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力扛起五个“担当”!今天,斯金锦院长向市人大报告法院半年工作

杭州中院 2021-07-11



2020年8月21日,杭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斯金锦在2020年“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报告杭州法院2020年以来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1-7月,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68841件,办结156524件,法官人均结案166.8件,居全省第一。市中院收案18374件,结案15958件。


01

深入推进平安杭州建设,展示“重要窗口”的稳定担当


依法严惩刑事犯罪。保持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严重暴力、侵财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刑事案件4815件。依法严惩杀人、抢劫、绑架、贩毒等案件169件271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88人。重拳打击“盗抢骗”“食药环”等涉民生领域犯罪行为,审结案件1707件2323人。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政治站位,注重协作配合,增强打击合力。截至7月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81件2153人、判决536名被告人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法判处财产刑2.4亿元,铲除黑恶犯罪经济基础。摸排黑恶势力犯罪线索453条,审结涉黑恶“保护伞”案件3件4人。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顺应监察体制改革,强化运用法治手段惩治腐败,审结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4件50人,其中被告人原为处级以上20人。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通知证人、侦查员、鉴定人等出庭作证15人次,裁定准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5件,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等2894人适用非监禁刑,8人被依法免除刑事处罚。


02

奋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展示“重要窗口”的法治担当


服务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建设。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与市工商联建立依法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合作机制。办案中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等手段,最大限度减轻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实施意见,率先实施市场主体“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告知承诺”。新收商事案件42671件,审结40836件。完善常态化府院破产协调、破产费用保障机制,审结破产清算案件142件,盘活企业存量资产70余亿元,释放土地资源1200余亩,出清房产11.9万平方米;通过破产重整促进6家企业起死回生。在全国首次采用代表人诉讼的方式对涉五洋建设集团证券虚假陈述系列案件进行审理,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服务高水平创新开放发展。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984件。全国首次创新性适用“先行判决+临时禁令”救济模式审结涉“蓝月传奇”著作权侵权案件,判处被告仙峰公司承担1000万元损害赔偿。大力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583件。


服务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出台《关于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意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通过府院联动机制、调研走访机制和案例研判机制等,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新蓝海”。


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注重运用调解、执行和解等方式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引导各方共担风险、共克时艰。疫情期间,杭州某知名健身俱乐部由于没有营业收入,无力承担租金费用,场地所有权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收回租赁场地,部分会员要求退费赔偿,余杭法院及时组织协商,平衡各方利益,为复工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该案例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典型案例。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46件。在西湖法院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上城、余杭法院开展电子督促程序试点工作,探索解决金融类纠纷案件的出路。


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示“重要窗口”的为民担当


以优质服务回应民需。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完善新型诉讼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手机移动应用等“五大平台”,强化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网上立案57341件,跨域立案162件。


以务实举措保障民生。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权益保障,审结权属、侵权案件14163件。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行离婚冷静期、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审结案件9091件。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711件,追索劳动报酬4600余万元。


以有力执行兑现民利。落实市委依法治市委1号文件精神,巩固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执结案件51982件,执行到位金额122.1亿元。积极构建“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长效工作机制,自动履行率达57.9%。探索开展执前督促履行工作,两级法院督促履行726件。坚持制裁与激励相结合,试行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对2106家企业和5021名个人进行信用修复。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284件,审结130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7.9%。强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发送行政审判白皮书4份、司法建议9件。加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体化运作,行政诉讼案件调解撤诉189件,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助力宜居城市建设。加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判工作,完善刑事制裁、民事赔偿、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监督和修复责任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审结生态案件26件,追究刑事责任63人。


04

加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展示“重要窗口”的改革担当


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构建“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引入“健康码”理念,推动建立“一码解纷”平台,将五色“调解码”融入纠纷化解全程,着力打造线上版“矛调中心”。继续大力推广村社“微法庭”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基层调解力量,逐步实现 “当地纠纷当地调”、“复杂纠纷指导调”、“行业纠纷邀请调”,得到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和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全市法院已在村、社建立2004 家“微法庭”,村社覆盖率达66.9%,其中包括37家行业“微法庭”。


打造信息时代互联网司法高地。继续发挥互联网司法领跑优势。设立全国首家跨境贸易法庭,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华东政法大学与杭州市在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共同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点,并首发内刊《互联网法治》,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法治前沿问题研究。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稳步推进政法一体化单轨制协同办案和无纸化办公办案改革。


扎实开展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根据最高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细化操作规程,突出杭州特色,编发各类文书样式47种,促进繁简分流改革的规范化。与市住保房管局共同推进小额诉讼程序在物业纠纷领域中的适用;与人行中心支行、省银保监局、市金融办等共建金融纠纷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合作机制。


05

提升司法队伍核心战斗力,展示“重要窗口”的铁军担当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确保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持之以恒强素质。全面开展“以三正建三信”活动,通过赛、选、评、推等方式做出示范、形成标准,引导全市法院干警养正气、明正理、守正道,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


驰而不息抓作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一岗双责”纪实制度,构建“四责协同”机制。突出监督执纪问责,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


06

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件。改进代表联络工作,将走访代表作为法院班子成员的规定动作。主动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法院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1件。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认真办理检察建议,审结抗诉案件17件,其中改判和发回重审7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直播庭审和执行2.1万场,公开裁判文书15.5万份。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释法,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决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司法担当。

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有新作为。

是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在参与社会治理上有新举措。

是主动回应司法需求,在维护群众权益上有新成效。

是紧扣忠诚干净担当,在打造过硬队伍上有新气象。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

新目标新定位

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司法头雁”的使命担当

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为建设“重要窗口”

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法官沙丽:筚路蓝缕的艰辛,蜕变成自信的羽翼

最高法发布新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附全文)

遗嘱继承优先,但这种情况下,无效!朱学军法官特别提醒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