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2016-07-05 正果久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五章   行动瑜伽

--在奎师那知觉中行动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r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01

arjuna uvāca

sannyāsaṁ karmaṇāṁ kṛṣṇa
punar yogaṁ ca śaṁsasi
yac chreya etayor ekaṁ
tan me brūhi su-niścitam

阿尔诸那问:奎师那呀!你先是要我弃绝工作,然后又让我以奉献精神去工作。现在我恳请你确切地告诉我,两者之中,哪一种更有益呢?。

  要旨:在《博伽梵歌》的这一章,主说在奉献服务中的工作比枯燥的心智思辨更好。奉献服务比心智思辨更为容易。因为其本质超然,能解除人的业报。第二章已初步说明了灵魂的知识及其在物质躯体中的束缚。也解说了如何以奉献服务冲出这个樊笼。第三章则指明,处于知识层面的人再无任何责任必须履行。在第四章,主告诉阿尔诸那所有献祭的最高峰就是知识。然而,在第四章的结尾,主又劝导己处于完美知识之中的阿尔诸那清醒过来去战斗。这样,奎师那一面强调在奉献服务中工作的重要,一面又强调在知识中不活动的重要,便使得阿尔诸那大惑不解、迟疑不决。阿尔诸那明白,在知识中的弃绝包括停止一切感官活动,但若在奉献服务中进行工作,那工作又是如何停止的呢?换言之,在阿尔诸那看来,在知识中的弃绝应该完全脱离各种活动,因为,工作和弃绝对阿尔诸那来说该是互不相容的。他似乎不了解,在完全知识中的工作没有业报,因此这便与不活动是一回事。所以,他询问主,他是该停止工作,还是以完全的知识去工作。

 

  02

śrī-bhagavān uvāca

sannyāsaḥ karma-yogaś ca
niḥśreyasa-karāv ubhau
tayos tu karma-sannyāsāt
karma-yogo viśiṣyate


至尊人格神首答道:放弃工作和以奉献精神工作,对解脱均有好处。然而,两者之中,以奉献精神工作比放弃工作更好。



要旨:追求感官享乐的功利性活动是物质束缚的根源。若人的活动旨在改善躯体舒适的标准,就不可避免地要流转于种种躯体之中,继续不停地为物质所捆绑。《圣典博伽瓦谭》(5.54-6)如是证实到:
  “人们疯狂地追求着感官享乐,他们却不知到现时这充满痛苦的躯体,乃是他们过去功利性活动的结果。这躯体虽然短暂易逝,却常常给人带来种种烦恼。因此,追求感官享乐实不足取。人若不探究自己真实的身份,这样的人生终是一场失败,不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人就必然会为感官享乐而从事获利性工作;只要人仍沉缅于感官满足,他便会从一个躯体转生到另一个躯体。尽管心意可能会沉缅于功利性活动,而且受无知的影响,但仍须培养服务华苏兑瓦的奉爱精神,只有如此,人才有机会摆脱物质存在的束缚。”
  因此,Jnana或仅认识到自己不是这物质之躯而是灵魂,这还不足以获得解脱。
  一个人须以灵魂的身份活动。否则,便无法逃避物质的束缚,然而,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并不是业报层面上的活动。在完全的知识中的活动,能巩固人在真正的知识方面的进步。仅仅是弃绝功利性活动,而没有奎师那知觉,实际上无法净化受条件限制的灵魂的心灵。只要心灵得不到净化,人就必然在业报的层面上工作。但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能自动助人脱离活动的业报,使人不再堕落到物质层面。因此,奎师那知觉之中的活动,总是优越于弃绝,因弃绝之中往往隐藏着堕落的危险。不具备奎师那知觉的弃绝是不圆满的。圣茹帕·哥斯瓦米在《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1.2.258)中也这样证实说:“渴望获得解脱却弃绝跟至尊人格神首有关联的东西,认为它们只是物质的东西,这种弃绝是不圆满的。”圆满的弃绝是了解存在着的一切本属于主,谁也不该自称拥有什么。人应该明白,事实上,什么东西都不属于任何人。这样又哪有弃绝可言呢?悉知一切皆属于奎师那的人,便湛然常处弃绝之中。因为一切皆属于奎师那,因此,一切都应用于为奎师那服务。这种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形式完美,远比假象宗萨尼亚西的任何人为的弃绝好得多。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3-4

HH Gopal Krishna Goswami 生平传记(一)

HH Gopal Krishna Goswami 生平传记(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