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游戏中的未成年人,家长该做些什么?

青春鄂州 2021-10-28


作为“Z世代”的家长,孩子玩游戏几乎成为了不可逃避的话题。随着手机的普及,担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也成为了近些年全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六个方面为规范网络游戏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指引;2020年10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版修订中,将关于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列入法律文本。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参与方,各大企业也针对未成年人玩家,推出了包括游戏行为查询、通知、游戏时长管理、身份识别系统、声音系统以至于人脸识别系统等一些保护措施。在16日举办的未成年人守护生态共建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了《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同样是由游戏企业腾讯、网易以及人民网牵头开展。

但不论政府或者企业,亦或是提供教育的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中都不可能起到全部作用。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今年10月发布的《新时代儿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5%的儿童使用互联网的场所是家里。因此,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的角色不可忽视。

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说“国家政策”和“厂商措施”是为未成年人保护建造的城池的话,那么家长则毫无疑问是这座城池的“执戟人”。

而要做好这个执戟人,家长们或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制定规则,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游戏观


在人手一机的今天,游戏已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娱乐方式,玩游戏,是和看电影、打球、户外活动类似的娱乐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的社交渠道。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语言”。家长需要协助孩子进行适度游戏,不能放任孩子接触游戏,也不宜让孩子彻底不玩。《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已经对“适度”做了很详细的要求,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游戏厂商也进行了落实。

但厂商的落实并不代表家长们就可以不管了。古灵精怪的小朋友,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办法去躲过平台的监管,甚至他们玩不了游戏,还可以去刷短视频。因此可以制定一个“令行禁止”的上网规则,让孩子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每次应该玩多久。

比如每天可以给孩子划定明确的娱乐时间,并监督孩子实行;也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将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孩子们完成某些任务或者实现某些目标的奖励。

2


充分沟通,帮助青少年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亲子沟通很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81.9%;而亲子沟通很不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63.0%。同时,民主型教养模式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喜爱呈反比,而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喜爱呈正比。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果能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会大大降低。

很多时候,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诱因,是来自于家长们的放任、忽视和不理解。而想要真正的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们充分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给以他们信任,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和陪伴他们,并且以身作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就曾为了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苦练游戏。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邓亚萍有自己的见解:“这一代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天性,和独属于他们的交流语言,就跟游戏相关,如果强行断绝游戏,脱离同伴世界,我觉得更糟糕。”


为此,邓亚萍还同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共同发起了“家庭沟通计划”,就是期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家长们提供帮助,改善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状况。当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进行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游戏沉迷的问题,相信也会迎刃而解。

3


疏堵结合,合理利用游戏企业的未保系统


除了制定规则和改善沟通之外,家长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防沉迷工具。
国内游戏厂商腾讯、网易,都推出过许多防沉迷工具,也起到了较好的防沉迷效果。以腾讯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为例,在其绑定的3000万家长和孩子账户中,有82%游戏时长出现下降。

但再好的工具,仍然存在一些“漏网之鱼”。在诸多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新闻报道中,孩子们通过借用或盗用家长身份证,以完成作业为由让家长帮助绕过人脸识别等各种花招,绕过未保系统上网游戏,甚至进行消费。在这些案例中,如果家长对于防沉迷工具有所了解,大多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4


发现兴趣,寓教于乐,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心理学教育系通过对某公立学校的研究显示,电子游戏在8~18岁儿童的叙事思维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认为电子游戏具有很大潜力成为新一代教学工具,在激发反思、促进道德教育和社会行为形成等方面有极大潜力。另一方面,一些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电子游戏也可促进未成年人的多感觉加工,提高人对注意干扰的抵抗能力,并对认知灵活性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也显示,有七成的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谈论游戏,但仅有不足15%的父母会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

可见,如果家长时间允许,不定期的选择一些合适的游戏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也是促进亲子沟通,了解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好机会。

实际上,许多游戏都有充分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国外有不少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沙盒游戏的视频,其中可以充分看到孩子的创造力。如《刺客信条》之中对于世界历史元素的融入,以及《尼山萨满》这样的功能游戏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借鉴,都可能促使孩子们对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产生兴趣。还有一系列融合健身和体育项目的互动游戏,能和孩子边游戏边运动……

游戏也有其两面性,如果家长利用得当,还可能对青少年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结语


我们都知道,对于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保护,是当下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无论是政府、游戏企业、学校和家庭都应高度重视,各司其职。而在这个进程中,家长们可以发挥的作用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大,正确的引导、充分的沟通、合理的管理以及积极的陪伴。



来源:半月谈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最后一“爆”!鄂州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在即湖北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青年宣讲团赴鄂州开展宣讲2020微信年度账单上线!网友:原来我这么有钱?点亮在看,为青春点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