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推进繁简分流 跑出时代速度|办实事 解难题 减负担
本文刊载于2021年5月10日《人民法院报》第06版
作为全国首批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地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力指导下,按照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要求,拉高标杆,统筹部署,狠抓落实,改革试点呈现出起步早、标准高、数据实、重质量等特点。
“繁简分流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我们力求通过改革试点,探索出新思路新举措,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杭州经验。”杭州中院院长斯金锦说。
优化司法确认
保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
“杭州经济发达,案件多发,人案矛盾突出。”近年来,杭州两级法院积极构建多方联动的诉源治理创新模式,推出了“村社微法庭”“一码解纠纷”“调解云平台”“律师调解室”等“金名片”,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法院诉前委派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专职调解等共计13万余件,其中成功化解4.9万余件,化解率为37.6%,有效减少群众诉累。
2020年1月15日,杭州中院及辖区内基层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被列入试点范围,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杭州中院高度重视,试点初期即探索在中级法院层面开展司法确认和在二审程序中适用独任制,及时通过微信、微博等官方平台发布“关于司法确认的十问十答”等内容,宣传繁简分流改革内容,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适用司法确认程序。
“在线司法确认既减轻了我们双方的负担,又节约了诉讼成本,我非常满意!”2020年1月17日,远在山东的原告代理人孙律师表示。当天,杭州中院立案一庭副庭长危薇运用智能平台,审结首例在线司法确认案件,整个过程只用了30分钟,实现了“当场受理、在线审查、及时确认、电子送达”。
为了扩大司法确认程序适用范围,杭州中院广泛吸纳社会调解力量,先后与金融、旅游、物业等十余家单位共建诉前调解合作机制,在法院、律师事务所设立60家律师调解工作室,会同杭州市贸促会、阿里巴巴集团创设“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服务云平台”,将知产专业调解资源融合形成“网上超市”,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指导,将适宜调解的知产案件全部诉前引调至该平台进行线上调解,形成覆盖面广、特色鲜明、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的杭州诉前调解新格局。
“目前全市法院共有特邀调解组织264家、特邀调解员3405名,调解力量的增多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危薇介绍,2020年,杭州中院强化特邀调解名册管理,开展特邀调解名册管理试点,不断提升调解主体专业水平,提高司法确认的效率和效果,全市法院受理司法确认案件申请23949件,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数下降了9.8%,调解协议申请强制执行率仅为19.95%,司法确认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聚焦简案快审
释放程序和制度“红利”
许某与钱某民间借贷纠纷,因被告下落不明,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后即公告送达,并依据改革试点工作相关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告判决,随后适用简式裁判文书于宣判后进行送达。
“本案从受理到结案,适用简易程序,比适用普通程序节省四个月左右时间,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时间成本,同时,也为当事人节省一半诉讼费用。”主审该案的临安区法院法官王潇潇介绍。
改革试点以来,杭州全市法院积极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实现快审快结;特别是对于被告下落不明需要公告的案件,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极大地缩短了审理时间。2020年,杭州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105870件,结案率97.1%;公告送达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40.15%,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小额诉讼程序是从简易程序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诉讼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金钱给付类案件。杭州法院为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调解,优先排期开庭,不需要按时间顺序排队等待。一个案件,走简易程序审限为3个月,而小额诉讼程序要求在60天内结案,文书采取线上送达,开庭内容直接围绕当事人的请求,判决书以令状式、要素式为主,满足了当事人快审快结的需求。
2018年以来,淳安某房地产项目施工方拖欠195名农民工劳务工资600余万元未付,纠纷成讼后,淳安县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小额诉讼程序审理范围,遂定开通“绿色通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195名农民工在年前拿到生效的法律文书。
截至目前,杭州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受理案件数2.4万余件,结案率106.88%;平均审理期限26.52天,同比减少了11天。
繁简分流改革的另一“红利”,是扩大独任制的适用范围。
“这个案件在8天之内审结,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会大幅加快后续破产程序的推进。”2020年“五一”小长假结束后,某破产管理人当庭拿到杭州破产法庭庭长徐鸣卉作出的一起破产衍生案件的二审判决结果,十分开心。
徐鸣卉介绍,杭州中院积极探索在二审程序中适用独任制审理破产衍生诉讼案件,要求对破产衍生诉讼案件的审限严格把控,从整体上推进案件的审理进程。2020年,杭州法院一审独任制适用率86.18%,比往年同期提升9.63%;二审独任制适用率45.8%,平均审理期限62.52天。
此外,杭州法院要求在审理阶段,合理精简工作模式。
全市法院均成立诉前调解分流团队,精准识别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防止程序转换。
成立速裁审判团队集中办理小额诉讼案件,减少材料流转环节,提升当事人的小额诉讼程序司法体验。
尝试通过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共同诉讼案件和代表人诉讼案件,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同时,实现排庭快、结案快,提升当事人满意度。
打通流程堵点
跑出全程电子诉讼“加速度”
“杭州法院制定的实施细则充满杭州特色,特别是繁简分流改革和电子诉讼的全面融合体现了杭州效率,展现了法院担当。”2020年5月,杭州中院召开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专题座谈会,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点赞。
2020年5月22日,杭州中院召开专题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为杭州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建言献策。
目前,杭州法院已全面应用在线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庭审,全流程在线办案,兑现了“互联网+司法”的科技含量,提升当事人和法官的获得感。针对电子送达中“送而不达”的难题,杭州中院探索有效送达的法律标准,提升服务精准度,多举措开展电子送达,率先全省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市场主体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告知承诺机制,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下,努力实现两家数据共享、一键推送,切实提高送达成功率,打通了诉讼流程中的堵点。
2020年5月19日,杭州中院和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实行企业等市场主体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告知承诺的实施意见(试行)》。
近年来,杭州正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的金融中心,形成了金融产业支持、金融资源整合、金融要素集聚的金融发展态势。伴随着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金融纠纷也不断增加,2017年至2019年,杭州两级法院共受理金融纠纷75515件,其中2018年增幅超50%。
鉴于此,杭州中院以问题为导向,全市两级法院分别与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通过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等形式,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强调诉前调解,大力推行合意前置,以实现小额金融类纠纷等快速审结。
2020年7月1日,杭州中院与三家在杭金融机构共同签署《建立金融纠纷繁简分流改革合作机制备忘录》。
杭州互联网法院结合互联网时代群众的诉讼需求,依托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在消费纠纷领域通过广泛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普遍采用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消费者及经营者只需输入订单号、“填填选选”即可自动调取订单信息,享受“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的便捷司法服务,有效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
“杭州法院繁简分流试点工作推进顺利,较好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也面临各地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改革系统集成效应还不突出、配套保障举措还不完善等问题。”杭州中院副院长许米介绍。
许米向记者举例,比如,伴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金融运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则是数字金融类纠纷逐年增多,如何快捷化解欠款积账迫在眉睫。为此,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新需求,率先借助互联网技术,先行推行适用电子督促程序快捷审判程序,以“触网”方式激活督促程序的“司法减负”和“替代纠纷解决”功能,受到当事人好评。
2021年3月23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萧方训在线审理支付令案件。
据了解,在最高人民法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里,杭州法院“利用在线平台,整合汇聚多元解纷资源,实现‘在线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和“优化在线庭审智能支持手段,为法官提供知识图谱、案卷材料分析、实时归纳庭审争议焦点、同步制作裁判文书等智能化辅助”两项工作被列为改革试点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余建华
网络赌博、美女裸聊、彩票套利……这类诈骗套路深,让你被骗后还有苦难言
注意啦!民法典关于房产买卖有新规定,以后买房要注意避开这些“坑”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