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冷酷案件背后寻求司法正义和温度,44岁的朱敏明在这条路上走了22年
春节长假倏忽而过,杭州落入阴冷冬雨中。
朱敏明的办公室里却一片春意,窗台上排满多肉,芦荟节节往上已尺把高。电脑旁的花瓶插着红色和粉色的唐菖蒲,走近了原来是仿真花,但是这样艳丽而恒久的盛放,让人心生愉悦。
但朱敏明的工作跟“愉悦”是无关的。作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她主审的“红通一号”杨秀珠受贿案、震惊全国的“铁笼沉湖”案、有1200多名受害人的“普洱茶”集资诈骗案等等,都会让人心头一凛。
外人眼中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特质鲜明。一般重大刑事案件、贪腐案件以及一些特殊案件——简单地说,就是被告人有可能被判无期或者死刑的案子都会落在刑一庭。也因此,刑一庭在许多人眼中显得更神秘、更具有特殊的威慑力。
2018年,刑一庭副庭长朱敏明获得了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专项二等功、最美杭州人提名奖。一人揽下如此多的殊荣,在法院系统是不多见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法律人朱敏明的追梦之路,在冷酷的案件背后,爆发出来的是司法的正义,和理想的温度。
铁笼沉湖案
“再搜索打捞一次”决定背后
是9万字的审理报告
2015年2月11日,法庭上,一个一米见方铁锈斑黄带链条锁的铁笼被抬了进来。这就是当年那个塞进一米八的受害人,推下百米深水库的铁笼!满座皆惊。
一起因民间借贷纠纷而引发的故意杀人案即铁笼沉湖案,在2015年轰动全国。
其实直到案件诉至法院时,铁笼和尸体还是没有被打捞到的。主犯胡某拒不认罪,两名同伙当庭翻供,“铁笼抬上去了吗”“抬了”“人呢”“在桥头,放了呀。”
朱敏明三赴青田滩坑水库,庭审三天交叉询问,数十本卷宗反复翻看,还有侦查讯问录像,逐字逐句摘录复原同伙口供突破的完整过程。
但是,疑案从无。这个前期侦查就花了近二年的案子要办成铁案,让全社会信服。当朱敏明向审委会递交了9万字的审理报告,详细缜密分析论证尸体必定沉于滩坑水库北山大桥附近库底后,审委会据此果断要求公安机关,“再搜索打捞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找寻有深水搜索和打捞能力的机构全力搜索打捞”。
前后打捞过程完全可以拍摄成一部高科技悬疑纪录片,连水下机器人都差点“牺牲”一个。最后,在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机械工程学系、蓝天救援队等多方支持下,水下机器人在北山大桥附近82米深的地方传回目标尸体视频——一个黑乎乎的铁笼,里面还坐着一个“人”。
为山九仞,就怕功亏一篑。怕尸体铁笼浸泡过久,在上捞过程中散架,公安和技术人员果断截取悬挂在铁笼外的受害人的一部分肢体,先捞上来送DNA鉴定。
就是他!
“其实,在尸体找到以后,我又去提审了一次胡某,想再给他一次认罪悔悟的机会。我没说尸体找到了,但他还是不承认。所以,他最终对被执行死刑的司法处理结果,也是认同的。”朱敏明说。
“胡某是不是你办理过的诸多杀人案中最穷凶极恶的一个?”记者问。
“从手段上来说确实非常凶残。但是换个角度从起因上看,他长期做资金生意,借给受害人的巨额资金要不回来,另一笔酒店投资损失近亿,他的资金链维持不下去了。我所办理的案件中,还有更穷凶恶极的,如有预谋的抢劫灭门。”
十年400件刑事案件
她觉得预防犯罪比事后惩罚更重要
从2009年至今十年间,朱敏明一共办理了400多起刑事案件,其中不乏“死刑案件”,但是她依旧相信“人性”。
“人的本质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但在后天教育和所处环境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他接受的教育及所处的环境增加了他的犯罪可能性,而你所受的教育和环境正好让你远离犯罪。”朱敏明近年来对“情景犯罪学”颇有认同。
她从美丽的花瓶旁递给记者一本法学刊物,其中有一篇关于“情境犯罪学和预防刑法观”的分析论文。
所谓“情境犯罪学”正是向意图从人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探寻犯罪原因的传统犯罪原因论发起质疑,认为应该从诱发犯罪的环境和条件的角度出发,提倡不给犯罪提供机会,更强调犯罪预防。
就着这个话题,我们说到了支付宝、微信等手机端支付方式的兴起,使得原本以现金为目标的抢劫和盗窃案锐减。而抢劫案由于往往会遭遇被害人的反抗,劫财往往会变成伤人,构成重罪。
审判席上冷峻的她
庭后走向受害人家属
泪水突然夺眶而出
刑一庭,自然无法回避杀人案。
曾经轰动杭州的某宾馆情杀案,也是朱敏明审的。
2012年2月13日,对两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来说,是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杭州某宾馆内,一对90后年轻人发生悲剧,女孩被杀,男孩受伤。后根据侦查,是男孩手刃恋人,然后造成相约自杀的假象。
“因为民事赔偿问题约谈男孩父母时,他妈妈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一直流泪,一个劲给我看厚厚一沓奖状;而约谈女孩父亲时,他同样提交了一沓奖状。”在7年后的同一天,回忆起这个案子,朱敏明还很唏嘘。
两个孩子都是名牌高校保送生,学业非常优秀,且家庭背景优越。女方父母坚持诉求重判。
在前期的沟通和开庭审理期间,因为据被告人父母提交的家族精神病史材料及书面申请,法院依法启动了精神病鉴定程序,女方父母甚至怀疑朱敏明是不是有偏向。
那天开完庭,朱敏明走向旁听席,女方父亲听了庭审全程相当于回顾了一遍女儿被杀的情景,悲痛欲绝,和亲戚们坐在一起恸哭。那一刻原本想抚慰几句的朱敏明,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候,她不是高高审判席上冷峻的女法官,她是一个母亲。
将孩子培养至此却是这么一个结果,作为父母该有多心痛。
在采访中,朱敏明说,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对于那些血淋淋的案发现场图片她毫无畏惧,“在大学里我们就接触过法医学,承受力练出来了”,但是令她“痛”的往往是“原本可以不这样的事情何以至此”。
犯罪原因不单纯是学历、知识等,“不给他犯罪的机会”、“从小教育孩子远离犯罪”,就是最好的犯罪预防。
人性是相通的。那天,原本对朱敏明心有抵触的女方家属看到女法官站在近旁泪水直流说不出一句话来时,曾经的芥蒂融化了。
在冷酷的背景前面,是人性所爆发出来的温暖。
从罪刑法定的角度来说,此类情杀案只能判到死缓也得到了理解。
把人生的一半献给刑事审判
她活成了小时候自己想要的模样
米兰·昆德拉说过:“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自己选择的终点。”
经历的案件多了,朱敏明越来越多地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角度来俯瞰自己的职业。单纯的审判是个体危机事后的评价和惩罚,刑法学在严谨的逻辑外壳下,应该更多地与犯罪学相互关照,也就是“如何让这一切不发生”。
她顺手翻出手头那起未婚女孩亲手杀害自己刚产下的婴儿的案卷。如果女孩父母能在女孩青春期对女孩教育疏导,比如告诉她婚前发生性关系要慎重,一旦发生性关系了要做好自我保护,意外怀孕了要及时和父母商量,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有了孩子,父母也会帮你一起来接纳……如果这一切都做在了前面,也许这个案子就不会发生。
积极、理性、乐观、宽容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接纳不完美,这样的情感和人生观教育真的要从娃娃抓起。
虽然面对的都是负能量的案件,但是朱敏明依旧是一个充满了向阳性的人。在绿植环抱中,有上城区第九届运动会成年部乒乓球赛女子甲组团体第一名的奖杯。
小时候,朱敏明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后来哥哥抢先一步成了医生,朱敏明只好改变理想,“我想做法官也好的,通过裁判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997年,大学毕业的朱敏明通过了杭州市首届公务员考试,怀揣着法学少女的梦想,扎着马尾辫,走进杭州中院刑一庭……之后在恒久的稳重、克制和偶尔的显山露水里精心锤炼。
今年,朱敏明44岁,进法院22年,她正好将生命中一半都献给了自己的初心。她亦越来越接近这个职业的内核和自己的梦想,活成了小时候自己想要的模样。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肖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