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筹300余万元,他建的济南乡村博物馆,成网红打卡地

新黄河客户端 济南时报 2024-03-20

星标“济南时报”,及时接收每篇推送文章。



黄河北岸济阳曲堤北街村,一条南北向的马路贯穿村庄。道路西侧,一座飞檐翘角的门庭,石算盘珠装饰的围墙,青砖瓦砾搭建起来的院落引人驻足。这里是一座对外免费开放的乡村博物馆——济水韶音博物馆。



五年前,有着收藏爱好的郭怀福看到村里闲置了不少院落,有了自筹资金规划建设乡村博物馆的想法,探寻一条乡村振兴的道路,“我也想让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离乡的人记得住乡愁和老家的文化”。



万余件“古董”免费参观,村博物馆成网红打卡地


3月4日一早,北街村村书记郭怀福像往常一样打开博物馆大门,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在里面浓缩建设了闻韶台、禅塔、月牙桥、黑风口等曲堤古镇遗迹,演绎着四千多年前的“古镇春秋”。20多间青砖老屋里更是有序摆放着上万件展品,其中涵盖农耕工具、石器、陶瓷器、书画、红色收藏等各类生活器物和老物件。


看到有人走进济水韶音博物馆,郭怀福连忙起身,主动向大家介绍,“欢迎来免费参观,这里有闻韶书院、古镇春秋、乡村记忆等二十多处展厅,展品种类达10000余件。”今年56岁的郭怀福平时也会客串博物馆的讲解员。


与城市里的博物馆不同,这座乡村博物馆是由建于20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的老平房和尖顶瓦房组成的多个院落,每一间房屋都是一个主题展厅,且各具特色。黄河文化馆是第一个展厅,墙壁上有一幅长约十米的黄河流域图全景图,正下方十几个玻璃柜中放着青稞、大米、荞麦、玉米、小麦等粮食,其他位置摆放着蓑衣、渔网、木船等生产生活工具。郭怀福说:“黄河养育了一代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河,应该让来参观的游客先了解黄河文化。”



在闻韶古镇展厅,一件件民间古陶瓷在向世人讲述着曲堤古镇文化。在院落里,按照比例建设的闻韶台、禅塔、月牙桥、黑风口、无梁大殿,姜太公钓鱼台、秦烽火台等古镇遗迹,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曲堤镇内一个个标志性的传统景点,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闻韶台南麓脚下的大院,孔子塑像屹立,周围房舍灰砖青瓦,门上的横匾上书写着“闻韶书院”四个大字,而这里每年会有不少学生参与研学。此外,这里还有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等各个不同时期的房屋,屋内摆设尽展鲁西北农村特色。


“没想到在曲堤街道村里还有这样吸引人的博物馆。”每一个前来参观游客不禁发出感慨,将照片和视频分享在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点赞。这座乡村博物馆已然成为当地一处网红打卡地。



想让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让离乡的人记得住乡愁


这座乡村博物馆占地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米,展厅之多,走上一圈粗略地看上一遍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省内算得上面积最大、展品最全的农耕民俗类文化博物馆。”郭怀福说。目前,博物馆内还有不少物件未对外展示。


曲堤街道自古就是闻韶之地,闻韶文化资源丰富,又地处黄河流域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是应该传承的优秀文化,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和了解。”今年56岁郭怀福是土生土长的曲堤人,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平时也会收集一些老物件。


博物馆里有一万多件“古董”,其中,有几百年前民间瓦罐、木船,以及近代颇具历史的纺车、打鼓机、粮票……这些传统乡村再普通不过的物件,如今已经很难在村里见到。对于郭怀福而言,这些物件都是每个时代普通百姓生活的见证者。



此外,他还记得,当地相关部门曾三次对曲堤镇刘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根据铭文记录,刘台遗址是西周古逄国的逄公墓。这几次考古发掘,引发了郭怀福对曲堤历史的喜爱。“早在商周时代曲堤古镇就已存在。据说姜子牙曾在此建立城池,距今已有4000多年。”郭怀福熟知曲堤古镇的历史和人文故事,越发喜爱家乡的历史文化。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我希望通过这座乡村博物馆,能够让更多离开家乡的人记得住乡愁和祖辈们留下来的农耕文化。”郭怀福说。



自筹300多万元资金,收老物件租赁规划村里闲置院落


博物馆所在院落里每一个展厅的设置,展厅里摆设的每一个物件,郭怀福都能讲述出来历和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我自己花钱从其他地方收过来,博物馆的主题也是由我设计”。


五六年前,曾经做过超市生意的郭怀福,有些收入后常常会用来买收藏品,为此还被家人埋怨。不过,这没有阻挡他的热情。在其所收的“古董”中,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上万元。“其实有很多物品是千金难求,但是大家听说放在博物馆展览后,大多都愿意拿出来。之所以能建起这座博物馆,背后承载着很多曲堤人的期待。”



随后,郭怀福便以个人名义筹钱开始规划这座乡村博物馆。“当时,我发现村里有一些村民搬到城里住了,导致出现不少闲置的老房子和废弃的池塘。正好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我就想着自己花钱把这些老房子都租过来,改造一下。”郭怀福陆续规划了20多处闲置院落、100多间房屋和20多亩池塘。


“我之前做生意的时候去过南方很多村庄参观过博物馆,有过一些积累。”起初,郭怀福考虑想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可多方咨询下,他发现仅设计费用就达到了30万元。


对于郭怀福而言,整个项目中最难的就是筹集资金,为了节省费用,他想自己设计规划。整个博物馆的主线定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8年5月,博物馆开始动工改造,直至2019年10月才初具雏形。“到现在为止,整个项目投资了300万元左右,其中有我自己的积蓄,也有我从银行的贷款。”



面临展馆维护等诸多困境,在坚守中探寻乡村振兴流量密码


新黄河记者在闻韶博物馆多个院落房间里还看到,部分墙皮出现脱落,屋顶也有漏雨痕迹。“博物馆已经免费对外开放了五年时间,我们每年都会对这些老房子进行维护,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郭怀福说,博物馆有着公益属性,但每年仍需投入十几万元进行维护,其中还有水电和保洁等支出。


这些费用目前也只能由郭怀福个人支出。此外,该博物馆还面临着不少困境。在郭怀福看来,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的人数达到5万人次,缺乏专业的讲解人员。大多时间,讲解工作均由他和另外一名同村的村民兼任。“我们讲解都不大专业,希望有爱好历史和解说志愿者加入我们。”



曲堤街道北街村位于济阳城区东北15公里处,人口不足千人,大多以种植黄瓜大棚为主,往日也少有游客会来到村里。据了解,这座乡村博物馆已成功备案,也填补了济阳区博物馆体系中非国有博物馆的空白。同样,博物馆吸引了诸多游客,村里车辆也越来越多。


“如何将游客留住,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我们需要找到更多有效办法。去年夏天,村里组织了夜市,吸引了很多小商贩过来摆摊,从而有更多的游客过来体验参观。”郭怀福说,村里通过租赁摊位增加了3万元的集体收入。村民也借此机会售卖了不少农产品。借鉴了夜市经验后,春节期间,北街村又组织了文化大集,游客既能参观博物馆,又能看戏、品尝小吃。


博物馆里建有闻韶书院,吸引了济南城区不少学生前来研学。“我们在旁边还建设了能容纳500人的大食堂,上面还搭建了舞台,可供学生们吃饭和观看节目。”平时,郭怀福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博物馆的相关视频,有着上万的粉丝。尽管博物馆支出较大,面临诸多困难,郭怀福依然坚守其中,探寻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丁国彬 实习生:徐硕璟 摄影/摄像:王汗冰 剪辑:徐超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留言区分享

推荐阅读

👉《济南时报》10000期

👉山东这所“双一流”高校将建医学院

👉济南一85后,决定接替父亲岗位

👉注意,济南部分路段禁止通行


源:新黄河客户端

▌编辑:李晨 校对:汤琪

为乡村守护人,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