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鄂州观音阁将结束多年的“黑暗”历史!

青春鄂州 2020-09-20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前段时间
被世界刷屏的

鄂州观音阁!

一座屹立在长江江面上的寺庙

也是长江江面上唯一的寺庙
现在,观音阁又有了新动作

那就是,通电啦!

观音阁作为鄂州网红景点

一直以来每当夜幕降临就随之“消失”
这对于不少晚上去

江边散步的人来说十分遗憾

11月20日

国网鄂城供电公司员工和
上海源威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一起
在江面上冒着寒风
为点亮观音阁敷设300米水下特种电缆
万里长江第一阁无电的历史即将结束

想到以后就可以看到
晚上的观音阁
还有点小激动呢
来来来
团团先给大家科普下
观音阁的历史

中国古建筑早已名扬天下

“龙蟠矶寺在在龙蟠矶上,旧名观音阁,周回七十余丈。冬出夏没,曾有龙蟠于此,积日方去。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里,石势蜿蜒如龙,因名。”这是清朝光绪《武昌县志》对观音阁的记载描述。


观音阁始建于宋代,迄今已经有700百多年的历史,也是长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庙,因此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数百年来,观音阁历经沧桑,屡有毁修。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督建初具规模,后到了明清被当地官民修葺多次。

早在清朝时期,观音阁便已扬名在外。清朝诗人姜愃在《龙蟠晓渡》诗中如此写道:“峭壁起江心,层台水面浮。岂堪龙久卧,但见石长留。云影轻帆处,桡声夜渡头。问津何处是,一柱砥中流。”观音阁以其“万里长江第一阁”的美名岿然江心,孤悬水际,一柱砥中流。多少年来引来无数人登临楼阁,赏景抒怀,掬水捧月,听江风看江水,忘却尘世,洗耳净心。龙蟠晓渡又恰如一张城市名片,展示着鄂州深刻的人文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市民可以乘船登上观音阁参观,但随着观音阁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为保证观音阁不受损,关闭了市民登陆参观。


观音阁是随水涨随水落?

从岸边远远望去,龙蟠矶像一只伏于水中的神鳌,高高昂起的头上顶着一座气势恢弘的楼阁。据鄂州市博物馆讲解员王瑜介绍,民间流传着“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的民谚,无论水涨多高,因为观音阁是神鳌驮着的,它可随水起落,江水淹不进这观音阁。


承载观音阁的巨礁,蜿蜒如龙,名为“龙蟠矶”。公元221年,三国吴王孙权迁都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从三国至民国初年,鄂县一直称武昌,长达1600余年,辛亥革命武昌之名让给了江夏)。孙权在武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在此逗留数日后方才离去,便将此处礁石取名为“龙蟠矶”。


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的奥秘在观音阁下如同船舷样的龙蟠矶,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阁与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更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展现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浩渺的长江,江水湍急,而观音阁就静静雄踞在巨礁之上,坐看岁月流逝,随水位变化而浮浮沉沉,它就像一个战舰在浩瀚的长江上劈波斩浪。

室内排水系统体现古人智慧

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沿着青石台阶登上观音阁观景平台,在西面大门处,有一面“U”型的墙体,与观音阁融为一体。


观音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25公分的条石垒成,总面积419平方米。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与阁下的龙蟠矶绝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


在观音阁正门墙上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大字。观音阁分一亭三殿二楼,在观景台旁边的防水墙一侧,便是观澜亭。站亭上,能俯瞰滔滔江流。进入观音阁内,是东方朔殿。

传说在长江发洪水之际,东方朔用神力不让江中的神鳌和蛟龙兴风作浪,因此,民间供奉东方朔的神像镇水平妖,是一种扬善惩恶祈望太平的美好民意。进门左侧的墙角处,有一个长方形的洞口,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呈“L”字型。“这是观音阁的排水系统”张瑜介绍说,该处是整栋阁楼的最低处,一旦淹水,退潮时这个洞口便能很快将洪水排出。


中间的大殿为观音殿,供奉有观音菩萨画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民间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传说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成道日和涅磐日,上阁进香者不远千里纷纷而来。



观音阁为何供奉着佛教观音的佛像,同时还供奉着太上老君和八仙等道教神像呢?这是观音阁与其它寺庙不一样,在宋代时,这里只供奉佛教观音,随着时间的发展,后人认为道教能震妖邪,遂将太上老君和八仙请进了观音阁,后来将东方朔也请进了阁内。


看了这么多

有没有和团团一样

感叹古人的智慧

真的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历来是智慧的民族

即使在科技落后的古代

古人也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智慧

创造出了许多震古烁今的伟大工程


附观音阁大事记

宋代:“观音阁”系宋代题名,原建有小寺。
元代: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垒石成台,建成蟠龙矶寺,此为今天所见的观音阁前身。
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初,僧人觉寿对观音阁进行了募修。
清代:嘉靖六年(1527年)春被毁,武昌知县许穑卿率幕僚登临蟠龙矶称,“武昌之奇观,不可没此”叮嘱僧人觉寿的徒弟宗洪与鄂之诸大夫元溪、陈銮等集资重修,并增建了纯阳楼和观澜亭。
嘉靖十年冬(1531年),新任知县李宗旸率幕僚修葺。
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文化殿大学士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官文(满族人)驻节黄州,偶望武昌江心有小岛曰蟠龙矶,获知为武昌八景之一,登岛写下了“龙蟠晓渡”四字,并捐资千金,嘱邑大夫王家璧重修勒石于门楣。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水灾比道光已酉年(1849年)更严重,怪风三昼夜,恶浪飞数丈,横捣阁之墙壁,梁栋殿宇边房随浪而逝。水退后,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寺主持李元科与鄂之居士郑履中合力向民绅商募资重修。
民国: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水比道光已酉年之水小三尺,栋崩椽塌,寸木片瓦无存,适逢木商陈芝生乘木排顺流东下,搁浅于矶头,推不能进,挽不能退,乃捐洋数千,杉木60根,主持张庆义会同地方绅士等重新修缮。


新中国建立后:
1954年,又遭百年不遇洪水,阁被冲毁成断壁残垣,后在鄂城县人民政府领导下重修。
1982年至1985年,国家文物局、鄂州市政府拨款重修观音阁,于1985年重新对民从开放。
1992年,观音阁被湖北省政府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7月,夏讯到来,洪水猛涨,水势超过了1954年大水,阁东南台基崩塌一半,部分门窗被巨浪卷走,水退后,鄂州市博物馆进行了修复,并重新购置渡船,进行严格管理。
1998年9月,观音阁遭遇洪水,部分设施被毁,省文物局拨款进行了维修。
2001年,鄂州市成立观音阁管理处,隶属于鄂州市博物馆,对观音阁实施有效管理。
2002年,鄂州市博物馆筹集资金修缮观音阁。
2006年6月12日,观音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08年12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下达《关于鄂州观音阁文物保护工程勘测设计方案的批复》原则上同意鄂州市所报和方案,由省文物局核准实施。
2015年3月18日至5月18日,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保护经费,首次科学、规范地对观音阁建筑本体进行大修。
2016年7月,观音阁遭洪水受损,同年12月,鄂州市博物馆完成了修缮工作。
2017年3月7日,观音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建筑本体维修和灾后维修,通过湖北省文物局验收,完成船“龙蟠号”试航、交接,人员配备到位,持证上岗。

2019年,鄂州市文物局在观音阁四周和室内均安装了数十处摄像头,实时对此处进行监控。


本周的青年大学习来啦直接扫描或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开始学习



习近平: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文明城市,你我都是“鄂州代言人”叮!您的鄂州文明答卷到了,请查收
鄂州抖音大咖都在参加的一场聚会…您点个在看,团团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