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四治融合”,高质量推进“共享法庭”建设,杭州这样干
11月26日,杭州市召开推进“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暨高质量推进“共享法庭”建设现场推进会,旨在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以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助力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会上,临安区、余杭区良渚街道、上城区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凯部署调解工作融入“共享法庭”建设意见。
会议由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斯金锦主持。
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章军认为,这次现场会充分展示了杭州地区“共享法庭”建设的成效,体现了杭州对“共享法庭”如何“建设、运用、推动”的周密安排,为全省其他地市全面推进“共享法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他希望杭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共享法庭”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拉高工作标杆,以“共享法庭”为重要抓手,多方联动推动“四治融合”;坚持示范引领,实现杭州“共享法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明在讲话中指出,“共享法庭”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数智赋能,“不增编、不建房”,以“一根网线、一块屏”为标准配置,以多跨场景应用为重要抓手,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软件模块,打造基层群众参与诉讼的“便捷驿站”、基层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的“云上课堂”、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桥头堡”,推进司法服务更加普惠、均等、精准、可及。
他强调,“共享法庭”是“四治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是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微法庭”迭代升级为“共享法庭”是杭州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他要求,要统筹推进、多措并举提升工作实效,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要精心组织实施,全力做好推进落实工作,高质量推进“共享法庭”建设;要会同矛调中心等部门,建立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闭环机制,提升“共享法庭”参与基层治理实效;要总结提升基层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完善流程、机制,让群众在了解和使用“共享法庭”过程中提升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保房管局、市教育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区、县(市)党委政法委书记、法院院长、司法局局长、矛调中心负责人,西湖风景名胜区分管领导及相关工作负责人;浙大城市学院市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全市各镇街分管领导、村社书记、行业“共享法庭”负责人及相关调解员在镇街、村社视频分会场参会。
会前,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上田村“共享法庭”、锦南营商“共享法庭”。
了解更多
“共享法庭”发端于杭州市临安区的“微法庭”,是设置在镇街、村社、行业的司法服务站,是架构在数字空间、服务在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是法院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从“微法庭”迭代升级为“共享法庭”,是杭州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
今年9月,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健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杭州确立了“共享法庭”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调解培训等6项主要功能,通过智慧终端开展远程代办,让一些行动不便、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基层群众,就近在“共享法庭”享受高质量司法服务,实现纠纷化解“一次不用跑”。
目前,杭州全市已建成2949家“微法庭”,覆盖90%以上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杭州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工作,是“微法庭”的迭代升级,计划自今年11月起至明年底,通过三期建设,推动形成全面覆盖、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共享法庭”布局和运行体系。具体初步步骤与目标是:2021年12月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市)30%以上乡镇(街道)“共享法庭”、30%以上村(社区)“共享法庭”、5个以上特设“共享法庭”;2022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市)60%以上乡镇(街道)“共享法庭”、60%以上村(社区)“共享法庭”、8个以上特设“共享法庭”;2022年12月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市)90%以上乡镇(街道)“共享法庭”、90%以上村(社区)“共享法庭”、10个以上特设“共享法庭”,完成高质量的建设目标。
11月26日晚,市中院组织召开“共享法庭”建设推进会,就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健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法院怎么主推”问题统一认识。
斯金锦院长从怎么看、怎么建、怎么抓三个方面对全市法院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及法院岁末年初工作进行部署。
省高院李占国院长到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