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再说PPP真的是庞氏骗局吗?

2017-06-30 兴证建筑孟杰团队 PPP项目争端解决

上周五一篇《PPP会不会是新庞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快速传播,真相到底是什么?


PPP真的是庞氏吗?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而在于资金期限错配下地方政府能不能实现资金效率的提升

要了解PPP是不是“庞氏”,就要先了解一下“庞氏”究竟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庞氏骗局”指的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人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庞氏骗局”实际上可以分为“庞氏”和“骗局”两个阶段,“庞氏”指的是资金的期限错配,“骗局”指的是资金在期限错配后效率没有得到提升,承诺的收益率无法兑现甚至违约的问题。


从目前很多的金融服务来看,包括银行服务、P2P都可以被称为是“庞氏”。其中P2P是最典型的“庞氏”,当然其中也出现了很大数量的“骗局”,但是并不能否认目前还有很多运作的很好的P2P公司存在。其核心区别在于那些运作得好的P2P公司将资金投向了有效率的方向,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了资金期限错配下的收益率,覆盖了资金的成本。


如果从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率*周转率*权益系数)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资金的投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净利率,资金的使用效率决定了资金的周转率,权益系数取决于地方政府所加的杠杆。


因此,PPP最后会不会成为“庞氏骗局”,核心要看资金期限错配之后能不能提升ROE水平,从而覆盖资金的成本,而不是单纯地考虑地方政府有没有偿付能力。那么需要阐述的问题就简单了,主要包括:1)PPP能不能让地方政府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的方向;2)PPP能不能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PPP模式推进的过程中,ROE能不能得到提升?

PPP的模式本质在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率的方向!


《PPP会不会是新庞氏?》文中指出,PPP项目的贷款不并入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可能会诱发地方政府新的一轮投资冲动,成为新的影子银行。事实上,恰恰相反,PPP模式的推动本质上就是在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率的方向


在原先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中,政府的话语权极强,资金的投向基本有地方政府决定,因此会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政绩导向,利益博弈等)主导资金的投向,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在PPP的投融资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话语权将被大幅削弱。PPP项目的落地必须是由地方政府、银行或保险公司、企业三方共同推动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考量,可能主观还是有加大投资的冲动,但是客观上缺少企业的响应,银行的融资,投资的冲动是无法兑现的。因此PPP模式的落地其实是在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率的方向


其实从PPP加速落地的这几个月的宏观投资数据来看,基建投资增速并没有出现快速的提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轮PPP项目的落地本质上是项目投资结构的优化,而不是新一轮的地方政府的投资刺激!


优质企业会是这轮PPP中的主要受益方,优质企业的参与将会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筑行业总体呈现出“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行业集中度极低,CR4不足15%。行业零散的原因除了产品差异化、劳动密集之外,另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建筑行业的区域壁垒较高,而区域壁垒的形成主要源于地方政府的投资主导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发展战略与产业对策,兴业证券研究所整理


在原先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模式中,地方政府在企业的选择中占据主要话语权,大量的项目基本都由与地方政府关系较好的建筑企业承接,外地企业进入本地承接项目被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企业承接异地项目的区域壁垒极高。


在PPP的投融资模式下,企业方的参与壁垒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投入资本金的需求)、项目施工能力、运营能力(如果存在运营环节)等。此外,银行也会在企业参与方的选择中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银行当然更倾向于PPP模式的参与方是上市公司)。因此,在PPP的投融资模式中,优质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将会成为这轮PPP投融资改革中的最大受益方。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优质企业参与到PPP项目中,能够大幅减少项目的跑冒滴漏,提升项目的利润空间,在后续的运营中也能够实现更高的收益水平,有效提升这部分投资的资金使用效率。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这轮PPP的投融资改革中,本质上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上市公司将借助自身的优势做大最强,行业的集中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优质建筑民营企业将会走出来。

虽然过程中不乏波折,PPP投融资模式的改革确实在向着好的趋势发展

其实,《PPP会不会是新庞氏?》一文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对目前PPP模式一些问题的总结,非常具有参考意义。但是这篇文章是基于目前PPP模式的部分现状得出的结论,是对过往情况的总结,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近期发生的变化,以及忽略了PPP模式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我们的投资往往赚的就是这部分变化带来的预期差。


变化之一:目前一线城市没有参与到PPP项目中,未来就不会参与吗?


目前的PPP项目中,一线城市参与的相对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中,但是一线城市现在参与的不多,未来就不参与吗?


我们认为,一线城市对于PPP项目的态度是不积极,而不是不接受。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有效投资需求空间大,财政收入相对紧张,因此对于PPP模式的积极性较高。而一线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财政收入宽裕,因此对于PPP模式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上市公司签订的PPP项目中部分是三四线城市的PPP项目,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城市对于PPP的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与这些地方政府曾有过合作。以铁汉生态为例,公司承接的梅州市PPP项目、梅县PPP项目、湖南长沙现代农业果园PPP项目等都是与当地政府的第二次合作。


最新的变化:部分一线城市的PPP项目已经开始落地,伴随着PPP示范性项目的运行,PPP立法的落地,一线城市PPP项目的落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即便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例如北京的通州、大兴;上海的嘉定、宝山等。近期中国建筑中标了上海市青浦县PPP新城镇开发项目(120亿元),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在PPP项目上迈出了第一步。伴随着PPP示范项目的运行,PPP立法的落地,一线城市参与到PPP项目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变化之二:企业在PPP的投融资模式中现金流真的在恶化吗?


这是《PPP会不会是新庞氏?》一文中最大的常识性错误。在我们的中报点评《东方园林中报点评:受益于PPP快速推进,公司迎来收入增速与现金流的双重改善》中已经分析过,东方园林母公司2016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5.4亿元,如果扣除PPP期权投资款4亿元(在强调一遍,另外5个多亿是收购款),那么净流入1.4亿元,仍然相较于2015年上半年的(-3.75亿元)有了大幅的改善。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PPP项目的收入占比并不高,因此从目前报表没看到现金流的明显改善是正常的。伴随着PPP项目收入占比的提升,现金流的改善是必然的趋势,而且预计最慢到年报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详情请参考我们的报告《兴业“建”谈系列报告之十三:谈谈PPP对建筑企业的财务影响》,文中对PPP项目的财务处理方式,对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写在最后的话:PPP真的是“庞氏”吗?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庞氏”是否会成为“骗局”的核心在于:当资金期限错配的情况下,资金能不能投向更有效的方向,资金的效率能不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ROE水平,覆盖资金的成本而PPP投融资模式的推进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能够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驱动资金投向更有效的方向;另一方面让更多优质上市企业参与到PPP的项目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对于PPP是不是庞氏的问题,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部分的项目出现“骗局”的结果(即项目回款出现违约),但是个别项目的问题并不能否定PPP的投融资模式让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向更有效,让行业竞争格局优化这样的大趋势。对于整个投融资模式的优化改革,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眼下的问题,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到行业发生的深层次的变化。我们也确信,在这轮PPP的投融资改革中,上市企业中必然会有类似于法国Vinci这样优秀的企业成长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