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沙的转型:从司法雇员到专职调解员

杭州中院 2022-03-31



从司法雇员到专职调解员,叶沙是西湖法院第一个如此转型的人。她没有局限在辅助性岗位上,而是随着法院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脚步,带着书记员的工作经验,成长为院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专职调解员之一,她的调解工作业绩突出,屡被当事人点赞。



叶沙对“司法雇员如何把职业生涯走得更宽广也更有目标”这个问题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在她之后也有了两位同样如此转型的西法人。叶沙说:“每一次的岗位变动,每次选择转身,于我而言既是冒险也是机遇,现在回头看看,也可以说是我的人生财富。”


她的初舞台:

是让法官有安全感的书记员

2015年,刚从高校毕业的叶沙成为了西湖法院刑庭的书记员。书记员主要办理审判执行的辅助性事项,法院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书记员的参与,包括立案后的庭前准备、开庭记录、审判送达、结案及归档等工作。






书记员的工作量大,节奏也快,新人该怎么上手?叶沙盯上了庭里的前辈。刚入职的那几天,她除了跟在老书记员身边看他们是如何操作,还总揣着一个小本子在办公室“串门”,“逮着”老书记员就问问题、记笔记。


仅4天,一本空白A5笔记本被叶沙记得满满当当,入职时拿到的西湖法院自制《书记员工作流程指引》空白处也都写满标注,得空了她就将这些笔记翻出来看。“这是我一贯的学习方法,反复看3遍肯定能记住,没在怕的。”叶沙一边说一边大咧咧地一摆手。


很快,叶沙已能独立做好各项书记员工作,但想要做好一名书记员不容易。刑事案件有刑事速裁程序,诸如酒驾类的刑事案件量大、办案节奏快,“多案件并行”是常态,叶沙逐渐练就高效处理多任务的“技能”,说话语速快且条理清晰。


和叶沙搭档过的法官说:“她让我很有安全感,‘先做一步’是她的工作习惯。她总是在前一天安排好后面的工作,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精细周密到我从不用担心文书送达、开庭安排等工作,这也让我可以专心研究案卷材料、撰写裁判文书。”


刑庭书记员的工作,也让叶沙有了直面当事人的工作经验。她入职不久就遇上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投资人多且都上了年纪,损失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养老钱的他们难免情绪激动。


虽然开庭前法官给叶沙打了“预防针”,但庭审结束后,叶沙没想到自己会和法官一起,被来旁听的投资人团团围住,询问案件后续情况。叶沙耐心地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这些年逾花甲的投资人仍不免焦虑与担心。


那天叶沙是在法警的帮助下才得以离开法庭,但她的工作并没就此结束。因被告人在全国各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掌握资产最多的主犯在其他城市落网,她就一直关注主犯案件的审理情况,并及时将案件进展与杭州地区受损投资人代表沟通。


“好消息要分享,那坏消息还要不要告诉他们?我又该怎么说?”叶沙就这样,摸索出不少与当事人沟通、交流的宝贵经验。


她在训练营:

是被大家喊“叶三少”的内勤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叶沙成了院里经验丰富、成熟老练的书记员。就在这时,因庭室的内勤岗位出现空缺,上手快、做事细的叶沙被委以“重任”。内勤工作和之前的工作很不一样,更多的是在庭里的同事和院里的各个部门之间穿梭。但转岗后没几个月,“叶三少”的名声就打响了。


在同事眼里,叶沙是向阳花一般的女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能不厌其烦地鼓励、支持身边的人。“自从叶沙做了内勤,办公室里氛围也变轻松了。工作上生活中遇见不开心的事,和她聊聊心情就能‘多云转晴’。” 同事小刘说。


那是因为她性格爽朗而被人称“三少(shào)”吗?不不不,其实是“三少(shǎo)”——因为“用时少、困难少、休息少”是她的新标签。


无论哪个部门要、什么时间要、想要什么报表,叶沙总能快速提供大家需求的数据报表。别小看这一张张报表,每个部门需要的数据在时间范围、条件要求、统计方式上会不一样。叶沙耐心钻研各类数据系统的操作方法,才做到能以最快方式检索相关数据。同时,也离不开她坚持阅读上级部门和本院印发的文件、信息,每天对庭室的情况、问题、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对比。


之前的“多案件并行”也变成了现在的“多任务并行”,叶沙的工作状态会是这样的:按计划,她要在一小时后去外面开会,她原想用这个碎片时间安排庭里的排期,但还没排完办公室电话就响起,有单位过来要一个数据。叶沙刚挂下电话没多久,有陪审员来找她说自己无法按原计划参与某庭审,这意味叶沙需要赶紧另找陪审员。


接连接到“新任务”的她,先继续完成排期,再迅速按要求拉出了其他单位需要的数据。做完这些,眼看距离出发去开会还有些时间,就在脑海里迅速搜索还有哪位陪审员是可临时约上的。在给这位陪审员发出邀请后,她也按计划踏上出门开会的行程。


 “叶三少”不仅飒还很甜,她微微一笑脸上就露出两个大酒窝。当然,她的甜不仅仅是笑容甜,更是对大家关照到细微处的甜。


刑事案件开庭的时间总是较长,法官、书记员和陪审员经常因庭审错过就餐时间,而叶沙就会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开庭安排,到点都没见人回来,叶沙就会主动帮同事、陪审员打包,等他们忙碌完立即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也许这都算不值得一提的小细节,但是有许多陪审员老师在离任时,会专门向叶沙表示感谢。因为在他们眼里:“叶沙的优秀都在这些细微到可以忽略的小细节里闪闪发光。” 


她的出道夜:

已是能七十二变的调解员

2017年,西湖法院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在构建ODR平台的基础上,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面向院内书记员进行调解员选拔,时年26岁的叶沙决定试一试。经过岗位意向测试、业绩评价,叶沙成了唯一入选的书记员。


在这之前,法院的特约调解员大都较年长,他们从群众中来,有着丰富的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从庭室转岗而来的叶沙也能成为百姓的“知心人”吗?






这次转岗后不久,叶沙把鞋子换成了黑色老式布鞋,只为了在调解室和办公室之间跑上跑下方便。她的调解记录总是比别人写得长,因为她额外做了笔记:“几时几分给当事人打过电话”“当事人的情绪是否激动”“当事人有何诉求”等。即便叶沙没有调解成功,这份笔记也能为后续接手案件的法官快速了解案件和被告人情况提供帮助,提高法官办案效率。


叶沙的老北京布鞋



面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当事人,叶沙从不慌张。她说:“做调解工作要善于共情,有同理心,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020年4月,叶沙接手一个租房纠纷案的调解。原告夫妻家中二胎出生后,请老人来杭州帮忙带小孩,于是在小区里租了两套房。受疫情影响,加上妻子身体不好,小夫妻无法负担两份房租,就将两套房退租再另租一套房住。


但在退租时,两位房东都表示租房的押金不退,小夫妻与两位房东发生了矛盾,于是起诉到法院。调解那天,叶沙把时间安排在双方都有空的晚上。两位房东阿姨一起骑着电瓶车气鼓鼓地来了,紧接着小夫妻冷着脸来了。


两位房东阿姨用杭州话说起小夫妻之前种种不好的态度,那位年轻妻子则带着哭腔说“在他乡打拼感觉不到温暖”。叶沙发现,化解双方矛盾的关键就在情绪。于是,她对原告之前错误的做法进行批评,并让他们向两位被告道歉,并解释相关法律:“你们作为违约方,房东可不还押金。”同时,她也向两位房东讲述了小夫妻正遭遇的困境。


经过叶沙两个半小时的调解,双方都打开了心结,两位房东阿姨表示能理解年轻人的不易,均同意退还小夫妻一半的押金。案子得以调解结案,后原告小夫妻还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从事调解员工作三年以来,叶沙又一次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她参与调解3140件,成功化解1253件。






叶沙说,很开心现在自己成为了法院的另一种“力量”,为法院审判工作做“减法”,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讼前。“每一次转身,不仅是物质待遇的提升,更有意义的是自己的冒险和成长。现在调解工作还有移动微法院、司法链智能合约等新技术加持,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也会摸索、总结出自己的调解工作方法。”


来源:西湖法院


省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魏新璋来杭调研执行“一件事”改革

一场直播后,直播间被关停,商家将平台告上法院,判了!

关于交通事故赔付的20个问答,开车上路的你一定要知道!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