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上田微法庭,今天政法委书记和全市法院都在关注你!

杭州中院 2021-04-30


上田村,地处临安区东南部,距城区16公里,在这里“耍枪弄棒是高手,笔砚之间亦风流”,浙江第一家文化礼堂就曾在这里诞生。


今天,这个色彩缤纷、静谧祥和的小村落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的关注点既不是美丽的秋色,也不是整洁的村容,而是:



“上田微法庭”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让这些见惯了大世面的法院院长们频频点头呢?


先来看一组数据吧!


2018年9月,“微法庭”正式挂牌成立。微法庭成立前,上田村的成讼案件为年均25件左右,调撤率不足6成;微法庭成立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上田村的成讼案件下降为15件,调撤率跃升至93.33%。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微法庭的特邀调解员、基层网格员还参与送达案件53件,成功送达38件,送达成功率71.7%。


没有增编、没有盖房的微法庭

产生了让人惊叹的大能量!



上田微法庭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得说说它的“1+3+6”工作体系了!


什么是微法庭?

“微法庭”是一个设置在镇街、村社一级的微型法庭工作室,“微”代表“微法庭”规模较小,同时也代表“微法庭”含有“微信”“互联网”等智能因素,既不用新增人员编制,也不用新建楼堂馆所;“法庭”则代表“微法庭”具备人民法庭的基本功能,是基层化解纠纷一个新载体,也是法院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的一个新平台。


1+3+6工作体系

1

助力培育1批乡村“法治带头人”


聘任一批“领头雁”式党员村干部为特邀调解员,通过法官与村干部的日常联络和法律知识、调解技能等方面沟通交流,引导村干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乡村事务,既提高了村干部调解的权威性,又让村干部从个案调解的实践中体悟法治精神,助力培育一批乡村“法治带头人”。

3

搭建3个智能平台


 

移动微法院

 

浙江ODR

 

庭审直播

6

实现6大功能


01

建立日常联络机制

通过“微法庭”工作办公室与“微法庭”的双向联系,实现法院与各“微法庭”之间的“总对点”联络对接,构建 “两个24小时”工作机制。

02

及时就地化解纠纷

充分发挥镇街、村社在化解属地矛盾纠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法院为镇街、社区提供远程指导,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实现当地纠纷当地调、复杂纠纷指导调、涉诉纠纷邀请调。

03

提供智能司法服务

智能平台代办


“浙江移动微法院”“浙江ODR”等智能服务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宣传不够,加上农村老年人、务农务工人员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这些智能服务平台在农村的知晓率、使用率不高,“微法庭”通过智能平台延伸“驻村”,解决智能化建设成果在农村运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04

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法治意识

观看庭审直播


借助“微法庭”的双向联系功能,法官可以根据镇街、村社的不同需求开展进村授课、组织培训、旁听庭审、观摩调解等活动,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指导,提升基层人民调解水平。同时,通过“微法庭”还能进一步发挥庭审直播、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在乡村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05

协助法院送达执行

特邀调解员、基层网格员贴近基层群众、熟悉社情民意,在协助法院开展文书送达、执行调查等辅助事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微法庭”为圆心,吸纳特邀调解员、基层网格员协助送达和执行调查,尤其是通过他们帮助当事人完成“移动微法院”身份认证,方便法院进行智慧送达,实现“一次不用跑”。

06

提升法院能力提升水平


将“微法庭”打造为党建创新、支部共建和干警能力提升的平台,引导干警更多地走到基层、走进群众,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是不是有一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

                                    

                      


11月29日,全市法院深化诉源治理暨“微法庭”现场推进会在临安召开。杭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仲灿,杭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斯金锦,党组成员、副院长许米、郎长华,临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泽伟,全市各区(县、市)人民法院院长及分管领导参加会议。



上田村党总支书记、上田微法庭的特邀调解员潘曙龙结合自己一年来参与调解工作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心得:我和村民说,有什么纠纷,在家里就能解决。有纠纷,用手机网上ODR解决;在法院有官司的,不用跑法院,村里给你代办“移动微法院”。从调解员的角度讲,设了“微法庭”之后,有法院给我们提供法律保障,有法官给我们咨询指导,调解的底气也足了,当事人也更加相信我们。从村干部的角度来讲,以前因为法律知识相对欠缺,有些纠纷不会调、不敢调,所以一旦出现事情,就推到法院。现在有了“微法庭”,有法院给我们法律保障,我坚信,矛盾发生在基层,就可以解决在基层。



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泽伟认为,微法庭是临安诉源治理的创新实践,它是五治在基层的实践,是法治自治德治的集中体现;是“六和”在基层的落地,是法治守和、专业维和、社会协和的集中体现;是信访“最多跑一地”在基层的延伸,是力量下沉推动矛盾化解代办的集中体现;是诉源治理在基层的探索,是大力推进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集中体现。



杭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斯金锦向全市法院发出“动员令”,他强调,全市法院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微法庭的推广落实工作,年底前杭州全市微法庭的数量要达到300家,明年上半年达到1000家并于年底实现微法庭“覆盖乡村、遍布社区”的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杭州法院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杭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仲灿盛赞这种以法治为依托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对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六和塔”工作体系以及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求以“微法庭”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开创杭州政法工作新局面,为“中国之治”贡献法院力量!




目前,临安全区已设立微法庭77家。闻讯的周边县、市、区纷纷到临安学习微法庭工作经验,西湖、江干、富阳、下城、拱墅、淳安等县市区将微法庭先进经验推广到辖区各乡镇街道,截至11月28日,全市已设立160余家微法庭。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根据斯院长设定的时间表,将上田微法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推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实推进诉源治理,让老百姓真正能够就近、就地、高效化解矛盾,让纠纷消灭于萌芽、解决在当地。


杭州中院   原创发布


多用微法庭,便捷又轻松

“在看”告诉大家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