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瓶窑人民法庭:守护这片山川竹海

杭州中院 2023-03-01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苕溪飞雪瓶窑间,良渚一见五千年黄湖大溪穿镇过,王位山路十八折
鸬鸟梨花妆万亩,鳌鱼灯作腾龙舞百丈竹海寻古道,满山尽是红杜鹃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瓶窑人民法庭辖余杭区西部瓶窑、径山、黄湖、鸬鸟、百丈五镇,这里多山地丘陵,历史底蕴深厚,群山郁郁苍苍,溪流涓涓潺潺,集镇繁华中茶香袅袅,千年古刹间竹海潇潇。坐落在这山“海”之间的瓶窑法庭,便成了一方山川竹海的守护者。

近年来,瓶窑法庭着力打造“瓶安共建1+5(瓶窑法庭+辖区五镇)”党建品牌,依托已实现覆盖率100%的61个镇街、村社“共享法庭”,探索外部联动、内部优化的“外联内优”解纷模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近三年来,诉前纠纷化解量逐年上升,一审民事收案数逐年下降,年均下降19.87%。2021年,辖区五镇万人成讼率均同比下降,平均下降幅度超过2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达30.92%。



到山中去,到群众中去


瓶窑法庭辖区山区多,除民间借贷纠纷等常规案由外,较多的是家事及邻里纠纷,不少都需要实地勘测及现场调解。为此,瓶窑法庭打造“瓶安共建1+5”党建品牌,依托“共享法庭”,以专人为主、下沉人员为辅的方式,每周2-3次深入基层进行走访调解,可谓是上过山下过田、管过大门护过围墙。一年四季,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





鸬鸟镇有对老邻居,老周家盖房子垒起的围墙堵住了老张家的货运通道,竹子和茶都运不出去了。山里人家以竹为生,双方由此产生纠纷,矛盾愈演愈烈。


瓶窑法庭法官会同当地司法所和调解员两次前往现场实地查看,切实掌握了争议焦点和双方诉求,在一次次沟通中逐渐形成切合实际的可行方案。经过多次调解,老周同意保持道路畅通,让老张的竹子能正常运出。



除固定的下基层走访调解外,日常案件审理中法官也时常去现场“办案”。瓶窑镇的沈某翻建新房时将道地垫高,挡住了邻居王某家围墙,双方产生纠纷。调解员请来了村里的老书记,和法官一起共赴现场勘查。经过多回合调解,当事人终于确定了道路与围墙分界的定位点,沈某撤诉,案结事了。



瓶窑法庭辖区面积大、山区多,镇、村分布并不密集。为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瓶窑法庭以“共享法庭”为依托,把原、被告住所相近的案件集中巡回审理,直接把庭开到田间地头。其中,案由涉及民间借贷、婚姻家事等贴近村民生活的纠纷的,邀请“共享法庭”调解员、代办员等参与旁听,庭审流程“现场直播”、争议处理“现场教学”,用好乡土“活教材”,放大培训效果。


服务西部富美,服务美丽乡村


瓶窑法庭下辖五镇正是余杭西部富美计划的主阵地。瓶窑法庭重心前移,扎根“基层中的基层”,以深沉的为民情怀服务群众,为未来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中绘出美丽的法治“枫”景。


给乡村送法,是瓶窑法庭的重要工作。培育法治土壤非一朝之功,法治讲座、普法宣传,“上课”“摆摊儿”,都是常事。今年4月,瓶窑法庭在径山镇小古城村“共享法庭”举行了一次法治宣讲,主讲法官用多年来审理、调解侵害集体经济利益纠纷的经验向村民们阐释了各类村级集体组织成员待遇享受的问题,案例生动接地气,讲的又都是老百姓最急需、最关心的知识,村民们一致好评。这样的讲座,瓶窑法庭年年都开。


村里需要制定村规民约,也来找法庭。在“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发源地径山镇小古城村,瓶窑法庭法官在实地调研和丰富的基层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村情实际、乡土民俗和村民意愿,协助村里审核制定《村规民约》《生态公约》《卫生清洁公约》和村民手册,乡村治理有法可依,村民生活有章可循,法治美洒在乡间,化入人心,成为日常。



乡土最可贵的是人情。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日子越过越好,关于财产的纠纷却难以避免,处理不当便会损了亲情,伤了和气。瓶窑法庭参与调解家事纠纷时,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也以情感人。百丈镇的老沈家旧房拆迁,搬进了集镇新建的三层小楼,这本是喜事,老沈却因跟儿子小沈有矛盾,拒绝小沈入住,小沈一怒之下砸了新房大门。父子俩的矛盾闹到“共享法庭”,调解员请来了瓶窑法庭的法官。

法官明确指出,小沈也是拆迁建房的申请人之一,属新房共有人,老沈不应侵犯其使用权利;但也从人情角度,理解父子双方暂不宜共同居住,建议老沈以其他方式补偿小沈。最终,沈家新居的大门修好了,同样修好的,还有沈家父子的亲情。



“美丽乡村”是风景美,也是和谐美。黄湖镇村民卢某、俞某、蒋某是隔着一条小路的邻居,这条路本是三家合用,蒋某不再使用该小路后,将使用权以一万元转让给了俞某。后来俞某在路上建了围墙,卢某认为影响了自家化粪池的使用,双方产生纠纷。


案件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在村里的“共享法庭”调解,法官告知俞某,其与蒋某签订的协议并非所有权转让协议,卢某对道路也有部分使用权利。担任“共享法庭”庭务主任的村支部书记也提出,可使用“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在合适的位置为两家建一堵公墙,并将卢某家的化粪池移到其他地方,一来美化了环境,二来化解了纠纷,实现多重“美丽”。


在家门口,守护美好家园


对于乡亲们来说,法庭归根结底,就是个让他们能“说理儿”的地方。为满足群众多元化诉讼需求,瓶窑法庭与辖区五镇合力,共同搭建三层过滤分流、内外双向流通的纠纷调解化解体系,关口前移、精准分流、流水作战,提高了质效,方便了群众。
在法庭内部组建调解速裁小组,第一层过滤明显不具备调解条件的案件后,将案件分流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进行第二次过滤;仍调解不成的由专职调解法官完成最后一次过滤;在外部,镇街、村社“共享法庭”,专业调解组织和指导法官同样形成三层过滤。通过“共享法庭”这个“中转站”,内外之间还能双向流转。内部过滤调解的纠纷可分流至“共享法庭”,进入外部过滤通道。通过“共享法庭”数字平台,法官可随时连线,提供调解指导。外部成功调处的纠纷可通过“共享法庭”进入司法确认流程,无法调处的也可直接网上立案,进入审判流程。



这个体系中,“共享法庭”是关键。辖区61个“共享法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理儿说清楚。2022年5月某天下午,径山镇村民郑大姐家的围墙被一辆货车撞坏,双方当事人主动到“共享法庭”进行调处,当日傍晚时分便达成调解,货车司机当场付清了赔偿款6.5万元。当事人说,家门口的“法庭”真方便。该案例被《光明日报》报道。

有了“共享法庭”,家门口不光能“说理儿”,还有“一站式”服务。径山镇小古城村“共享法庭”刚成立不久,收到了一起本村村民的离婚纠纷,在指导法官的指导下,案件成功调处。考虑到小古城村距离瓶窑法庭有半小时车程,为方便当事人,“代办员”帮助当事人网上立案,在线签字确认调解笔录,指导法官在线审查、出具调解书后进行线上送达。就这样,当事人一次也没有跑法院,在家门口的“共享法庭”在线完成了全部操作。

“共享法庭”能发挥多大作用,跟调解员、代办员的水平直接相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瓶窑法庭一直努力培育基层自身的调解力量。主抓“共享法庭”的副庭长每月视频连线各镇街、村社“共享法庭”调解员和代办员,对大家在调解技能、法律知识、系统操作、考核办法等各方面具体、实际的问题集中答疑,并在后续开展针对性培训,补强短板。
瓶窑法庭还建立了“5+N”联络员联动机制,联合辖区镇街综治办、司法所,由瓶窑矛调分中心为联络点,由镇街派驻的联络员承担共享法庭数据汇总、调解、联络、司法辅助工作,既进一步强化了法庭与镇街、村社“共享法庭”的联动,又能为各镇街培养起一批调解生力军。



在瓶窑法庭的精心培育下,今年1-9月,辖区61个镇街、村社“共享法庭”共化解纠纷498件,协助执行214次,组织普法宣传256次、调解培训601场,提供法律咨询529人次。径山镇小古城村“共享法庭”获评全省第二批示范“共享法庭”。



来源:余杭法院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来了!

杭州中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深入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