊布满叶下面;
12 毛脉蕨属
Trichoneuron
三回至四回,基部五回羽裂,基部上先出,上部下先出,叶脉不及叶边,叶片背毛,囊群盖大,边缘有腺毛;
34
肾蕨科
01 肾蕨属
Nephrolepis
一回羽状,羽片基部多少为耳形突起,孢子囊群生于羽片叶脉两侧,囊群盖圆肾形或肾形;
35
藤蕨科
01 拟贯众属
Cyclopeltis
一回羽状,羽片基部心脏形,羽片下侧有耳状突起,孢子圆形,分布在主脉两侧;
02 藤蕨属
Lomariopsis
一回羽状,攀援,孢子布满能育叶;
36
牙蕨科
01 多网蕨属
Polydictyum
单叶或一回羽状,叶脉链接成近六角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生网结处;
02 牙蕨属
Pteridrys
顶部深羽裂,向下部二回羽裂,羽片缺刻内有一枚三角形突起的尖齿,囊群盖圆肾形,主脉两侧各有1行;
37
爬树蕨科
01 爬树蕨属
Arthropteris
附生,一回羽状,羽片上侧多少呈耳形,小脉二至三叉,不直达叶边,孢子囊群圆形,靠近叶边,生于侧脉顶端;
38
三叉蕨科
01 三叉蕨属
Tectaria
叶片通常为三角形,一回羽状至三回羽裂,叶脉连接成多数网眼,孢子囊群圆肾形,囊群盖有或无,生于网眼连接处或内藏小脉的顶部或者中部,在侧脉间有2列或者多列;
39
蓧蕨科
01 蓧蕨属
Oleandra
单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孢子囊群成单列排列在主脉两侧,囊群盖肾形或圆肾形;
40
骨碎补科
01 骨碎补属
Davallia
根状茎被各式鳞片,叶革质或坚草质,多回羽裂。孢子囊群长圆形,半圆形或阔肾形,着生于裂片基部或两侧;
备注:目前主流的分类方式是把原来的多个属合并到广义的骨碎补属里。
41
水龙骨科
01 膜叶星蕨属
Bosmania
大型,阔披针形,主脉下面隆起,干后膜质或薄纸质,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脉连接处;
备注:多识植物百科上,除了瘤蕨属还没有并入星蕨属外,其他的都已做了最新的修订,且展示了异名,感兴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下水龙骨科复杂的变化。
02 无鳞禾蕨属
Calligrammitis
小型附生,根状茎辐射状而不具鳞片,单叶,叶片全缘,被红色长毛,孢子囊群分布在中脉两侧各一行;
03 荷包蕨属
Calymmodon
小型附生,一回羽状或羽裂,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每羽片或裂片向基的一半反卷而包被孢子囊群;
04 金禾蕨属
Chrysogrammitis
小型附生,根状茎腹背分明,鳞片红棕色或黄棕色,叶片羽状或深羽裂成叶轴翅,孢子囊群在表面,每裂片有多个;
05 小蒿蕨属
Ctenopterella
小型或中型附生,根状茎腹背分明,羽状分裂至羽状,裂片基部贴生彼此相连,孢子囊群圆形,在表面或略凹陷,每裂片有多个;
06 毛禾蕨属
Dasygrammitis
中小型附生,根状茎辐射状,鳞片红棕色,叶片羽状或深羽裂成叶轴翅,孢子囊群在表面或略凹陷,每裂片有多个;
07 东亚滨禾蕨属
Devolia
叶片较长,倒披针形,叶面毛较长,孢子囊群分布在中脉两侧各一行;
08 槲蕨属
Drynaria
小型至大型,附生,根状茎粗肥,密被鳞片,具腐殖叶,正常不育叶一回羽裂或掌状三裂,叶厚纸质至厚革质,叶同型或能育羽片强度收缩呈念珠状,孢子囊群圆形;
09 棱脉蕨属
Goniophlebium
叶片一回羽状,叶脉网状,在中脉两侧各具1-2行网眼或在侧脉之间的小脉连结成2-3个网眼,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中脉两侧各1行;
10 瓦韦属
Lepisorus
小型至大型,单叶,披针状,带状,卵形,鸟足状,边缘全缘或波浪状,干后革质或纸质,两面常无毛,反卷,孢子囊群圆形或线形,在主脉和两侧叶缘间各排成一行或稍不规则;
11 薄唇蕨属
Leptochilus
不育叶为单叶或一回羽裂,披针形或卵形,全缘,能育叶线形,孢子囊布满能育叶下面,或近同型,孢子囊群线形;
12 剑蕨属
Loxogramme
单叶线形或披针形,多少肉质,孢子囊群粗线形;
13 锯蕨属
Micropolypodium
小型附生,叶簇生,叶片狭窄,羽状分裂至羽状,裂片基部贴生彼此相连,每裂片有单一不分叉或仅上侧有一个短分支的小脉,孢子囊群圆形;
14 星蕨属
Microsorum
单叶,羽状深裂或一回羽状复叶,叶缘全缘,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脉网状,叶无毛有光泽,孢子囊群圆形,散生于中脉与叶边之间或在主脉两侧各一行或不规则多行,凹陷或略凹陷于叶肉;
15 滨禾蕨属
Oreogrammitis
小型附生,根状茎腹背分明,单叶,叶片全缘或稀圆齿状,孢子囊群圆形,在叶表面或稍陷入偶深陷入,分布在中脉两侧各一行;
16 鹿角蕨属
Platycerium
叶二型,具宽阔的圆形叶片,覆瓦状,边缘全缘或略呈浅二歧分裂,密被星状毛,叶脉密网状,能育叶全缘或鹿角状分歧,叶脉网结,孢子囊群为卤蕨型,生于增厚小裂片顶部或特化的裂片下面;
17 睫毛蕨属
Pleurosoriopsis
小型,附生或石生,二回深羽裂,裂片近舌形,全缘,两面密被棕色节状毛,边缘有密睫毛,孢子囊群粗线形,沿叶脉着生;
18 多足蕨属
Polypodium
单叶,羽状深裂,裂片5对以上,裂片披针形,略成镰刀状,裂片侧脉羽状,不达叶边,顶端有卵状水囊,孢子囊群圆形,在裂片中脉两侧各一行;
19 穴子蕨属
Prosaptia
附生,小型或中型,叶簇生,叶片披针形,篦齿状羽裂或羽状深裂,叶为革质或肉质,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顶端,深陷于叶肉的穴内;
20 石韦属
Pyrrosia
叶有柄,叶片常线形或披针状,长卵形,罕为戟形或掌状分裂,叶背有星状毛,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排成1至多行;
21 革舌蕨属
Scleroglossum
叶簇生,单叶,狭线形,革质,全缘,孢子囊群线形,在叶缘两侧或主脉两侧,通常位于叶片上部而不达顶端;
22 修蕨属
Selliguea
单叶,一回至四回羽状,3裂,或掌状分裂,羽片通常披针形,叶缘具软骨质或膜状白边,全缘,波状或刺齿,叶脉网状,有时具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在中脉两侧有一至多行,有时凹陷于叶肉中;
23 裂禾蕨属
Tomophyllum
中小型附生,根状茎辐射状,鳞片红棕色,叶片羽状或深羽裂成叶轴翅,叶脉末端有水囊,每裂片有多个孢子囊;
24 剑羽蕨属
Xiphopterella
小型附生,叶簇生,叶片线形,线状椭圆形或线状倒披针形,羽状分裂,羽片三角状,顶端急尖,侧脉极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至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